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和孵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价值如同物质性产品的价值一样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同时它又不同于物质性产品的价值而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科学价值以“库”的形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而其实质上是历代科学人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累加的总和。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是对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累加效应的数学建构;而科学价值的“孵化”机制则是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由隐性到显性转化过程的程式反映。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价值的基本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由于能够满足人的不同需要 ,因而它所具有的价值是多元的、多维的。主张“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理想主义和主张追求功利的科学现实主义尽管有其片面性 ,但它们都建立在人的不同需要的现实基础上 ,都反映了科学的人性价值和人力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蕴涵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学价值关涉着重表征为器物层面上的实用价值、精神层面上的人文价值和形而上层面上的超越价值等方面.科学价值关涉是复杂的,必须给予系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科学的价值关涉,促进科学的人性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有禁区,没有禁区科学研究就可能失控。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是负载价值的,应该对科学研究进行伦理评价和价值导入。科学研究的基本的、最终的价值判断不是取决于“为科学而科学”的理想,而是取决于科学是否对人类有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产品只进行价值的解释是不够的,价值是怎么实现的?这不但是一个价值问题,而且具有场的效应。场固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生效条件。(一)科学产品价值场科学产品是广义的社会产品,它的价值潜在于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科学产品的价值是一种潜在价值,因为,科学产品价值是孕育在物质里,所以称为潜在的物质。科学产品潜在价值是属于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产物,是物质范畴。科学产品的潜在价值是可以预测和评价的,从广义上来说,它是物质世界潜在的有形的实体,可以计量。科学产品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与价值关系的不同理解影响着哲学家们在科学划界问题上的立场。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价值无涉,提出了科学划界的绝对标准;库恩承认了科学的价值性,使科学划界的绝对标准相对化;费耶阿本德和劳丹用科学的价值性取代了科学的真理性,从而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价值视域来看待科学划界问题,为科学划界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价值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价值关涉着重表征为器物层面上的实用价值,精神层面上的人文价值和形而上层面上的超越价值等方面,科学价值关涉是复杂的,必须给予系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科学的价值关涉,促进科学的人性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问题在当今社会日渐突出,它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彻底解决"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问题,必须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角度研究科学劳动所创造的科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无人工厂"的价值来源和转化机制.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角度看,科学价值的实质是凝结在科学使用价值中的科学人员所付出的人类抽象劳动;而从科学价值的"虽转移而不减"的特点看,科学价值以"库存"的方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深究其实质,科学价值库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的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据此来分析"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和转化机制可知,"无人工厂"的利润是科学价值库中的潜在价值伴随科技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并入生产过程,借助于"无人工厂"显化的结果;其实质是科学人员的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经济系统中的再现.因此,科学价值是"无人工厂"利润的真正来源,而所谓的"无人工厂"实质上已经成为历代科学人员所创造的以潜在形式存在于"科学价值库"中的剩余价值的"孵化器"或"显化器".  相似文献   

9.
王爱君 《科教文汇》2013,(28):1-4,23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人文化科学的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合 ,要建构开放的科学价值观。科学的价值实现应在满足人的物质效益基础上 ,注重人的精神价值实现 ,并把价值理念扩展到所有的生命领域以及整个自然系统。这种多维度确立的科学价值 ,为建构人文化科学提供了观念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贾军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6):164-165
以价值和科学价值两个模糊概念的明确界定为逻辑起点,通过分析传统“科学价值中立说”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这一学说在有限范围内的合理性;并从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价值渗透、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价值蕴涵及科学共同体中的价值规范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与价值的不可分割性:探索性地提出了科学与价值相联互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价值关系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历来存在“关联论”和“中立论”两种观点。近代以来中立论大为盛行,科学与价值的联系被割裂,这根源在于理性的二元思维方式。要把人为割裂的科学和价值的联系在理性中重新统一起来,必须运用立体思维方式,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的统一中把握两者的关系。工具理性追求的是“真”;价值理性追求的是“善”;行为理性追求的是真和善的统一“美”。这就是理性把握科学和价值统一的最高境界,也为管理科技活动提供了新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4.
邓君  宋文凤 《情报科学》2012,(6):942-946,958
以科学数据价值鉴定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科学数据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科学数据价值方面的研究现状,综合探讨国外学者在科学数据价值鉴定标准、鉴定主体、鉴定过程和鉴定时机方面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国外学者在科学数据价值鉴定研究上的非持续性与非系统性特点,提出科学数据价值鉴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亟需进一步开拓探索。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服务理念,科学精神以信息科学运作为主题,体现的是人力价值;人文精神以读者服务为目的,则体现的人性价值,二者是兼容互补,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高校图书馆即要倡导科学精神,更要重视重视人文精神,这是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趁势.  相似文献   

16.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 ,是推动科学进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可持续发展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可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科学本身和可持续发展也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甚至成为产生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科技异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逐渐失去了为可持续发展进行辩护的充足理由 ,这本源于其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对一定价值目标的执着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的话,那么,对于作为科学认识主体的科学家这一群体而言,其主导价值追求就是探索真理。确切地说,是探索自然界的真理。这不仅为无数科学家的实践所昭示,而且也得到了科学家思想上的一致认同。例如,爱因斯坦曾经根据科学动机的不同,把科学家分为三种类型:其一,视科学为特殊娱乐的人;其二,视科学为猎取功利工具的人;其三,视科学为理解宇宙的神圣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18.
贾向桐 《科学学研究》2006,24(6):823-827
以人类活动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从社会价值层面探讨近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形而上学与社会原因,揭示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革命在器物、制度和观念层次上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与近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是推动科学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然而功利主义科学观是一柄双刃剑,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科学本身和可持续发展也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甚至成为产生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科技异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既要充分重视功利主义科学观的积极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功利主义科学观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引力波探测成功,是大科学时代典型的认知价值与非认知价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事件表明,科学事实之所以得到确立,除了科学家的纯科学资本作为基础外,还要具备以基金资助为符号的经济资本,以社会声望、头衔等为符号的社会资本。当这些非认知性质的资本介入科学研究,就会铸造出一种确定性的象征资本,从而有效推动科学事实的确立,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