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克春 《江西教育》2010,(12):28-29
【课堂回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启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究"启疑"也就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课文学的都是有关规则的文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1.读题2.问:什么是规则?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3)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跟着书法家练字,用废报纸练一直没什么进步,他去请教书法家,书法家叫他改…  相似文献   

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在美读中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而美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读者因文中喜而悦,因文中悲而泣.美读的关键是情感的体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美读,可以读出文中的语言美,读出文中人物的形象美,也可以读出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使看似平淡的文字读得激昂澎湃,读得如泣如诉……把这种美读贯穿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付艳丽 《快乐阅读》2011,(13):80-81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1.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就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古人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  相似文献   

10.
袁珍 《陕西教育》2002,(4):39-39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讲读课文只讲不读.小学高段语文课本,每篇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视而不见,在课堂上生怕学生朗读占用他(她)宝贵的讲析时间,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嘴巴不停地讲着、讲着,搞得自己嗓子嘶哑、口干舌燥,学生却因枯燥乏味而昏昏欲睡.其实,有些内容学生一读便懂,何必多费口舌,小语课本第十册基础训练6里有这样一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是针对这种不良现象而开的一副良药,足见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课文的研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本文以余映潮老师课文研读的主张和实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课文研读就是要研读课文的章法,品味课文的语言,探究课文的段式和句式,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读出课文的"集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1.以批促读。新编教材在课文的右侧都留有较大的空白,让学生阅读课文时在空白处写批注,可以是对课文的品味、评点,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心得,当然也可以是问题或质疑。学生课后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  相似文献   

13.
余映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上撰文认为,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进行课文研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读"厚",把每一篇课文教"薄"。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对于课文,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本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议、自得"的原则,探索出一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1.初读感知: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一、创设读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尽可能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本,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位、读出神韵,力求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的陶冶。如《五彩池》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五彩池”这一人间奇迹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全文,划出生字生词,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语句进行对比读或欣赏读,反复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相似文献   

16.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一线的老师读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质疑”,体现了课文阅读的差异性和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化。它或许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信息:师生正在从教材的忠实传承者走向教材的叩问者和再创者。这,将是语文学习的深层突破和崭新境界。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展开与教材的“对话”,本栏目就是为你创设一个“对话”的平台。来吧,朋友,在这里,你和你的锵锵之音是独一的,但不是孤独的。特约王持人:黄伟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力,做法颇多。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质疑质疑,即发现问题的能力。“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我在初二法律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通俗易懂,例理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反复读或与同学讨论得出答案;对于解答不出的问题要求他们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相似文献   

18.
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且"读"且"悟"且徐行,一字一句总关情。精心设计巧练习,念好读、悟、习"三字经"。一、读。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博闻强记、熟读成诵、整体把握、涵泳领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诵读教学应坚持: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很有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教师眼里,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先把文章大卸八块,然后预先设置好一个个"问题"去"引导"学生.这实在有些"请君入瓮"的感觉.遗憾的是这些"君"常常不大买账,半天入不了"瓮".阅读当然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但既然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这"问题"是不是也应该来自学生呢?换句话说,我们能不能把课文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去质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