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消息文体这座“百花园”里,新闻素描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枝奇葩!素描,是绘画术语。它主要是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的。在文学中,素描是指写人写物写景但不十分渲染的作品。那么,素描冠以新闻2字,就包含了以下的意思:它是消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消息,而是采用若干文学手法尤其是描写的笔法写出来的现场新闻。是“现场短新闻”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新闻文体。有着其它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一为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面俱到”的介…  相似文献   

3.
倘若新闻记者描写的是他在场时所发生的事件, 而受众在接受这条消息时,能想象得出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画面,那么,它就是新闻素描。如果说,动态消息、综合新闻等,主要是叙述、交代新闻事件和事实的话,那么,新闻素描则几乎完全是对新闻事实和事件的描写、再现。叙述是对新闻中的人和事所作的综合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而描写则是对事件、人物、现场、环  相似文献   

4.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通讯类的新闻文体,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  相似文献   

5.
王惠 《传媒》2017,(16)
自从新闻学学科建立以来,在学科层面上主要分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这构成了新闻学学科的基本体系.新闻业务如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摄影等,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自从摄影被应用于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图片基本上都由摄影记者采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新闻对真实性、时效性的追求.一方面,新闻摄影图片能够真实反映新闻现场,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增强新闻真实性.另一方面,对新闻摄影图片的使用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便捷、迅速,符合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在摄影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有一种相对原始的新闻图片——素描图片.  相似文献   

6.
深入实际深入现场──从“羊城晚报”一篇新闻素描上头条说起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程天敏面对来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欢蹦乱跳的新鲜事实的新闻消息成了凤毛麟角的状况,笔者欣喜地读到《羊城晚报》1997年6月2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的新闻素描《柯受良...  相似文献   

7.
朱晓琳 《新闻世界》2013,(12):14-16
一篇新闻,不论长短,总是有它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即用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先用哪些材料,后用哪些材料;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怎样开头、过渡、结尾如此等等,这就是新闻作品的结构。新闻作品的结构美,是构成新闻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闻的结构美,具体表现在对主题的突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决定结构形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篇新闻,不论长短,总是有它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即用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先用哪些材料,后用哪些材料;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怎样开头、过渡、结尾如此等等,犹如古人比喻的:“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新闻作品的结构。新闻作品的结构,跟修房造屋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美的特质。新闻作品的结构美,是构成新闻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闻的结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突出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决定结构形式的首要因素。任何文章的结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法制等严肃主题的新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形式表现出来,是新闻传媒探索的一个现实命题。叙事除了故事内容以外,还包括许多不容忽视的结构、形式、语言和视角等艺术规则。因此,笔者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严肃新闻的通俗化叙事策略。一、叙事结构的多元化结构是新闻叙事内容的组成形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构建着叙事的可能性空间。从现阶段严肃新闻的写作来看,严肃新闻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文学式、戏剧式和电影式等多种形式,它们共同构筑了叙事的基本结构模式。文学式是将文学的叙事特征和技巧运用到…  相似文献   

10.
读了《我烟火首次获围际比赛金奖》这篇消息,我们感到它的结构很美,很令人喜爱。为什么?因为: 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语言清晰,主题突出,读后令人感到有物有序,充满由衷的喜悦。新闻的结构是新闻存在的方式,由新闻內容各要素构成。新闻结构,是由新闻的内部结构和新闻内容的外观形式两部分组成。这篇消息的第一段是导语,点明我国烟火表演夺得朱庇特金像奖(第一名)。是消息的主要事实。第二段是介绍比赛中的  相似文献   

11.
市场理念决定新闻娱乐化——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步向第二次高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陈丽 《新闻窗》2014,(5):95-95
新闻是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报道。无论是何种新闻形式,笔者认为,一篇好新闻应当将新闻真实性与记者能动性进行有机结合,做到认识到位、深入到位、效果到位。认识到位——新闻真实性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脱离真实,无论是何种类型和形式的新闻,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的分类同写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按照新闻工具——传播媒介分,有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按发表的配伍分,有单独发表的评论、配新闻发表的评论;单是报纸上常用的评论形式也有十几种之多。而我们写的时候,只能是一次一篇,一种具体形式。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二期《中国记者》的“外国新闻佳作赏析”专栏中刊登了熊昌义同志的文章《“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介绍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名作》。“赏析”也好,“介绍”也好,属于评论的范畴应该无疑。然而,先读过被评论的佳作,再来读这篇评论,却使人产生一种憋闷之感,不鸣不快。首先冲到舌尖的话是一个问句——这篇新闻名作的新闻究竟是什么?《“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然而读到最后,欲从评论中获知“好新闻”内容的读者恐怕会大失所望:这“好新闻”无非是用了巧妙的文学笔法写出的“旧闻”,真真地“没有什么新闻”了。评者(为下面叙述方便,姑以“评者”和“记者”分别称评论的作者和原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文学是两门不同的社会科学,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很清楚的事,但是由干两者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在运用文字表达和相互借鉴写作方法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随着事物的发展,有关新闻与文学的理论问题乃至实践问题便出现了种种观点。 几年前有些地方的报纸发表某一类型的文章,标为“新闻文学”,引起新闻界的讨论。多数人认为“新闻文学”的出现顺应了新闻改革的潮流,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好形式,可谓新闻苑里的  相似文献   

16.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17.
新闻素描还具有一快二精的特点。即:它能够迅速如实地描写某时某地发生的某一事件,虽着墨不多,却可把读者引进这个事件发生的现场去看、去听、去思索,甚至流连忘返。它兼有简讯和通讯之长,又避两者之短。它简练而不失之枯涩,生动而  相似文献   

18.
新闻作品同文学作品在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写作不需要文学,同样是描述事实,为什么有些新闻作品生动感人,令人回味无穷,而有些则枯燥无味,形同嚼蜡?笔者以为,在内容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新闻写作借鉴文学手法是很有必要的。早在1982年,穆青同志就提出"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主张。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受众已对固有的新闻表现形式不满足,穆青同志这一主张越来越显示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以来,全国不少新闻刊物发表了一些论述“新闻文学”的文章,把“新闻文学”当作一种在改革中涌现的新体裁。有的文章还从当前新闻队伍结构的变化,论证了“新闻文学”发展的必然性。笔者曾在《新闻学刊》1988年第2期上发表了《“新闻文学”——一个倒退的危险的口号》,闹明了观点,本文还拟就新闻队伍的结构和“新闻文学”的关系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为什么新闻界有的同志热衷于这个“新体裁”?为什么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得到不少同志的响应,并且  相似文献   

20.
联体新闻是指就一个主题同时采写的两篇或两篇以上互为补充的新闻,且具有在同一新闻单位同时传播的特性。联体新闻在目前主要有这样四种形式:一事一评、一问一答、一正一反、一主一辅。一事一评。这是一篇新闻与评述这一新闻事实的一篇言论的结合体。在我们采写的不少新闻中,很多内容具有评论价值,重视言论的配套,方可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新闻素材。目前,一些新闻工作者往往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而忽略了对新闻事实的必要评论。这些稿子发出后,由编辑配发短评、编后的毕竟是少数,但因编辑部人手有限,加上其它因素,大部分本应配发评论的也漏配了。采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