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 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 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并取得国家专利。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期~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 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期~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并取得国家专利.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期~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和国家专利.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期~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数理超战棋是陕西省省级教科研课题地方课程的一项新成果,由周至县高伟鹏老师主创开发,已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并取得国家专利.该棋作为一种具有游戏娱乐和数学学习双重功能的新型系列棋,适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学法要求,为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是校本教研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4期~第8期连载介绍数理超战棋及相关教学实践、学法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数理超战棋在周至可谓家喻户晓.近年来,周至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立足于本县实际,重视本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大胆进行了把数理超战棋作为地方课程的实践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诞生于周至并惠及当地中小学生的棋类,为素质教育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数理结合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秀 《物理教师》2002,23(4):9-11
物理离不开数学 ,数学在物理中无处不在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数理结合的问题 ,是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物理教学中 ,有的教师凭经验随意处理 ,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把重点放在以数学为工具进行推导、计算及运用数学解题的技巧上 ,使学生身陷题海却收效甚微 .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对数理结合应做的工作 ,作一些探讨 .1 教学物理某部分知识之前 ,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 ,注重“数理匹配”“数理匹配” ,这里指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某部分物理知识的数学知识 .物理学习中若缺乏相对应的数学知识 ,即“数理不匹配” ,不仅会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理融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国家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形式。中学数理融合教学过程强调多样性、聚合性和创新性,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特征,是学科整合背景下对数学和物理的知识、思维、方法的再组织和提炼。中学数理融合教学体系的功能是筛选和整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呈现方式、教学范式、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等要素,促进数理学科融合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升学生的创新性素养。中学数理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为:探索新的学科融合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计;开发建设数理融合校本课程;组建融合型创新学习团队,实行“联合培养”模式;开展数理融合科研课题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发展创新能力;建立促进学科融合发展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数理融合应当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数理融合的不重视、不深入、少平台等现状,从顺应国家课程改革需要、两门学科核心素养的互补需求等方面考虑,加强数理融合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紧扣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将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充分融合,让应用场景从处于相互纠缠的“混沌态”走向形神一体的“耦合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叙事是属于教科研倡导的实证研究中的案例实证,相比于数理实证,案例实证更容易操作,更接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结合“三用”与“三会”的“一轮”相约、大学同学聚“绘”数学核心素养、江苏中考从“市考”到“省考”三次数学教育教学行为巧合,阐述教育叙事的性质、素材收集及讲述。  相似文献   

15.
1.倡导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数理教学。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着重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水平,强调学科知识优先,把数学学科知识的培养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是 数量关系的体现,而“形”是空间形是的体现。数形结合是小学 阶段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数形结 合极其重要,就像树木与雨水的关系一样,“形”使数理关系明 了,“数”使图形表达的意思更加形象具体。有效的数形结合能 让问题的解决由繁到简,由抽象到具体,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 问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精英数学”和“大众数学”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数学观,它们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相同,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观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形式数学”是对“生活数学”的超越,因此,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学生而言,他学习数学的“生活经验”应该越来越抽象。“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类型、学生的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数理天地》创刊于1991年,是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国家级科普期刊,分初中版、高中版。初、高中版均设有“数学、物理辅导”,“数学、物理中的思想和方法”,“中考、高考数学和物理”,“数学、物理竞赛”,“数理结合”,“前沿科技和生活中的数学、物理”,“科学家讲坛”,“国外数学、物理资料”以及中学生亲自参与的“中学生论文”和“科技英语”等栏目。《数理  相似文献   

19.
郭晓燕 《云南教育》2001,(20):36-38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的解题通法和数学观念的有机结合。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有:数学美的意识、整体意识、推理意识等。数学美的意识指能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法国著名科学家庞加莱认为:“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学的雅致感,这是一切真正数学家都知道的审美感……,正是这种特殊的审美感,起着我已经说过的微妙的筛选作用。”因此,“缺乏这种审美感的人永远不会成…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关系,即数学既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经验也充分证明: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抽象、符号变换和应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以单纯地处理数理关系为原则,并导致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国际数学教育测试结果表明,我国13岁学生数学测试平均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