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国家统编教科书能够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并不能满足学校特色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等需要。将历史学科知识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既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体现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科技能的应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将以自编"宁波天一阁的书与楼"课程为例,探讨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是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结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从高中生法治意识现状改善、落实新课标要求和校本课程自身优势三方面,分析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和力争形式多样化的开发三原则,从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三个维度提出策略建议,期望达到依托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集邮文化下的特色校本课程,融合集邮带有的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可在彰显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塑造学生品质,培养高雅兴趣。为确保集邮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推进,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视角,分析如何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元素,构建以集邮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发展学生思维、滋养学生品行、提升学生能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校本化特色教师的实施与策略研究",探讨的是学校文化环境支撑下的特色教师培养路径和策略. 此研究立足校本研究,发现和培养教师的教学优势,促使教师个体形成教学特色,培养一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高,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钱宇婧 《学苑教育》2023,(17):22-23+2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者的共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在阐析生命教育的价值功能、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开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色,围绕教材内容,通过情境教学、亲身体验、实践活动、评价引导等教学活动,阐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以期能带给学生心灵的冲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校一直以"加强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深化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为宗旨,积极进行探索和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校也形成了极具鲜明个性的办学特色。现将我校在"加强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深化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策略"中的方式方法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7.
"问思学堂"是以"问思"教学思想和学习方式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建构,既是孔子思想传承的深化研究,也是当代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文化的校本探索。"问思课堂"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孔子教育思想,结合当代小学教学文化转型,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开展的教育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施行是在孔子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结合学校的文化特征对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的大胆探索和有效实践。,课题研究立足文化传统,审视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实践素质教育方法,并坚持理性反思素质教育的成果,形成了以孔子教学思想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特色,探索出一条凝聚传统文化、结合校本实践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秦川  肖丽霞 《天津教育》2023,(12):80-82
<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历史学科教学中传承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部编版中国历史国家课程,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对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了特色校本化深度开发研究,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改变历史学科教学中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碎片化倾向,激活黄河文化育人效果,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历史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师、教材、教法”的“课堂革命”,提升课堂法治教育课堂实效,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在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背景下,法治教育课堂教学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为主题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融通专业的针对性教学,凸显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校本特色,探索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校本模式,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教学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课程、校本文化为内容.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有效地开展校本研究,能够形成“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良好局面,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素养、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科学习思维做出了长足的打算与设计,制定了丰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应用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与理念,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工作将重点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并且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策略,以此为后续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在此,研究将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做深度探索,分析可应用于课堂和学习环境中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165-166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炼学校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我们利用本地篾香文化,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我校及社区实际,开发了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本课程列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校本课题"学校儿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确立,以及"以儿歌为途径,促进有效学习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行动研究,为"儿歌走进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开创了校本课程的广阔天地。一、钻研校本课程,让儿歌走进学生心灵我们设置了儿歌校本课程,成立了儿歌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构建完善的儿歌教学目标体系、儿歌校本课程教案、儿歌创编的教学指导策略、儿歌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形成有关儿歌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策略。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传承性和亲和性,是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政治课教学,能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助推教育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过程中,需要教师巧用资源以贯穿课堂教学各环节,发挥地方特色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应用地方特色资源的主体意识,营造应用地方文化资源教学的良好环境,开发符合教学实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以深化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不失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尝试。周红梅同志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凸显政治学科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意义,以建立学科自信、提升教学品位;在变革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校本课程中拓宽融入路径,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壁垒;从因课制宜、连贯性与系统化思维、时代性、创新性原则入手,以细化融入要求,准确把握原则方向。党中央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设定为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重要时代使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良好道德素养及人格修养的进阶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文章以校本现状和学情调研为基础,开展基于Microsoft Office 365平台的学科特色课程开发研究,以"智趣红数林"课程为例对学科特色课程开发的步骤进行了探索,对相关开展经验作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教育+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应具备办学特色。而通过开发地方乡土与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学校办学特色就会自然显现。新疆昌吉阿什里小学以地方乡土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为立足点,设置校本课程,挖掘学科民族文化内涵,创设民族环境氛围,开展多样文化活动,创建民族学校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