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花雨》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文章,这篇文章被编入了台湾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也有这篇课文。把三个版本的课文放在一起,能够发现:台湾版选编的就是作家的散文原作,原汁原味;人教版作了较大的改动,有童年叙事之感;苏教版的改编有  相似文献   

2.
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时,对篇名和一些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等作了改动,体现了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里把现行的课文同发表在一九八○年二月十二日《人民日报》上的原作对照比较一下,  相似文献   

3.
许多翻译过来的经典作品,如果只是按中文的解读习惯进行解读,那就会有遗珠之憾,甚至会产生错读、误读。因此,将翻译过来的作品适当地"还原",即放回其创作时的情境、语境甚至文化环境之中来解读,会更容易读懂原作,更易了解课文以及课文之外的微妙信息。而这些微妙的信息,恰恰是读透这些文本的关键。一、文体有低级高级之分《等待戈多》是戏剧文体,但是戏剧这种文体,中西方对它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课文。 对照茅盾1979年自编,1980年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所载此文,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时,大概是考虑到时代、教学等原因,文字和标点共有60余处改动,其中30余处是标点的改动。这些改动,大都是必要的、精当的,但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文拟仅就标点的改动略举数例,提出几点疑问,或许有利于保存和突出原作的精华,并为选编中学语文课本时如何处理名家名篇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传海 《中国教师》2014,(13):83-85
<正>节选课文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又与原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处理节选课文与原作的关系,利用原作辅助教学,这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却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教材盲目延伸,囿于教材节选范围断章取义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教师要想解决高中语文节选课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就需要形成与掌握一系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节选"有别,差异处理1.明确课文体裁,注意行文连贯性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语体和文体涉及体裁和题材的语言与结构。语体和文体是表达,而翻译也是表达。寻求原作的表达,再从翻译中表达出来,是翻译的核心所在。翻译者在对小说、戏剧、诗歌等体裁进行翻译处理时,必须展示出原作语体和文体的复杂内涵和再现原作的表达形式以及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7.
温彤 《培训与研究》2009,26(7):126-127
文体风格的传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优秀的译作不仅要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还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这是因为文体风格是作家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译作必须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特别要尽量保留具有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形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文体风格的传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优秀的译作不仅要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还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这是因为文体风格是作家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译作必须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特别要尽量保留具有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形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少已经过编者的改动。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共收单篇课文28篇,其中16篇改动过,占50%以上。改动的课文一般有三种情形:①对原文中个别词句进行改动;②在原文基础上增加内容;③删减原文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课文是学生学用语言的范本,在小学第三学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体的课文。这些文章在章法安排、写法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特点,因而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学中,面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我们必须厘清四个问题:文章是什么文体?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精选哪些语文因素?又该如何把握语言规律引导学生读写实践?笔者尝试以不同文体为例,做了一些微观研究,以梳理不同文体应该"教什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的中学语教材中,几乎所有的篇目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编(有些则是请原作)的改动。个中原委自然多是为了使课在谴词造句方面更显规范,语言更为洗练,篇幅更趋精短,从而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精美范。这样的改动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们该向那些用心良苦致敬。但在这些改动中也有一些并不是从谋篇布局、斟酌字句方面去考虑的,而是出于思想内容甚至政治方面的权衡。  相似文献   

12.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翻译的《武则天四大奇案》是一部接受程度较好的中译外作品。通过原作与译作的对比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诗学做了些改动,经分析发现这些改动是以西方侦探小说的写作标准为参照进行的,以达到让读者更好地阅读译本的目的,从读者的接受程度来看,译者的改动是成功的,此种翻译策略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田绮 《海外英语》2015,(9):131-132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翻译的过程中,深层意义的分析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的社会文化背景、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等。译者应该通过对原作语言结构的深层意义的解读和阐释,使译作达到与原作的功能性等值。以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为例,从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文体意义3个方面对语言的深层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作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写是以原作为依据,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文体、语体、人称、结构、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尽管改写只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文章来写,不像其他作文形  相似文献   

17.
初一语文自读课文《盘古开天辟地》,是从著名神话学家袁珂长达28万字著作《中国古代神话》中节选出来的。该书1960年由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第二次印刷,畅销127000册。为了更加适合当今中学生的阅读口味,人教社编者在选入教材时,对原作作了较大的改动,且一丝不苟,不厌精细。一、编者的修改说明:方括号内为增加内容,圆括号内为删去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佐良先生的译作《谈读书》成功实现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的再现,准确把握住原作的整体风格.本文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谈读书》三种译文中的大量译例,通过比较研究,展示了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时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与人教社大纲版(六年级上册)的《梅花魂》相比,课标版在文字方面有多处改动。通过阅读比较,发现课标版《梅花魂》文字改动处,表达更加细腻、真切。在被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动的同时,也被编者精益求精的选编态度所感动。于是找来两种版本的课文让学生对比阅读,想让他们从每一处“增”“删”“换”中悟出一些习作修改方面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和普通题材小说比较而言,疾病叙事小说除在疾病叙事题材方面表现出差异,还在文体形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它奉献给文学史的文体形态非常丰富,如疾病志小说、药方体小说、病人日记体小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