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回首“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那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相继启动实施的新形势下,“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将有哪些新的任务,将围绕哪些重点展开课题研究?对于这些研究课题,相关职能部门是如何规划和管理的?作为教研人员,我们又应如何申报和组织课题顺利开展?……让更多的教研人员明晰上述问题,积极参与到“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中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我们策划本期专题的目的.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在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宏观上分析了“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对“十一五”课题研究从规划、管理,到推动、推广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介绍》则对“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重点、课题范围以及课题的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为教研人员申请和开展课题提供参考.最后,本刊邀请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负责人。专门介绍了在“十一五”课题申请中可能遇到并应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课题申请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电教》2007,(6):71-71
近年来,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正在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何高效开发利用这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前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中文在线联合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效应用和推广模式研究》开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中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绝大多数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液晶电视,初步搭建了信息化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面临着信息化环境的挑战。基于此,我们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围绕新课程进行了平台自主研发和应用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的地理、经济、文化以及教育发展状况具有和全国类似的典型特征,因此,山东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对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协同发展,已成为目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基于此,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区域比较”总课题组(课题编号115GG20),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山东省区域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2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编制、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北京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目前,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也已经制定待发,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11月25日至27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评审2006年度申报课题。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袁贵仁出席大会并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省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省教育厅刚刚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通知》,就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标志着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正式启动,同时,也标志着我省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省“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并就我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编制及“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8.
日前,吉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为扎扎实实打好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开局年,结合“十五”期间的工作成绩和开局年的工作要点,针对全省教育电子政务和教育系统网站建设应用情况.开展了综合考核与系列评比相结合的评比活动,为开局年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2006,(12):F0002-F0002
吉林市教育学会“十五”科研成果表彰暨“十一五”科研课题开题大会于2006年10月20日隆重召开。会议主要有二项内容:(1)对“十五”期间,市教育学会组织与管理的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2)对“十一五”期间,市教育学会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区域性教师教育资源融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机关研究》进行开题动员。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通知,我院9项课题获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其中4项课题为规划课题,5项课题为立项课题。据悉,此次研究会共评出12项重点课题,67项规划课题,119项立项课题。我院规划课题与立项课题的数量均居同类院校前列。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7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主办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完善立美教育德育功能的实践研究》开题会议,在北京海淀区牡丹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3,(3):F0004-F0004
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实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自1990年列入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以来,经过“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20年滚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自课题启动以来,分别在北京、南京、深圳、长春、嘉兴、赤峰等地召开了19次学术年会和11次课题成果推广、参研人员培训交流研讨活动,参研单位千余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月19日,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讨暨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CLoS(CyberLifestyleofStudent)课题组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大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和“北京数字学校应用试点研究项目”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16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会。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常务副会长刘来泉、副会长谈松华,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韩绍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总代表青岛泰之,以及来自团中央、教育部职成司、中央教科所和部分院校的领导、专家参加了开题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继往开来的一年。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部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已顺利通过结题。岁末,全国第二次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十五”其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研究“十五”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十一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划,指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情报参考》2005,(10):64-64
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值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的结题年和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的换届年。总课题组决定召开课题结题会议,主旨是总结、检阅“十五”期间本课题工作成绩及科研成果,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有机整合,并为承接“十一五”规划课题作必要的准备。会议由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共同主办,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协办。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城域网从高校向中小学等其它教育单位推进,已建设成覆盖全市的服务应用网络,形成一网五环的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遵循“以人为本、数据为先、标准统一、应用至上、安全可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教育系统信息化规划如下:总体发展目标以上海教育城域网为基础,建立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快资源、协作…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业绩,电化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们孜孜以求、默默奉献,通过不懈努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各位专家和电化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2006,(8):64-64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经被列入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20.
《浙江教育科学》2008,(5):35-35
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以来,大部分课题组在认真地开展研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部分课题组已取得较好地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课题过程研究质量,更好地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教科研效益,拟对2005-2007年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重点课题、年度规划课题和全国教科规划办立项的教育部规划课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