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完<新闻记者>2009年第1期刊登的<2008年十大假新闻>和<八年新闻打假,留下五大困惑>,颇有不吐不快之感,下面谈谈本人拙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大假新闻分别是:<西安晚报>刊登的"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事件、<竞报>刊登的"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事件、<东方今报>刊登的"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事件、<黑龙江晨报>刊登的"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事件,环球网刊登的"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事件、四川在线刊登的"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事件等所谓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开始在每年底评选"十大假新闻",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和较大的影响.尽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众多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但在揭露和鞭挞假新闻的过程中,该刊同仁却是"有忧愁有苦涩",并"有不少困惑如影随形","难以排遣、释然"①为此,该刊在2009年第1期推出2008年"十大假新闻"之际,"坦陈心迹",以编辑部名义发表了<八年新闻打假留下五大困惑>一文,"吁请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新闻理论研究人员开展深入研讨,明辨是非,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他们有些疲惫: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不过也有让他们感到些许兴奋的,因为评选2007年度假新闻有了三大历史性的突破:电视假新闻终于"落网":"正面"假新闻终于现形;造假记者终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5.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  相似文献   

6.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闻”。①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  相似文献   

8.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假新闻:腐朽文化的产物》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起,<新闻记者>杂志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评选"十大假新闻"(以下简称"十假"),评选的结果公布在次年1月的杂志上.本文试图探索在网络日益崛起的同时,网络假新闻是不是也水涨船高,"十假"是否易主到网络门下.  相似文献   

10.
从"06年十大假新闻"谈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的缺失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上海出版的《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底开始评选当年的十大假新闻,截至2008年底,已经坚持了八年,前后共有八十条假新闻上榜。虽然未能达到评选主持者当初预订的绝杀假新闻的目的.但这项延续八年的工程.时时刻刻警示着那些忙碌的新闻人:“准确比速度更重要”.同时也让我们可以观察到新世纪以来假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媒介运作常规对把关人的影响--误发假新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媒介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两年评出“十大假新闻”之后,去年又刊出《十大假新闻》,编者按中有段话发人深思:“……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虚假新闻与媒介公信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年底,<新闻记者>杂志在连续新闻打假的第7个年头又一次评出了本年度十大假新闻.2007年4月16日,中新网一则"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学生"的新闻名列榜首,作为国家级的通讯社竟然刊出这样的假新闻,实在不合乎情理、令人难以原谅.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就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令人敬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闻就高达50%,除“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外,其它4篇都是新闻翻译作品。对四篇新闻翻译再进行分析,“上海将建300层的摩天大楼”和“汤加出现反华风潮”分别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新西兰先驱报》,其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媒体上各种版本的年度十大新闻纷纷登台亮相,其中一个评选最有意思,那就是年度“十大假新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他们的神经虽然多多少少已经有些麻木,但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仍然痛并羞愧着: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假新闻虽然远去,但类似的假新闻并未在网络消失,依然在误导受众. 2008年7月31日,<新快报>国际新闻版转载了"韩国历史教授有此研究成果: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经核查,此文系责任编辑把关不严,未经核实从互联网转载刊发,是一种典型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2002,(9):47-47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相似文献   

19.
1月21日-22日,维护新闻真实性提高媒体公信力高峰论坛暨《新闻记者》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论坛向全体上海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姜文姬 《青年记者》2009,(14):47-48
“客里空”是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专门编造假新闻的代名词。从1947年6月山西《晋绥日报》提出要在新闻阵营里肃清“客里空”开始,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却尚未见到新闻打假胜利的曙光。不但如此,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自2001年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客里空”奖新闻评选活动,这些“客里空”新闻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娱乐等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2008年《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客里空”奖新闻(2008年十大假新闻)作品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