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牛城晚报编采人员都是办机关报出身的,办晚报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新课题,心里没有底数,一些记者写着写着就自觉不自觉地跑到日报写作模式的老路上去了,晚报记者编辑“转轨变型”的任务很艰巨。我们认为,作为晚报,它绝不是日报的附属物和“补充品”,它自有独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新近由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的《中国晚报学》出版了.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其《序》中说:"可以预期,探讨晚报之学问的本书,不仅会受到晚报工作者喜爱,而且会受到在日报等其他媒体工作的新闻界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去年六月,我到驻守在祁连山脉和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部队去采访.在兰州附近的一个小站候火车准备去酒泉的时候,在月台上遇到了空军航空兵某部的飞行大队王(志兴)政委.当时,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同志,您向东还是向西?"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噢,向西,到酒泉去.您呢?"我说."咱们同一方向.到清河.您到酒泉去,想必部队不是在那吧?"他边说边打量着我."怎见得?"我问他."从您这双皮鞋就看得出来.在我们这边,虽然也都发了皮鞋,但穿的人不多,就是穿了也从来没有人把皮鞋擦得象您的这么亮."他把"我们这边"和"这么亮"说得特别重."您的眼睛可真厉害.我的部队在北京,到  相似文献   

4.
晚报和日报在新闻报道上应该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有些晚报的新闻报道,题材大而全,面上的东西多,概括性的语言加上一大堆统计数字,像个小日报。尤其是一版上的文章,更爱犯这个毛病。本市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多少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多少成绩,架子摆得很大,内容空泛。读者对这样的新闻往往只扫一眼标题,而在有些编辑的意识中,似乎没有这样的文章就撑不起一张报纸。而恰恰是这样的文章多了,晚报便失去了其生动活泼的特色。早在三十年前邓拓同志便讲过:“晚报既然是一份小型报纸,我们就要从这个特点出发,在‘小’上作文章。”“晚报的新闻就不要求大而全。”“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歌     
就编辑工作意义上的编辑而言,词典解日:"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竟然仅说"编成书刊",不提编成报纸.事实是编辑稿件使成报纸的编辑和鳊辑工作的数量,比使成书刊者可能更多.不去管它也罢.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一年三月,邓拓同志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开始在晚报发表。从这以后,我们和他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了。晚报同志总希望邓拓同志能多为晚报出点点子,但是他很谦虚,不肯多说。有时说上一点,又接着声明:“我没有办过晚报,我这是姑妄言之,你就姑妄听之吧!”其实,他哪里是“姑妄言之”呢?他对如何办好晚报的许多设想和意见,当年就给过我们很多启发,有些直到今天也还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这里根据当年自己的札记和记忆整理出一些,供晚报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后起之秀的综合性晚报正迅速成长为新闻界的一支生力军.晚报因截稿晚(当天中午前),比日报(多为凌晨)消息在时效性上占很大便宜,特别是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更显优势.与此同时,这也给晚报国际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紧张的时间内、有限的版面上唱出“好戏”、“大戏”?一般来说,地方报纸(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的电讯稿件主要是来自新华社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讯稿件往往都经过了记者、编辑和有关领导的精心筛选、认真加工和层层把关,可以说,每篇稿件都有其重要性和可读性.但由于版面的限制,任何一张报纸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稿件都刊发出来,这就需要各报编辑对稿件进行权衡取舍.虽然对同一稿件,不同的编辑有不同的看法,权衡起来有轻有重,但大致上还是有个相对的标准.作为晚报,取舍编辑国际新闻稿件起码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
去年2月,我被西安日报、晚报评为1995年度优秀通讯员,并获得新闻报道一等奖,同时被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评为优秀撰稿人,我的心情很激动。在一次和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编辑张浩然同志交谈时,流露出对报社的编辑和其他同志的感激之情,不料张浩然同志却说,要说感谢...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底气     
有同志问我:"你一直在为编辑说话,到底编辑好不好当?"我说:"编辑好当,也难当.如果仅满足于做一个'上靠作者,下靠校对'的'二传手',编辑的确'好当';如果要做一个底气足、有作为的编辑,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日报、晚报每天出版,能够及时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而我们作为一张专业性的周报,又如何加强新闻性,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扬长避短呢? 浙江读者刘立言刘立言同志提出的问题,我们请《上海大众卫生报》的同志作答。——编者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报网融合,是现在,更是未来。在传媒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如何求得真正的报网融合、同生共赢,是所有传统媒体共同面对的新考题,鞍山日报社旗下的鞍山日报、千山晚报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并各自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报网融合之路。挺进微博加入"朋友圈"以2013年底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评为宣传省"十二运"工作优秀官方微博为标志,鞍山日报新浪、腾讯两大官方微博日渐壮大,在微博粉丝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粉丝活跃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培养了一批本地活跃用户。与此同时,依托官方微博建立起的鞍山日报《网闻》版也不断发展壮大,与官方微博相互联动,影响力与日  相似文献   

12.
《记者摇篮》2015,(1):3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所有传统媒体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鞍山日报社旗下的鞍山日报、千山晚报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并各自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报网融合之路。其中,依托鞍山日报官方微博建立起的鞍山日报《网闻》版,与官方微博相互联动,开创了鞍山新媒体与平面媒体互动的先河。千山晚报微信微社区的网友互动"球童评选活动"高访问量引起了腾讯微社区团队的关注,并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是日报编辑工作人员,可也喜欢读晚报。文化大革命前,我就订有晚报,出差时也常买份当地的晚报看看。但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晚报竟然绝迹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晚报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题目,就是晚报标题的特色是什么?晚报与日报,在内容、编排、风格和读者对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标题也应随之有所变化。晚报的“点睛之笔”究竟有些什么特色呢?通过学习、比较、实践,偶有所得,录以成篇。短而醒目标题,力求简短,这是日报、晚报的共同要求;但晚报尤其如此。 1989年教师节前夕,江苏省教委发布了一则消息,日报、晚报都采用了。南京两家日报的标题分别是:  相似文献   

15.
一位作者常给《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寄新闻稿,有时附上新闻照片,报社将不采用或采用后的照片退给他。有的稿子是报道社区活动的,新闻照片是社区出资提供的,他又把照片送给社区。社区同志说,报社将照片退回来就不需重印了,照片可供搞展览用。报社为作者、社区着想,这也是“三贴近”的一种表现。给作者退稿、退新闻照片,是报社的好传统,可惜,近些年许多媒体都不再这样做了。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恢复一度中断的这一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作者和群众的欢迎。诚然,现今越来越多的报、刊、台编辑是在网上阅读、选择和修改稿子,哪有多少稿子要退?…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全国部分县报第三次业务讨论会于10月10日至14日在辽宁省海城市召开,来自13个省区的21家县(市)报负责同志,就如何发挥县报优势,办出县报特色和报社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华)河北省石家庄日报晨报版和晚报版,明年起改为石家庄日报和石家庄晚报出版,并自办发行。(兰耀东)  相似文献   

17.
千河 《今传媒》2009,(6):53-54
"学习华商办好两报."这是我从3月18日西安日报社出版的《采编生活》,头版看到的用大号黑体字排印的醒目标题.第一感觉是《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社委会真的已"觉悟",要放下"架子"了.  相似文献   

18.
天津《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尝云:“晚报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好,我们就来瞧瞧晚报这一个晚上的魅力和生命力。文革前的一天,陶铸同志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南方日报》办得怎样?陶铸答:办得一般。陶铸便问主席对《南方日报》有什么意见。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又一天,陶铸对曾兼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黄文俞说:“周总理说:《羊城晚报》可以出口。”“文化大革命”后,王震同志一次对《北京晚报》的记者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看晚报。 1985年正月十五,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举行灯谜晚会,《北京晚报》二版发了条100来字的消息:《文化宫里闹元宵》。结果怎么样?当天晚上去了2万多人,自行车就堆了7000辆,人们都要拥进去,这还了得?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局出动了上百名警察;维持不过来,又请对门国家公安部出动上百名警察协助,进行疏导,才没有出人身伤亡事故。晚报一条百把字的小消息就把成千上万的人吸引到文化宫去了。  相似文献   

19.
百姓的郝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姓的郝记者哈尔滨日报记者晨阳编者按:今年3月8日,本刊收到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魏成群、丛荣同志的来信,信中说:“编辑同志:我们含着热泪向贵刊推荐哈尔滨日报一名女记者的感人事迹。哈尔滨人称她是我们百姓的好记者!”在此我们就转载这篇文章。在新闻圈里,郝志...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期试版后,<老年日报>终于固定以新五号字出版了.许多老年朋友看了近来的<老年日报>,纷纷称赞该报社的编辑同志们为老年读者着想,帮老年朋友解忧的好举动.他们说,<老年日报>改变后,"字号变大了,眼前亮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