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生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探讨人的本质时指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能动性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创造,侧重于主体能力;自主性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要素的占有和支配,侧重于主体权利;自为性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尺度和根据,侧重于主体目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三者的结合与统一,才是完整与真正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践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教育活动而言,一般是指受教育者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对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主体性成为现实性要靠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主体性教育的实现需要多种途径:创设主体性教育实现的客观条件;尊重学生主体,师生平等交往;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倡导内化等。  相似文献   

5.
谭萍 《班主任》2000,(2):3-4
当前,学校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问题。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应用“柔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弘扬人的主体性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尊重受教育的自主性。教育应从“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转向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中学教育体现和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责任教育应注重发挥主体——学生的作用。道德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是道德主体性的高度体现,是随主体理性的发展而日生日成的。责任教育的主体就是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把学生的道德学习、道德发展看作一个主动自为的积极过程,而不是一个受制于外力、被动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具体地说,自主性即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国内学术界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其间也开展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然而,现实中,有几位教师是真正地而不是漫不经心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主体来教育呢?可见,学生…  相似文献   

9.
课题名称:《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类别:国家重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100875研究工作强调如下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推进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人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2.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基础教育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主体性在活动、实践及交往中生成,强调学习的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将道德教育过程视为在价值引导情景中道德主体的自主构建过程,强调…  相似文献   

10.
李鸿昌 《成人教育》2011,31(8):53-54
成人教育主体性是指作为成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主体承担者在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的总称,表现为成人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的确立和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领域更缺乏对主体人的关注,存在着主体性的缺失,应考虑从提高成人教育管理者的主体意识、教师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等方面发展成人教育实践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