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体育名人作为公众人物在名誉权和隐私权方面受到的限制进行研究,解决体育媒体侵权的相关法律问题.体育明星因其特殊才能、成就和表现,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公众瞩目者也就是"公众人物".我国现行法律并无公众人物的法律规定.但我国司法实践已经逐步倾向于将体育名人视为"公众人物",为了堆护公众利益,对其名誉权和隐私权加以限制.根据美国的判例,判断运动员或裁判是否是公众人物的主要因素包括参加的比赛等级,参与的年限,比赛是否被转播,当事人在某一项目中的声望等.虽然美国司法判例确定了"一旦成为公众人物永远是公众人物"的原则,但在体育名人名誉权隐私权案件中法官并非直接适用,而会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相似文献   

2.
范志毅诉媒体侵权案是10多年来因体育新闻引发的新闻官司中少有的媒体胜诉的案件,法院对新闻报道的尊重和其先进的法律理念在司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以“范志毅名誉权”官司为切入点,对“公众人物”的起源、体育公众人物的内涵、“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原则及其“忍受义务”做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格权能否独立成篇一直是民法总则草案中的热点问题。最近,王宝强离婚事件以及乔任梁自杀事件的发生,让网络暴力、道德绑架再次引发了公众热议。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到底应该如何保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事主体的人格权益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公众人物人格权受到侵犯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为人格权及其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本文拟从理论上阐述公众人物的概念、性质等内容,进一步剖析公众人物人格权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需要,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体育明星具有公众人物的身份特征,因此其隐私权保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隐私权具有受公共利益和新闻自由权限制的特征.对体育明星的训练作风、比赛风格和成绩的情况以及私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和违法犯罪行为媒体有权加以曝光.也探讨了体育明星死后的隐私保护问题、网络侵权问题和侵犯隐私权与侵犯名誉权的重叠问题.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与相关权利冲突,应运用权利制约机制进行权利均衡,并侧重对弱者加以保护。对权利的限制就是有效地运用权利制约机制对权利加以配置,其中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尺度本文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操纵体育比赛是一种严重的违背体育精神和侵害体育法益的犯罪行为,由于其侵害法益的独特性和严重性,不能为刑法已有规制手段所保护,亟需通过立法方式单独创设的行为类型予以刑法规制.从刑法规范视野出发,选择操纵体育比赛罪比诈骗罪、赌博罪对体育法益的保护更为合理;本罪可归类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在罪状的表达上,应选择叙明罪状方式;在刑罚设定上,应参照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同时增设资格刑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从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出发,摒弃“无利益即无诉权”传统法的思维模式影响,扩大公民和社团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告资格,突破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构筑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模式,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性侵运动员的犯罪行为频发,成为国际社会聚焦的热点。以此审视我国运动员性法益的保护,虽有强奸罪、强制猥亵罪的刑事立法,却缺乏对该犯罪行为特殊性的深入思考,既不能在惩治犯罪人方面达到理想效果,亦不能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良好功能。同时,司法中的“以纪代法”、针对性缺乏、未回应被害人需求等诸多问题,亦使该犯罪行为的刑事规制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该犯罪立法上应有针对性采用附属刑法进行修正,完善犯罪的特别预防与一般预防制度;司法上,积极回应被害人的诉求,努力克服刑事规制过程中的各种困境,让运动员的性法益得到全面而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解析入户盗窃侵害法益入手,认为他人的财产法益居于首要位置,应受到刑法的首要保护;“入户”修饰限定“盗窃”,入户是盗窃的方式手段,盗窃是其最终旨意目的,进而论述入户盗窃为结果犯,入户后物色时被抓、未窃取到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只窃取到价值极小的财物应是入户盗窃的未遂状态;其既遂标准应与普通形式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大体保持一致。本着严密解释入户盗窃的立场,入户盗窃的合理解释有助于合理适用盗窃罪,力求达到真实有效的明确性、适用性,最终落实罪刑法定、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污染环境罪的各争议问题均可回归到保护法益层面。以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为基本立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为环境法益和人类法益,其中环境法益是基本法益,而人类法益为加重保护的法益。环境法益实质为环境生态利益,其包括环境生态功能利益与环境承载力。对于环境生态功能利益而言,污染环境罪为实害结果犯;但对于环境承载力而言,污染环境罪是具体危险结果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