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3,(9):60-65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相似文献   

2.
热带雨林位于地球赤道的两侧,那里常年炎热潮湿、多雨,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为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热带雨林中的野生动物种类很多,它  相似文献   

3.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12,(20):40-42,66,67
正世界上的气候带一般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在地球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多湿地区,被划为热带。人们把这个地区高大茂密而终年常绿的森林称为热带雨林,它是地表最茂盛的一类植物群落;生长在这些地方的花卉,则被称为热带花卉。物种丰富花卉王国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三大群系,即美洲雨林群系,包括亚马孙河流域,直至墨西哥  相似文献   

4.
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这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这里的环境气候会令人不大舒服,一般人也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是,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而且,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非常高,热带雨林在全球所占的面积只有7%,但是它的物种达到了…  相似文献   

5.
亚马逊大,它的河流流域世界第一,它的河流流量在地球上最大;亚马逊美,它的原始森林苍莽浩瀚,它的物种多姿多彩。亚马逊河冲积而成的亚马逊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全年雨水充沛,加上湿热的气候和强烈的日照,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它们是珍贵树木的家园、是奇花异草的世界,是鸟类的天堂、野生动物的乐园,是为地球人吐故纳新的“地球之肺”。  相似文献   

6.
沈洪 《科学中国人》1997,(10):49-50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好的事物:树林美丽青翠,每一种树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许多的鸟,大鸟小鸟,鸣声悦耳。”哥伦布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显然也缺少文学细胞,可他留下描述南美洲热带大森林的这一段话,还是有极大的感染力的。 热带雨林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 500年前,分布赤道两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雨林区:地球上一条美丽的绿色环带,总面积有240多亿亩,约占地球陆地的12%。500年后的今天,这个绿色环带已破碎成了三大块: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物学家形容珊瑚礁的功能和重要性就像陆地上的热带雨林一般。热带雨林和珊瑚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雨林主要在热带地区,珊瑚礁也主要分布在热带的浅海,离赤道愈近,珊瑚礁就愈发达。这是因为珊瑚虫体内有共生藻,珊瑚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力。另外,大多  相似文献   

8.
地处东南亚的婆罗洲,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雨林区之一,其浩瀚与辽阔,仅次于亚马逊河雨林。这片号称地球肺部之一的热带雨林,虽然与中国仍有相当的距离,但难以置信的是,这片雨林所制造的氧气却与我们的“呼吸”息息相关,不仅如此,雨林树木生产的木材、纸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深入雨林,亲身体验赤道无风带的住民生活,并且观察雨林生物多采多姿的风貌,只期望对神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物之间存在着令人眩目的复杂关系,生物多样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热带雨林中70%—90%的生命生活在树上,这里是生物的奇幻之境,在四五十米高的树冠层,情况截然不同于阴暗潮湿的地面:天空一片蔚蓝,赤道暖风送来朵朵云絮,大树冠盖相连,绵延起伏成绿色的海洋,堪称高空林海。更为重要的是,树冠层聚集了各种森林植物、适于树顶生活的鸟类以及其它森林动物。赤道地区的初生代森林树冠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植物聚集地,任何海洋和陆地都无法与其相比。在过去的10年里,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把目光聚集到热带雨林的…  相似文献   

10.
技风景     
《发明与创新》2011,(3):16-16
吃雾的森林 弗赖豪尔赫国家公园位于智利中部偏北地区,气候干燥,一年的降雨量还不到150毫米。然而,在这里却生存着一片充满活力的小型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可能会影响气候。以雷雨为例,土地开发将改变地表的热能与水汽的对流,间接地影响雷雨的时空分布。此外,不同纬度的植被改变也可能会造成当地温度上升或下降。最近,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为了具体地探究植被改变对未来气候的影响,将土地开发的因素并入全球气候变迁的整体模式中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开发主要对赤道及中纬度区域性气候造成明显的改变。譬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的耕地持续扩张将促使当地的气温在2100年时上升2℃,并带动赤道地区水气往北迁移,届时连美国西南地区的夏季气候亦将深受影响。相反地,在中纬度…  相似文献   

12.
历险两极     
南极探险 极地世界之所以重要,正因为有"极地风"的缘故.地球像是一个热动力机,热源在赤道,冷源在两极.阳光在赤道地区把空气晒热膨胀而上升,然后向两极分流,在两极冷却下降再吹回到赤道.这就是地球上产生空气对流和出现风,雨、阴、晴气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于陆地上的生物群落来说,荒漠和热带雨林二者分别属于两种生态极端。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存环境最优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热带雨林中生物之间的竞争极端强烈;与之相反,荒漠则是生存条件最严酷、生物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之一,荒漠中生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成为主导,水分这种生命最重要的因素极度缺乏,因此,荒漠中的动植物都有一系列对缺水环境的特殊适应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张守忠 《科学中国》2006,(11):44-47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最多样化的一个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最古老的一个生态系统。尽管热带雨林只覆盖了6%的地球陆地面积.但是它们却为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5.
正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担忧,地球的"肺"被点着了。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森林,一直被人称为"地球之肺"。但科学家指出,常被人提及的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20%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地球的中腰有一条红线,标着纬度0,这就是赤道。赤道长约4万多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人们称赤道线经过的国家为“赤道之国”,比如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非洲的加蓬、扎伊尔、刚果、乌干达等,大洋洲的瑙  相似文献   

17.
成宇 《百科知识》2004,(12):23-23
大气对流和大洋环流是地球系统内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大气和大洋循环系统就像是一架巨大的热动力机,其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一方面,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从高空流向两极,下降后又从两极返回赤道;另一方面,两极强大的洋底冷水流向低纬区流动,而赤道暖流又从海洋表层向两极汇聚,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洋环流。因此,人们把赤道地区称为热源区,而把两极地区则称为热汇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几何知识,证明了卫星运行区域为对称分布在地球赤道两侧的类似圆鼓侧面的空间范围;并且通过建立空间地球坐标系,按照卫星坐标和卫星在地球表面投影一一对应,运用坐标变换关系反映地球自转情形,得到卫星关于相对静止地球面的空间参数方程。对于神七卫星,数学软件按照参数方程模拟运行结果也验证了证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正>据资料记载,在距今8.5亿~6.3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成冰纪,整个地球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就连赤道地区也白雪皑皑,这被称为"雪球事件"。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低至-50℃,赤道的温度可能为-20℃,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冰川沉积物。水中的氢元素转变为放射性同位素氚时,则被称为超重水,比氕水略重。根据地球化学知识,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轻的氕水分子比重的氚水分子易蒸发,并富集于蒸汽中飘到高纬度地区形成冰川,而在凝聚过程中重的氚水分子优先凝结而形成降  相似文献   

20.
韩吉辰 《百科知识》2003,(10):34-34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球体。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处稍微鼓一些,两极处稍微扁一些,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而两极半径为6356.75千米,因此也可以严格地说: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