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干群 《下一代》2012,(11):26-27
今天,在有"革命博物城"、"精神宝库"之称的延安,与来自各地的营员们相聚,十分高兴。下面我讲讲本届夏令营的特点和提点希望。(一)"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活动,是李德生等革命前辈创建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遵循宗旨,把握时机,  相似文献   

2.
什么时刻是人最哀痛的时刻?多少年来人们总是这样说,最亲的人离世的时刻是最哀痛的时刻。是的,这种说法中的"亲人",一般地说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是,人们心里还有一种"亲人",这种"亲人"是既不沾"亲"又不带"故"的人,而是从心里就特别景仰的人。这样的"亲人"离世的时刻,会引起万众的哀思与追怀。这样的"亲人",往往是指那些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显赫贡献的人。李德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民的"亲人"。李德生,还是一位广大青少年特别景仰的"亲人"。李德生,又是一位倍受中华青少年英雄团体集体无比尊敬和爱戴的革命长辈,自然属于这样的一种"亲人"。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2012,(6):42-43
在2012年的5月里,我们以中国少年先锋队河南省新县列宁小学“李德生中队”的名义,写了这篇文章,内容是——回想李德生爷爷走后一年间,题目是——效仿李德生爷爷,从小学做人学做事。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纪念年,有三个逢十的重要纪念日,即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纪念日,11月25日和29日,又分别是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和"特级英雄"杨根思牺牲60周年纪念日。六十一甲子!以中央老领导李德生为主席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借助这些重要历史纪念契机,适时有力地主办和倡导系列化的大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尤以第九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成果最为显著。今年秋冬之交的时节,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中国红领巾讴歌"最可爱的人"的声音畅响世界东方。本刊特将今年第10期设为专刊予以充分报道,第11、12期,又对与3个60周年纪念日相关的活动作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五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全体营员们: 你们高举着一面面英雄的旗帜,冒着酷暑高温,在沪、杭、宁地区追寻革命足迹,学习革命传统,以丰硕的实践、体验教育成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在这里,我代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 代表我们的会长李德生老前辈向你们问好!你们辛苦了! “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在李德生会长的亲切关怀下,每届夏令营活动都使营员们心潮澎湃,受益匪浅。特别是第五届夏令营,活动地域之广,教育主题之深,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邹建英  朱颖 《下一代》2012,(4):48-48,F0003
2012年(农历壬辰年)清明时节,地处李德生家乡的河南新县列宁小学少先队“李德生中队”的队员们,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李德生爷爷过第一个清明。孩子们在祭辞中这样吐露心声:李德生爷爷在我们这块红土地上出生,在大别山里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跟着徐向前总指挥在鄂豫皖边区反“围剿”;西征转战大巴山,创建川陕苏区;在熊熊的敌后抗战烽火中,转战太行山区;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7.
雷嗣宇 《下一代》2012,(6):36-38
李德生这个名字,我很早就熟悉。 这是因为,我的奶奶是一位老红军。开始在红一方面军,长征时期一度编入红四方面军,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她叫王泉媛。就是这位有着传奇人生色彩的老红军,为李德生将军倡导的首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点燃象征理想和胜利的火炬。奶奶生前常说,红四方面军里出了一位元帅,叫徐向前。  相似文献   

8.
姚键 《作文与考试》2023,(27):18-19
<正>他们甘坐“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他们勇啃“硬骨头”,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书写科技人生的华彩篇章……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发布,1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了这个特别的称号。中国人一定要争气李德生:能源报国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院士最深的记忆,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颠沛流离、辗转求学。在大学地质系读书时,“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落后景象,让李德生坚定了“石油报国”的一生志向。  相似文献   

9.
钱海涛 《下一代》2012,(4):46-47
春天来了。清明到了。 我们张家口市蒙古营小学少先队“李德生中队”的队员们,站在塞外古长城脚下,朝着遥远的大别山方向,朝着遥远的大巴山方向,朝着遥远的太行山方向,朝着我们所能想起来的爷爷战斗、工作过的所有地方,一声声地呼唤——“李德生爷爷!”“你在哪里啊!”  相似文献   

10.
陈军 《上海教育》2013,(1):58-60
目的是构建"我→我"教育的心理图式 理想的"我"是"我"之人生高境界;现实的"我"是有着多种错误过失的成长着的生命体。"三省",就是理想的"我"对现实的"我"的吁请、提示、警诫、促进。 孔子极为尊重人性、个体以及个性。孔子始终对人不悲观,因此始终把人的进步放在理想的框架中去构思,坚信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成长的。这,就是一个教育家对"人"的一个大判断。因材施教,看起来是教育策略,实质上是着眼于每个人的个性实际,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确定,是对"人"能够发展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1.
荷包蛋王子     
我们沈老师问我:"你会烧什么菜?"我大声地回答:"荷包蛋!"沈老师扶扶她的眼镜,没有继续问我。我的死党梁嘉辉问我:"你的拿手菜是什么?"我很自信地回答:"荷包蛋!"他"切"了一声就走了,似乎很瞧不起我的样子。拿手菜是荷包蛋怎么就被人歧视啦?要知道我做的荷包蛋可是与众不同的哦,我还光荣地被妈妈封为"荷包蛋王子"呢!  相似文献   

12.
倪斌 《成才之路》2013,(11):94-95
无意间看到两则寓言故事:一则是《我牵蜗牛去散步》,另一则是《蜗牛牵我去散步》。两则故事都是讲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第一个故事中的"我"因嫌蜗牛爬得慢,于是又急又气,拉它扯它,蜗牛因此受伤,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第二个故事中的"我"不再催蜗牛,跟在它后面,无意间"我"欣赏到了一路风景,而蜗牛也早已爬到了"我"的前面。我不禁为第一个故事中"我"的急躁而轻笑。猛然间,我班的那帮淘气包在我眼前一闪,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13.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非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14.
课下,我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或捏捏他们的脸蛋,或拍拍他们的屁股。称呼,也是用很亲切的昵称,"小笨蛋"、"丫丫"、"李李",还有些孩子的名字本就是叠音,"珊珊"、"沐沐"自然是脱口而出;另外如"二马"、"可可"、"诗意"、"诗雨"等孩子的称呼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是一样;女孩曹奥雅原本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她一直称呼我为"丁妈妈",在学校也是,课堂上称呼"丁老师",课后总是"丁妈妈、丁妈妈"地叫,而我,  相似文献   

15.
梦想是什么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抿着嘴,想了一会儿,说:"我要当医生,我要救死扶伤!"后来,在幼儿园毕业那天,老师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这回,我坚定地说:"我要当大老板,赚好多钱,给爸爸妈妈买大别墅。"小学时的作文课上,老师又让我们逐个谈梦想,有人说:"我要当宇航员!"有人说:"我要当警察!"有人说:"我要当老师。"老师笑了笑,说:"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那是个很安静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6.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17.
并非戏言     
《师道》2011,(2):64-64
教育不对头 "爸爸,我觉得妈妈对我的教育很不对头。" "你这是指的什么?" "在我很精神的时候,她强迫我睡觉;在我非常想睡的时候,她又叫醒我。"  相似文献   

18.
高公鑫 《海南教育》2014,(20):66-66
1989年9月,我师范毕业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偏僻小学当了"孩子王"。我的家乡在巍巍八百里的井冈山脚下,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的母校,周围都是熟悉的面容。那天,我中午放学回到家,母亲做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午餐,又听到"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我问妈妈是谁家办喜事,妈妈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雕琢生命     
我小时候之所以觉得父亲是一位教师,是因为知道每个周三周五的晚上他必定会风雨无阻地去学校"参加夜辅导"。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他去"管理夜自修的学生"。但那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辅导"的意思,而家乡话中"辅导"和"舞蹈"的发音很像,每次我都误以为是父亲要去跳舞。父亲也不纠正我,只是笑笑,在我殷殷的目光下,唱着那首《上海滩》主题曲出门去。  相似文献   

20.
案例: 我是他的任课老师。此时,高三的他耷拉着脑袋,站在我的办公桌前。 "你的处分撤销了吗?"我看着他,和颜悦色地问。 "老师,处分还没撤销。" "如果没有撤销,作为语文老师,这个字我不能签。我认为入团的前提应该是先撤销处分,你认为呢?"我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他的反应。"坦率地和你说,其他老师肯定和我的想法也是一致的。不信,你到其他老师那里去试试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