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初见牛献礼老师,是在2003年河南省“百千万”工程培训中,我作为“万”中的一员,来到郑州师专参与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其中半天是在河南省实验小学听课,我和几位数学学员选择学校安排表中的一节五年级数学课,执教教师是牛献礼,课题为“长方体的体积”。来到教室,一位身材修长、气质儒雅的男教师站在讲台上,正与孩子们交流,从老师和孩子们的脸上能看得出师生之间的默契和幸福。课堂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在没有丝毫障碍的教学互动中顺利完成,孩子们学得愉悦,教师教得开心。  相似文献   

2.
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随意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的整架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老师讲完故事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  相似文献   

3.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图书馆的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  相似文献   

4.
绰号风波     
于英 《河北教育》2011,(7):66-66
课间,我来到教室,讲桌上放着一本书。“这是谁的书?”我大声问道。“牛魔王的。”声音很小。我又问了一遍:“谁的呀?”“周扒皮的!”这一次声音大了点。我们班姓牛的只有一个一牛世宇。  相似文献   

5.
这是在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一群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让他们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这时图书馆老师微笑地走上前来,她的背后是满架满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优美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里。这本书是一位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幼儿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满架满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  相似文献   

7.
上午第一节,一年级老师讲的一节数学课一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找规律”。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排队的游戏。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兴致极高。下课铃响了很久,他们还沉浸在游戏之中,不想离去。为了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老师只好把孩子们“轰”出教室。看着孩子们悻悻的样子,我们想: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玩”个痛快,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们是将牛作为纯朴诚实、勤善美好的象征。古往今来,不但将人比作“孺子牛”和“老黄牛”;甚至将牛推崇为“牛王庙”的神灵,烧香求拜“牛王爷”能“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保平安”。究其由来,怕是源自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的演化吧。是的,在我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在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动人,奇趣横生的惊叹!  相似文献   

9.
一个班级的运行和发展,就好比—部汽车一样,要经历“启动——挂档——定向——加油”四部曲。一、启动——班级管理运行的前奏驾驶汽车首先是启动预热,班级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美国一位幼儿园老师上的《人生第一课》: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课。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  相似文献   

10.
游戏中我好像不是孩子们的老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许多感动的事情,我都难以忘记。有一次我脚扭伤了,许多小朋友向家长讨来了伤筋膏,硬要替我贴上。我咳嗽了,孩子们会静静地听我讲话,为我带来咳嗽药。假期里,我常常会接到孩子们的电话,稚气的声音告诉我,“支老师,我会跳8下绳了。”“支老师,明天我该穿什么衣服?”“我今天练琴很认真,多下来的时间妈妈和我一起下棋。”和孩子们讲讲心里话常常使家里的人笑话我,说我不像个年已半百的老太婆。游戏使我有了了解孩子的机会。亮亮和晓春,两个  相似文献   

11.
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数学活动中,我请孩子们区别6和9,静静说:“6是头朝下,9是头朝上。”这个想象不错,我向她点头表示肯定。鑫鑫说:“9在立正,6在玩倒立。”孩子们都哈哈地笑起来。这时,果果站起来说:“老师,6是个大肚子,9是个大头。”孩子们被他的回答怔住了。  相似文献   

13.
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  “好 !”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一位小朋友立即…  相似文献   

14.
反光──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深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李老师正比比划划地说着话。室内的墙壁。房顶上出现了一个晃动的小光点。孩子们感到奇怪,便开始寻找光源。忽然,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并小声说:“李老师的手。”这时,在我的暗示下,李老师把手放在有阳光的桌上,一正一反地翻转几下。孩子们也都跟着学起来,边翻手边找墙上的小光点。可是,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们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没有呀?”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李老师的手能发光。”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李老师手腕上的手表。后来,我把挂在墙上的大圆镜摘下来,在阳光下转动了几下。孩子们见到了光点,都高兴地去抓影…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州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入园的孩子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一位图书室的专职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满架的儿童图书。“孩子们,我来讲个故事好吗?”“好!”于是,老师从书架上随意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将来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来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讲,我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里回荡。这时,老师就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下面,哪个小…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一天雨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孩子们发现在教室前的水泥地上有一个小水坑,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立刻兴奋地踩水坑里的水。他们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去踩水坑里的水。其中有个孩子问:“老师,这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呀?”另一个孩子回答道:“是刚才下的雨呀。”我见孩子们对水坑这么有兴趣,于是就乘势提了个问题:“那怎么别的地方没有水呢?”我的问题使这两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宝宝说:“老师,你告诉我们吧。”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于是我决定就此生成一次探索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有关“水会蒸发、变化形态”的知识,从而初步…  相似文献   

17.
牛吃草     
《新作文》2006,(11)
向美术老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什么?”牛吃草  相似文献   

18.
斗“牛”记     
牛成,男,12岁,四年级二班学生,体瘦、眼大、嗓门大,因出口成"脏",好打架、搞恶作剧、与老师顶嘴,且姓牛,被同学们呼为"牛魔王";又因没有朋友、性格孤僻,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牛成似乎是班上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让班集体混乱不堪,使老师、同学烦心不已。我决定斗一斗这"劣"性十足的"牛魔王"。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个“三八”节,孩子们都知道这一天也是老师们的节日。做点什么礼物给老师呢?在小班的时候,还不懂什么是“三八”节;到中班时,孩子们每人给老师画了一张画;现在是大班孩子,要在幼儿园过最后一个“三八”节了。孩子们议论了半天,最后决定问问老师。“老师,您...  相似文献   

20.
情景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我慌了,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快,快送到医务室去!”实验室里没有足够的清洁水,我下令请下小助手帮忙。“老师,我的眼睛也难受!”“老师,还有我,都是他弹泡泡炸到我的!”一共有三个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