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 32页的“例 5”,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暂不打开课本,集中注意力看投影:  例 5 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 5个白木块, 3个黑木块,摆了 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 ?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应当怎样解 ?  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点拨指导,将学生得出的两种不同解法用大屏幕投影显示:  解法一: (5+ 3)× 4=8× 4=32(个 )  解法二: 5× 4+ 3× 4=20+ 12=32(个 )  (5+ 3)× 4=5× 4+ 3× 4  [点评 ]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的解法,很好。但在用大屏幕投影…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能够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二、教学新课 (一)通过实例引出等式,初步感知规律。出示例5: 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相似文献   

3.
摆木块     
小猴陶陶有3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一天,他在家里玩摆木块游戏,摆出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小猴陶陶摆完之后数了数,第一个正方体就是1  相似文献   

4.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难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这部分知识的连结点是选定单位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以及长、正方体的关系。我们是这样设计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过程的。一、做——操作感知1.先让学生用学具(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一摆,教师同时出示幻灯片: 实验1:每一排摆4个棱长1厘米的方木块,摆3排,方木块的总数是( )个。实验2:摆这样的2层,共用方木块( )个。  相似文献   

5.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教学,是继长度、面积之后,符合空间观念发展过程的教学课题,是体积教学的基础。但由于公式是通过实物的演示建立的,学生应用公式计算体积也不困难,一般不够重视,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教师边演示实验边讲解:①把4个1立方厘米的方木块摆成一排,一个是1立方厘米,4个就是4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②每一排摆4个方木块,摆3排,摆1层。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一层就是4×3×1=12(立方厘米)。③每一排摆4个方木块,摆3排,摆2层。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24立方厘米。它的体积就是4×3×2=24(立方厘米)。于是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忽略了由方木块组合成长方体,要抽象出长方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数数比赛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生:会!师: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数数比赛吧,看谁数得又对又快!(课件逐个出示:1个木块,5个木块,10个木块)学生抢答。小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就是()。(出示30个木块)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日前听了一堂一年级数学活动课,颇受启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课前发给每位小朋友6个方木块。课始,教师先让每位小朋友数数自己一共有几个小方木块,然后出示如右一幅图,人民请小朋友睛一猜这幅图共——用几个小木块搭成。学生通过猪、摆、数、讨论,很快开清需4个小木块。第三步,教师出示如左一幅图,问:“搭成这幅图需要几个小木块呢?请小朋友摆一摆再告诉老…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2/1初二卷第68页例3,若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答过程更简单,不妨请同学们参考。原题(2000年岳阳)木块能漂浮在煤油中,将此木块放入盛满煤油的容器里,溢出的煤油重6牛,将此木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有2/5露出水面。(1)木块放入水中时,溢出的水重是多少牛?(2)此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例 1 在水平地面上有 3块边长为 2 0cm、密度均匀且为0 75× 1 0 3kg/m3的正方体木块 ,如图 1 (甲 ) .某小孩把这 3块木块逐一竖直堆叠起来 ,如图 1 (乙 )所示 .求 :( 1 ) 1块木块的质量是多少 ?( 2 ) 3块木块堆叠起来后 ,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 3)小孩堆叠这些木块至少做了多少功 ?( 2 0 0 2 ,广东省中考题 )解析 :( 1 )m =ρ木 V木 =ρ木 a3=6 (kg) .( 2 )p =FS=3mga2 =4 41 0 (Pa) .( 3)小孩堆叠这堆木块 ,其实只须对第 2和第 3块木块做功 ,因此 ,可分别求出小孩对第 2和第 3块木块所做的功 .从图 1中不难看出 ,此时第 2块和第 3块木块…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和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0页有一道这样的题: (3)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木块贴着平板车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被抛到-平板车上,最后,木块和平板车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图8-17),木块抛上平板车前后,木块和平板车的总动量守恒吗? 分析这是针对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而出的题目。但是在木块抛上平板车之前,木块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和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0页有一道这样的题: (3)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木块贴着平板车的上表面,以水平速度v被抛到平板车上,最后,木块和平板车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图8-17),木块抛上平板车前后,木块和平板车的总动量守恒吗?  相似文献   

12.
适用年龄:3~6岁设计来源玩转木块适合大中小班幼儿,包含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科学领域有关数学的相关目标并且充分体现了“让材料说话”这一特点,让幼儿在观察、对比、操作、拼摆材料中,既可了解其玩法,还能够创新不同玩法;在玩中进行自我校正,如《点数游戏》,当幼儿将带有数字“6”的木块与画有7个小动物的木块进行数量配对时,幼儿会发现木块的高矮不一致从而发现错误。  相似文献   

13.
看谁最聪明     
一、河名地名请根据江、河、湖、海四个字,组成八个河流名和几个地名,填在方格内。(答案本期找)c二、判断字母第一格放一块正方体木块,六个面分别是写有A、B、C、D、E、F六个字母。其中A的对面是D,B的对面是E,C的对面是F。如果将木块顺着格子里的数字顺序翻动,请问:当木块翻进第8格、第16格、第24格和第32格时,木块的上面应该分写着哪一个字母?(答案本期找)c看谁最聪明@王维国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新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活动: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学具:第1排和第3排摆6个,第2排和第4排摆4个,然后用算式表示桌上一共有多少个学具。学生们通过思考,想出了如下方法:方法1:4×2+6×2=20(个)。方法2:3×6+2=20(个)。方法3:4×6-4=20(个)。方法4:4×5=20(个)。方法5:6+4+6+4=20(个)。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自己当小老师,让下面的同学发问。甘语秋首先发问:“赵老师,你为什么要用4×5来计算?4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赵国宇边摆边说,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我是把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圆片分别挪1个到第二排和第四排,这时,圆片总共有4…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第5题为: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静止,如图1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方水平射穿此木块,穿透前后子弹的速度分别为V_0和V,求木块能摆到的最大高度.(设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很短,可不计)  相似文献   

16.
题在一光滑水平的长直轨道上,等距地放着足够多的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长方体木块,依次编号为木块1、木块2、…,如图1所示.在木块1之前放一质量为M=4m 的大木块,大木块与木块1间的距离与相邻各木块间的距离相同,均为l,现在在所有木块都静止的情况下,以一沿轨道方向的恒力F一直作用在大木块上,使其先与木块1发生碰撞,设碰后与木块1结为一体,如此继续下去,问大木块(以及与它结为一体的各小木块)与第几个小木块碰撞之前的一瞬间, 会达到它的整个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此速度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第3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木块(如图)。其中:  相似文献   

18.
摸摸看     
让四个小朋友站成一个圈,各人发给两样东西。例:一个小朋友拿一个皮球和一个苹果,另外一个小朋友拿一个木块和一个苹果,第三个小朋友拿木块和皮球,第四个小朋友拿木块和铁块。让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子中间,叫他记住每个小朋友拿什么东西(最好让他闭上眼复述一遍,如复述正确,则游戏正式开始)。将站在圈子中间的小朋友眼睛蒙上,让他在原地转三圈(这时其余的小朋友立刻交换位置)。然后教师告诉这个小朋友:“请你摸别的小朋友手中拿的东西,然后告诉我你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出示长方体木块)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块木块,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师:谁来说一说这块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它的体积指的是什么?生:它的表面积指的是这块木块6个面的总面积,木块的体积指的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师: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生:(长×宽+长×高+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中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 ,众多知识点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而 ,使力学知识具有了较强的综合性 .例 1 在日常生活中的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木块 ,水平方向只受两个力作用 ,这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 (木块可视为一个点 )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木块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木块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木块的机械能可能增加(D)木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解析 :实际生活中 ,水平桌面是有摩擦的 ,沿水平桌面滑行的木块 ,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 .由于滑行的木块只受两个水平力作用 ,且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