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贲友林 《云南教育》2001,(21):40-41
“9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凑十法”计算8加几、7加几……的基础,因此,“9加几”的教学是这一单元的重点。“9加几”的学习也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教材通过例1的演示操作来体会凑十的方法和过程;例2要求学生用小棒或圆片相加的过程来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例3只给出算式,让学生通过摆实物来算出结果;例4则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9页至第60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并理解凑十的道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养成认真听讲、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9加几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直观演示、操作,理解“凑十”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幻灯、卡片、磁性黑板及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思维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中学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1.运用操作,训练思维。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在计算“盒子里有9只乒乓球,盒子外有5只乒乓球,一共有几只乒乓球?”时,学生经过操作、观察,再引导学生分析的思维过程。概括出“看9想1,凑成10。把5分成1和4。10再加上4等于14”的计算方法。经过由实际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的分析综合,便能实…  相似文献   

4.
课堂练习设计,一定要紧紧抓住两点: 第一,要突出重点。例如,第一册教材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在教学“9加几”和“8加几”时可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预备练习。即通过让学生复习已有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必要的准备和过渡。除让学生练习9和几组成10、8和几组成10,十几加几等知识外,还可设计“圈10”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运用“凑十法”计算的意义。第二层次:操作练习。即通过让学生摆  相似文献   

5.
9加几     
本节教学内容为9加几(教材第78~80页例1~4),第1课时,新授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的加减法。“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亦即“凑10法”的入门课。在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启迪思维、领悟为什么要“凑10”,怎样“凑10”,发现基本规律,逐步形成技能。起步  相似文献   

6.
归纳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儿童通过数学教学必须学会的学习方法。怎样教儿童学会归纳呢?一般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具体。即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获取有关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学“9加几”的计算方法,先借助摆小球计算“9加几”,10个格子的金中有9个小球,盒外有2个小球,在学生明确盒内及盒外小球的个数后引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球?即怎样计算9加儿呢?启发学生思考:小球怎样摆放别人就能很快地看出小球是多少个呢?学生答出:拿金外中的1个放到盒内,一看就知道是11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边操作…  相似文献   

7.
<正>“9加几”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看,“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整数加法教学的重要节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其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续和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而“9加几”又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其地位和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教学只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始终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9加几”的计算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通过“9加几”的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凑 法”的计算过程,是“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教学“9加几”的计算,可注意新旧知识结合,让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和掌握“凑 ”计算规律。【导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P97页———《20以内进位加法》。教材简析:教材依据在十进制的数学体系中,20以内进位加法一共有36题,它们的进位原理相同———满十进一,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教材进行了创新编排:把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在一节课上同时呈现。以“通则通法”统领这些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先借助形象,研究9加几,得出计算的基本方法———“凑十法”。再迁移算理,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样的编排不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计算方法,节省教学…  相似文献   

1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也是多位数乘除计算中不可缺少的计算知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好不好,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这一单元知识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防止学生学习数学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材的编排思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编排分为三段: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前两段例题的安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和计算式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实物图,理解并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运用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有两大特点:一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二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用数学”的内容编排在计算当中,并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如“9加几”中的例3与“8、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用数学”...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可以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9加几”和“8加几”的计算,主要通过先拼摆后计算和边拼摆边计算的操作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凑十”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是“7加几”的计算,它省去了先摆后算和边摆边算的操作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直接写出计算结果。第三层次是“6加几”的计算,它完全摆脱了对操作和直观图形的依赖,直接通过“想”凑十过程来算出结果,从而使计算进入抽象化的水平。第四层次  相似文献   

12.
杨再志 《贵州教育》2012,(11):46-47
记得一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曾说出这样一句话:“教育要慢慢的来。”同样,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提倡一种“慢”的教育艺术。我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先慢慢补上学生所欠的基本知识技能,再开始新的教学,将新知的教学难点化整为零,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案例陈述  相似文献   

13.
“不仅要掌握算法,还要理解算理”已成为教师计算课教学的共识,但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实践有效性还有待增强,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厘清算法算理是什么”“设计合适的导学问题”“聚焦关键动作”几个方面入手,凸显直观操作与抽象算理之间的联结,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14.
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采用“加”变“减”的巧算法,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还能提高计算速度,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按常规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常是用图形摆一摆,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算理,如9+2=11,可用图形摆成○○○○○●○○○○●。这种方法可被多数学生理解,但对“加”变“减”的巧算,学生就十分陌生。如何把“加”变成“减”呢?如9加几这类题的得数都是十几,十位上始终是1,只要把个位上的数求出就行了,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求出个位上的数和寻找求出个位上数的规律,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每个…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操作训练过程中,是眼、手、脑密切配合的能力活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能让学生做到视有所感、手有所致、脑有所思。这就是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喜欢到学会“会学”本领。下面就介绍几种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美术的“双基”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简析 (略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 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二、学法说明从操作入手 ,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操作到在老师指导下操作再到独立操作 ,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 ,进而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促进思维的发展。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采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等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以利于知识的掌握及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三、教法说明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 ,采用以“动像发现法”为主 ,其它方法为辅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领悟直至发现…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语言训练方法——“四层次语言训练法”,现把这种方法分步介绍如卜:一、说理过路,让学生言之有物这是较低层次的要求一主要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应该说什么。在这一层次中,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1.结合算式说算理。式题中要让学生说清计算的算理,如:9+3中,在要是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关键是把3分成几和几与哪个数有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这样来说:“因为9和1组成10,所以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得12。”让学生明白把后一个数分成几和…  相似文献   

18.
储备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操作体系为“一个主向”;“多轨运行”“几个关系”。它对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应通过教具演示,实物操作等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具体意义(但不给分数下定义),学会读、写分数以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初步掌握分母是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不归纳计算法则),为  相似文献   

2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8加几”的教学设计(教案)银川市郊区红花学区靳云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2页例1~例4。做一做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能够正确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