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课程改革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依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围绕“问题的提出一分析一解决”展开思考、讲述和讨论,从初始状态,经过一步一步的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展开思考、讲述和讨论,从初始状态,经过一步一步的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考试周刊》2011,(2):113-114
本个案分析旨在研究某“总裁助理”这一职位所收到的英文求职信的语步特点。本研究利用Henry&Roseberry(2001)的理论框架对56封求职信进行语步划分,统计和分析了可选语步和必要语步。发现:第一,在本研究所列的10个语步中,所以语步都是可选语步,而无必要语步;第二,58%求职信没有“推销”语步,而推销语步被认为是实现求职信交际目的的重要语步.所以大部分求职者将求职信作为简历的告知书;第三,有的求职信没有开头称呼或者礼貌结尾语步,或者只有推销语步,交际目的非常突出。此研究发现同一体裁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动态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在看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变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本拟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如何建立新的课程观,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等方面予以分析,希望藉此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是解释为什么“蝌蚪吃蝌蚪”吗?那是科学课的事情。是讨论“优胜劣汰”吗?那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怪不得别人要说语文教师整天在“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假如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会分三步走,一步比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张飘云 《江西教育》2002,(11):29-29
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学好一步应用题也就为学好两步应用题奠定了基础。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他们对一步应用题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图来解答,这一环节要经过由看到说、由说到想、由想到做三个层次。首先,由看到说,从说中留下条件和问题的印象,悟出解答一步应用题的算理,使语言对思维起到强化作用,在看、说过程中想到问题,如由两类图形的集合想到加法问题,由整体求部分想到减法问题。其次,由说到想,其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明白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联想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  相似文献   

7.
需要指出的是,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对于留学“低龄化”这一现象,我们常常只看到它光鲜的一面,或者只盯着其背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类讨论法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讨论的方法是贯彻“简单化原则”的重要思维方法.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解答较繁杂的数学问题,一种有效的做法,首先是将其进行剖析分解,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这“一步一步地进行”,就含有分类讨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三步九环节”阅读教学法好正宁县西关小学史彩英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年来,经过摸索尝试,觉得“三步九环节”阅读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所谓“三步”,就是阅读过程中的三个步骤,即“读、找、讨论”;所谓“九环节”;是指读、找、讨论过程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0.
李兵 《小学生》2010,(7):43-44
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  相似文献   

11.
“通感”作为心理学名词可能不被人们所了解。此词来自于希腊语“synaesthesia”,简单理解就是“同时感受”。它是指对一个感官或感觉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体的两个甚或多个器官面对同一事件、物体等刺激时而先后产生了相互的感应。比如说有些学生看到字母A会引起红色的感觉,有些学生听到“do”,会看到黄色等。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学是几年义务教育母语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阶段,从小学语文教学到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统筹规划,有计划一步紧一步地往前走”,这就不能不解决初中与小学语文教材的衔接问题,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是不许可的。”就我们看到的几套初中语文教材,不能说没注意衔接,但还不够理想,表现在:门)有不必要的重复。如小学《语文》上有《落花生})《我的“自白”书》,初中《语文》也收录了这两篇诗文,尽管不再是精读课文,但就学生学习心理来说,不会引起兴趣。门)同一训练点,。在初中提高层面上缺少…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关于城市“游荡者”的理论把“人的移动”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结合了起来,通过一个与本雅明取向不同的问题意识,经由对具体个案的讨论和分析,也可看到在开埠以来上海“城市化”进程的语境中,“性别移动”和城市流动空间形成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彭上观  毕福明 《数学教学》2004,(10):25-26,31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或者在阅读有关的数学文献时,“类似可得”经常出现在某些问题的推理和证明中.但是,有些问题虽然“类似”,却未必“可得”。如果我们只是看到问题表面的“类似”,就马上断定可以得到‘C类似”的结果,不免会犯错误.而且,对类似的问题,如  相似文献   

15.
阅读郑老师的这个案例,我们似乎觉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由“肤浅”走向“深入”,一步步由“表层意义”走向文本本然的“深刻意义”。学生也在用最后一次的阅读理解来“反省”自己初读、二读的肤浅。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学生起初的阅读就是肤浅或者错误的吗?学生反复阅读后的见解就是深刻的或者正确的吗?后来的反复阅读后的理解,就是对起初阅读理解的否定吗?我觉得未必!尤其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未必!其一,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时序上,“感性、感觉、感悟”一般处在“理性、理解、分析”之前,这可能…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教委有计划地推动全省中小学“转轨”至今已近五年。认真总结这五年的实践,探寻其中的规律,就能加速基础教育转轨的历史进程。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础教育转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大体要经所“转向——入轨——发展”这么三步,或者叫做三个阶段。 第一步(或第一阶段)叫做“转向”。它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新浪《微博产品新手指导手册》中对微博有如下定义:微博可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您可以将您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不超过140个字),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您的朋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您发表的信息,随时和您分享、讨论。您还可以关注您的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始,我们初一年级备课组决定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活动。在交流讨论中,王老师的设计思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的设计把教学目标定为“读写结合”,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从一件小事中发掘意义”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国内的外国文学教材或评论文章,常常会看到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词:“局限”。不论是古典作家,还是现当代作家,不论是宏篇巨制,还是精悍小构,我们常常在评论、分析之间,指出它们的“局限”,或者针对作品,或者针对作者。是不是它们毫无瑕疵呢?当然不是,再崇洋媚外也还没有到真的以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这一步。但是,毫不掩饰地说,有许多“局限”的提出,到恰恰正反映了我们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整体 部分 整体”的原则,前面提到的第一步“预习”、第二步“讨论”,都应侧重于整篇课文,第三步“引导”中提出的问题可以侧重部分,以便使学生在下面的“自学”、“讨论”中精读课文,进行深究。 第四步,自学。这次自学,主要是指学生带着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这种自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去思考。通过圈、划、点、记,从而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学习表达方法等。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巡回辅导,及时指导学生学习,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主动探求,积极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走过场。 第五步,讨论。这次讨论,不是第一次讨论的重复。这次讨论的内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