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张謇、张詧兄弟于1913年发起成立大有晋公司。基于史料,阐述大有晋公司成立、经营情况,以及历经板晒风波、“裁撤”盐业部、再陷亏损后结束营业的结局,提出大有晋公司盐业经营一直在废灶兴垦与盐垦兼营间徘徊,废灶兴垦是经营理想,盐垦兼营则是现实抉择,并从政策环境和自身原因两方面简要分析大有晋公司未实现经营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记忆     
<正>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基于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认识,张謇身体力行,在南通兴办大生纱厂等实业工厂,后又在大生企业里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此后数年,又由学校开办床单厂和织造工作室。一方面沿用纱厂的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作为学徒操作生产。"厂中校、校中厂"是张謇率先提出并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图为初建时的大生纱厂厂门。  相似文献   

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 甲午战争后,张謇沉痛地感到,要挽救民族危机,振兴中华,唯一的出路就是办实业、兴教育。若不能在实业和教育两方面赶上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他以状元之身回归乡里南通,开创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艰巨事业,建设地方自治新社会。他主张“母实业,父教育”,先后兴办了众多学校,大量的社会设施和福利事业,尤其是他兴办的实业“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他所从事的一系列农业改革,其规模之大、规划之新、考虑之周到.克服困难之多,都是前无古人的。1901年,张謇与乃兄张察,集合志士同人,首创通海垦牧公司。1901年至1924年23年间,在他的示范和强力影响下,在江苏南自长江口,北至张家港纵约700余里,宽逾百里的黄海滩涂上,大规模地围垦盐碱荒滩。继通海垦牧公司之后,属于大生系统的盐垦公司就有大有晋、大豫、大赉、中孚、遂济、通遂、大丰、大祐、通兴、大纲、阜余、合德、华成、新通、新南等15家,连同通海垦牧共建16家盐垦公司。占地413.5万亩,已垦地98万亩,年可产棉11.6万担。其中通海垦牧公司自1911年以后利润逐年提高,至1925年,公司利润总额已达841375两。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张謇重视实业教育在富民强国、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方面的作用,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办学理念,在举办实业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按需办学,逐步完善,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业家创办实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8.
身边的历史     
正大生纱厂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是我国早期主要的民族企业之一。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于1895年在南通城北15里、通扬运河畔的郊外乡村唐家闸筹办纱厂,1899年正式投产。张謇取《周易》中"天地之大德日生"之意,命名为"大生纱厂"。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年沧桑,大生纱厂发展为今天的江苏大生集团。厂区仍保持了当年的基本格局,留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大生纱厂清花间是南通市现存最  相似文献   

9.
周学熙的一生跨越清末、北洋、民国三个时期,他在创办民族工商业和实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张謇齐名,被学界誉为"南张北周"。周学熙在"兴工"和"兴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开一代新风的意义,而且对于探讨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也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謇博大精深的职教思想及其在实业和教育方面的成功实践对当今农职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应根据已有的实体经济,创办相应的实业教育,即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衔接.他创设厂办学校和学校办厂的新体制,主张学以致用的谋生教育思想,均为农职校实现校企融合、互利共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与现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中的张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成就卓越,惠泽时人与后代,被誉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张謇对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继承,同时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现代性。张謇"会通古今,兼具中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进行的融合与选择。他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校园风采秀     
<正>江苏省海门市常乐中心小学创建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一所具有103年校史的老校,是由清末状元张謇一手创办的学校继承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爱国思想,积极弘扬张謇先生"强毅力行"的开拓精神,以"学謇弘謇"这一特色,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人人争当小状元,争做现代式的张謇,使状元故里今朝格外美!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张謇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是我国最早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儿童教育家之一,他的儿童教育观开了一代新风.张謇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是我国儿童教育的启蒙者;张謇亲力亲为,创办了370多所学校,是我国近代儿童教育的践行者;张謇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是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张謇始终把对儿童的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贯穿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是我国早期儿童素质教育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謇能够坚持"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诸多职业院校,并成为国内早期的职业教育奠基人与开创者。在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历程中,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已深度地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并为后世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启示。对此,本文结合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思想,探究其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三个零距离”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渊源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张謇先生职教思想的核心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学问兼履历乃成”。学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张謇先生的职教思想,提出以“三个零距离”构建高职人才的培养机制,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光泽。一、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与社…  相似文献   

16.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17.
张謇的职教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张謇的"首重道德,次则学术""教育以生计为先""知行并进"等教育思想仍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意蕴。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海门是张謇故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大力实施"弘謇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现代职业人。  相似文献   

18.
清末状元张謇在创办实业和从政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抵御外资侵扰的重要作用。张謇在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期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主持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回顾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曾说过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卢作孚是民生公司的创始人,其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卢作孚去世后,留下一纸遗书,上面写着":把家具还给民生公司。"这是1952年年初。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光是在海外就为新中国保存了两千余万美元的资产。如果按时下的价值计算,那就不是千万而  相似文献   

20.
张謇中状元后,毅然辞职还乡。原因在于:更名之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下层贪官的种子;群臣雨中跪迎太后,使他对上层封建官僚集团大失所望;弹劾李鸿章未果,使他坚定了弃政从业的决心。经过三十年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张謇办实业,除大生纱厂外,还有冶铁、机器、日用品、食品、运输、银行、码头等行业的34个大小企业及20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张謇办教育,自通州师范学校始,共建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学校4所。张謇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学以致用,读书为做实事;勤俭一生,造福家乡百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