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不仅以诗歌、散文著称于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堪称中国小说史上最短篇幅的小说。这篇名为《陨盗》的小说,全文只有25个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勇超群的壮士形象。文字虽短,却有着完整的情节、具体的环境、典型的人物。尤其是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呼”与“俱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盗”的下场反衬出蔡裔的威力。所以,这篇文言超短篇小说在陶渊明的整个创作中,堪称一小小的精品。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国外文坛也有…  相似文献   

2.
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不仅以诗歌、散文著称于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堪称中国小说史上最短篇幅的小说。这篇名为《陨盗》的小说,全文只有25个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勇超群的壮士形象。文字虽短,却有着完整的情节、具体的环境、典型的人物。尤其是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呼”与“俱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盗”的下场反衬出蔡裔的威力。所以,这篇文言超短篇小说在陶渊明的整个创作中,堪称一小小的精品。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国外文坛也有…  相似文献   

3.
启事     
晋代大学家陶渊明,不仅以诗歌、散称于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堪称中国小说史上最短篇幅的小说。这篇名为《陨盗》的小说,全只有25个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作运用夸张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勇超群的壮士形象。字虽短,却有着完整的情节、具体的环境、典型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最短的小说 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窜,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此小说虽只有二十余字,却写出了人物、情节及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中华精短妙文,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喜爱。它们大多言简意赅,铭心解颐,教人印象深刻,令人百读不厌。小说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短文《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此文虽只有24个字,却写出了人物、情节及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闲品短文     
向荣 《今日中学生》2007,(27):26-27
中华精短妙文,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喜爱。它们大多言简意赅,铭心解颐,令人百读不厌。小说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此小说虽只有24个字,却写出了人物、情节及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东晋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名为《陨盗》的微型小说,全篇仅25个字:"蔡裔有勇力,声振若雷。尚有二偷入室,蔡拊床一呼,二盗俱损。"此文中人物情节一应俱全,开篇结尾相互呼应,短短25个字刻画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8.
1.最短的古代小说蔡裔有勇力,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蔡拊床大呼,二盗俱殒。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写的一篇小说,题目叫作《殒盗》,全文只有25个字,人物情节一应俱全。这篇小说或许是我国古代最短的小说了。翻译过来,意思是:  相似文献   

9.
一、最短的小说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小说《陨盗》:“蔡亟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亟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此小说虽只有24个字,却写出了人物,情节及人物性格。二、最短的诗《吴越春秋》中有一首短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虽只8个字,却重现了一副古代狩猎图。  相似文献   

10.
<正>1.最短的古代小说蔡裔有勇力,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蔡拊床大呼,二盗俱殒。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写的一篇小说,题目叫做《殒盗》,全文只有25个字,可是人物情节环境,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一样不少;而且写法细腻,颇具匠心,有铺垫,有照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这篇小说或许是我国古代最短的小说了。翻译过来,意思是:蔡裔是个勇猛的大力士,说话声音洪亮,像响雷一般。有一次两个小偷到他家偷东西,蔡裔拍床大喝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短的古典小说】 东晋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名为《陨盗》的微型小说,全篇仅25个字——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最短的小说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归园田居》《饮酒》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早已脍炙人口,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而陶渊明还是一位小说家,他写的《陨盗》一文,仅25个字,可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短的小说。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中,刘邦曾对项伯说过:“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这里的“他盗”是什么意思?不少参考书将它解释为”其他盗贼”或“别的盗贼”。我认为这不合文意。如果刘邦说自己遣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别的)盗贼”。那岂不意味着他认为自己,或者项羽,或者他们二人也是盗贼吗?显然,这绝不是刘邦要对项  相似文献   

14.
注释杂谈     
一似是而非中华书局《宋诗一百首》选有邵定翁一首《插田》。诗句是: 明朝早早起插田,东方未明云漫漫。阿婆拊床呼阿三:“阿三莫学阿五眠。汝起点火烧破铛,麦饭杂菽炮鲞羹。邱嫂拔秧哥春耕。田家何待春禽劝?一朝早起一年饭。饭萝空,愁杀侬!”这首小诗,写田家生活,情真语挚,绘影绘声。作者不是名人,作品过去也没能广泛流传。编者把它选入《宋诗一百首》中,是很有见地的。但在“注释”方面,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言阁     
是夜,杰克与劳斯方寝,忽闻乒然一声,一蒙面盗破门持枪入室。劳斯遽起,掏枪对击,杰克则匍匐床下。双方对阵,乒乓有声。杰克见床下有一图钉,顿生一计,遂拾而掷之于盗前,且曳父衣示以后撤。盗以为其怯,疾步追击,不意践图钉,失声痛呼,枪失手,人仆地。劳斯见状,亟扑盗,以索系之。杰克视盗足,图钉赫然入其踵,呼日:“图钉万岁!”  相似文献   

16.
《春秋》一书两处记“陨霜”,一为僖公三十三年,云“陨霜不杀草”,一为定公元年,云“冬十月陨霜杀菽”。一举草,一举菽,两者书法不同。对此,《左传》、“公羊传》均未阐说,独《谷梁传》于“陨霜不杀草”云;“未可杀而杀,举重也;可杀而不杀,举轻也。”范宁集解:“重,谓菽也;轻,谓草也。轻者不死,则重者不死可知。”于“冬十月陨霜杀菽”云:“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曰菽,举重也。”范宁集解:“举杀豆(按:豆即菽),则杀草可知。”“不杀草,则不杀菽,亦显。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是也”杨士勋疏:“陨霜二文不同书,故范特为一例。传嫌独杀菽,不害余物,故以轻重别之。菽易长而难杀,故以杀之为重。重者杀,则轻者死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史或法律史的角度来说,儒、侠、盗在性质和意义上均有所区别。时至明代,侠客史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转向:一是"儒侠"与"儒盗"的出现,知识人日趋侠盗化;二是侠、盗之儒者化,其具体的表现则是"侠盗"的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侠、盗大唱赞歌,以及盗贼投身到儒家学者的讲学运动之中;三是侠客与盗贼出现一种互动的症候,即在侠客与盗贼之间,仅仅只有一线之隔。无论是儒者之侠客化乃至盗贼化,抑或盗贼之儒者化,无不都是明代"社会流动"加剧的明证。  相似文献   

18.
《阳光搜索》2005,(4):63-64,F003
盗可盗,非常盗,一部《天下无贼》虽说讲是劝人向善、护卫纯良的故事,但拍资贼电影会“抢钱”才是真本事。其实神偷电影一直是中外商业电彭中常见的类型,为什么呢?因为观众大大的喜欢。神偷电影能将型男美女、华丽动作、高科技视效、令人手心冒汗的场面等丰富的商业元素都融入影片中,还能在手足情和恋情上大做文章。所以,时不时地总有一些“银屏神偷”赚的盆满,真正显示了“盗贼”本色。  相似文献   

19.
“贼”“盗”二字,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说文·戈部》:“贼,败也。从戈,则声。”徐锴说:“败犹害也。”《说文·次(涎)部》:“盗,私利物也。从次皿。次,欲也。次皿为盗。”古代文献证明,许慎的说解是正确的。例如: 《左传》文公十八年:“(周公)作《誓命》曰:“毁则为贼,窃贿为盗。”杜注:“毁则,坏法也。贿,财也。”  相似文献   

20.
近读《“庸师”杀人》一文,对作者的观点是赞同的,他谴责的庸师真的“杀了人”———不当教育导致12岁学生自杀身亡(虽不是直接杀人)。事情是这样的:12岁的梁小梅夜晚独自在家上床未睡着,有窃贼入室行窃,小梅闭眼装睡。盗贼走后,小梅跑到田里告诉正浇地的爸妈(小梅认得窃贼),爸妈报了案,当夜窃贼被擒。小梅的老师想借此事搞个“英雄主义”教育,让梁小梅“作报告”,小梅如实讲了当时的害怕、装睡、报案等情节,没有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老师当众评价道:“梁小梅面对盗贼吓得闭上眼睛的胆怯行为,我们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每一个新中国的少年,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