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目前大学图书馆服务方式及其缺点,剖析信息共享空间兴起的原因、服务内容及服务模式、功能及资源组成部分、特点和所起的相应作用,对比分析得出启发,建议国内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基于Information Commons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外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理念的形成与发展、IC服务类型、IC服务功能和IC服务条件的分析,提出构成IC需要有馆外空间、馆内空间、组织管理空间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支持,指出大学图书馆实现IC服务关键在于形成大学图书馆IC服务理念、整合大学图书馆IC服务资源和完善大学图书馆IC服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借鏊国外IC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介绍IC实现目标、IC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大学图书馆IC实践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用户需求的大学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资源共事、空间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闭(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服务体系是大学图书馆融入大学教学与研究过程的当务之急.文章指出了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现行的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用户需求,并从物理层、虚拟层、服务层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用户需求的IC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5.
信息共享空间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群 《现代情报》2007,27(9):186-188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和构成。分析了目前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不足之处。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之处,以及如何弥补目前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不足。总结了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经验,提出有必要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它应该成为以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伟基 《现代情报》2009,29(6):59-61
综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征与目标、构成要素与服务方式,并结合IC在图书馆的应用,探讨了IC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服务内容的拓展与创新、服务形式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简析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写为IC)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指出了图书馆IC研究的必要性,对当前图书馆IC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图书馆IC的服务内容,以期不断拓展图书馆IC空间功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谨慎看待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建设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雁 《现代情报》2010,30(9):128-130
针对当下信息共享空间热,文章基于我国当下的国情,从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服务模式的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建设费效比等方面进行了考量,认为不宜普遍推广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应谨慎看待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热。  相似文献   

9.
信息共享空间对创新大学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给图书馆职能定位、服务模式、建筑及印刷性资源布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功能布局、信息服务内容的角度研究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图书馆的多种资源有效整合在统一的环境中,为读者提供多种层次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  宋妮 《现代情报》2008,28(6):120-121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国外大学图书馆兴起的一种服务创新模式.介绍了IC的概念、特征、优势,阐述了建立IC的重要意义及构建条件,最后提出高校IC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试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娟 《情报探索》2008,(11):35-37
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基础,并从空间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建设三方面探讨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3.
面对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技博物馆在信息技术和公众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传统服务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以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为基础,阐述了科技博物馆引入IC理念的必要性,分析了科技博物馆开展基于IC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尝试性地构建了基于IC的科技博物馆服务模式(IC-STM),并详细探讨了IC-STM的概念、框架模型和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徐宏宇  刘晓丹 《现代情报》2013,33(11):86-90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作为近年来图书馆探索的一个新型的物理空间和服务模式,正在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为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与日本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在建设初衷、命名特征、服务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尤其通过对上海高校图书馆进行深入访问,得出中国高校应在资源分配、空间布局、服务对象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有所加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华  高荣华  冯英华 《现代情报》2010,30(1):83-87,92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美国,现在已成为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把信息共享空间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引入到国内高校,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宝贵机遇。本文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基本理论知识,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 2.0的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海燕 《现代情报》2009,29(1):52-54
信息共享空间成为信息社会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产生及建设实践讨论了这一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Web 2.0在图书馆的应用使信息共享空间得到拓展与升级的契机,而在此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研究则为信息社会大学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分别从共享空间的起源、建设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共享空间(IC)是当代学术界的一阵风潮,也是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是对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一个新的探索。信息共享空间利于驱使高校的图书馆向科技化、信息化、多样化发展。这种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整合了多类现代化的手段来促进进馆读者的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文章简单叙述了IC的特点与优势,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建设共享信息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科研工作的有效对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力  潘德利 《情报科学》2003,21(11):1163-1165
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科研工作服务,指出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科研工作的脱节之处,探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科研工作无缝对接的支持途径和保障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婧  杜晶双  关富英 《现代情报》2009,29(4):120-122
文章阐述了大学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不同时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并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数字图书馆的实践证明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对于大学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