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12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对年内水热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翀  任志远  韦振锋 《资源科学》2013,35(10):2017-2023
基于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通过经改进的时滞偏相关等方法,并结合该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数据,解释植被覆盖年内变化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 ①年内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的变化较为一致,气温较降水对年内植被生长影响强烈;②植被覆盖低、降水量小、气温低的地区与降水量的年内相关强,滞后时间集中于0旬~3旬;③植被覆盖与气温的年内相关程度不受降水量与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滞后时间集中于2~3旬与8~9旬;④水热组合较好的植被覆盖高的地区,植被覆盖均对降水量与气温的年内响应敏感,相反则敏感程度降低,气温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年内影响占主导地位,农业生态区与山地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年内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降水影响不明显;⑤黄土高原西北部和西南部降水或气温的单独影响不利于植被生长,黄土高原西北部,环境干旱,植被稀疏,其植被覆盖与降水量的年内相关较强,但是植被生长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迟缓;黄土高原西部,植被覆盖与气温的年内相关程度相对不明显且迟缓.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和西部,降水或气温远低于黄土高原平均水平,而在单气候因素影响下植被生长会受到抑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葛小清  王叶仙 《科技通报》1998,14(3):164-169
用线性拟合方法,对1950 年至1996 年浙江省10 个气象代表站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省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2)3 月的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呈较明显的增多趋势;(3)5 月的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4)7 月的降水量全省部分地区呈较明显的增多趋势⒚总之,浙江省的降水在一年内呈现出一种时间上相对集中的变化趋势⒚  相似文献   

3.
沛城闸站降水量、蒸发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沛城闸站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在统计了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沛城闸站降水量、蒸发量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于该地区抗旱防汛、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中游降水正态性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权  马敏劲  李艳  张永泽 《资源科学》2013,35(7):1455-1462
基于1961-2011年黄河上中游45站年、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偏态(峰度)系数、变差系数、皮尔逊Ⅲ型分布等统计方法,对该区降水量进行正态性和稳定性分析,并拟合不同保证率下的年降水量及百年重现期.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有33.3%的台站未通过正态性检验.月降水量冬季各月几乎所有台站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夏季各月降水量正态性略好,但未通过正态性检验站数也在60%以上.对降水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后的正态化效率达95.4%,其中1月、2月、3月平方根法优于立方根法,11月、12月反之,其余月份基本相同.降水稳定性冬季最差,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好,从区域看,青海高原东部降水稳定性最好,河套北部最差.P=50%和P=80%保证率下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前者接近平均值,后者远低于平均值.有21个台站年降水量历史极大值突破了百年一遇,与年降水量未通过正态性检验的台站基本对应,主要集中在陇中-陇东-宁夏南部地区,该区域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选取了黄土高原 4 1个站点 1 96 1年~ 1 990年的月降水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内各个季节的降水分配比例、年降水变率和离差系数等分布特征 ,同时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光热水资源的耦合特征和土壤水分在雨季恢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地带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立地条件好的山地 ;荒漠草原带分布在水热资源缺乏的西北部 ;森林草原过渡带和典型草原带分布在森林带和荒漠草原带之间 ,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地带。最后 ,给出了林草适宜分布区域及其受限区域 ,可为当前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福州市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分析和序列分析,研究福州市气候变化趋势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福州市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以来增温特别明显。各个季节平均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增高最为明显,其次是夏秋季,春季增温不明显。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比平均气温变化显著。各月总体变化显著,仅3个月接受Mann-Kendall趋势检验(α<0.1)。降水量年际变化有较大的波动。60年代降水量偏少,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降水量偏多,年内变化各月各季不一,总体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兴安盟水资源的分布和地下水位现状,分析了降水及其他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采用统计回归方法,依据兴安盟2005年~2016年科右前旗、音德尔、乌兰浩特市、突泉、巴彦呼舒5个生态监测站监测的地下水位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2年来兴安盟地下水位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安盟地下水资源受降水的影响,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较大。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03m/年;年降水量平均增幅1%。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位的变化滞后于降水量的变化。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60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60年-2009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干流区屏山、寸滩和宜昌3个水文控制站同期径流资料,分区域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径流量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年降水量呈上升和下降趋势的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分别分布在屏山站以上流域和屏山站以下流域;屏山站以下流域和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近50年呈现下降趋势,屏山站以下流域秋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是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②整个长江上游月降水量趋势从1月-7月以上升趋势为主逐渐转变到8月-12月以下降趋势为主,且月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有从3月份至9份月由屏山站以下流域开始逐渐向长江源头过渡的趋势,到9月份整个长江上游基本呈减少趋势;③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屏山站以下流域寸滩和宜昌站年径流下降趋势显著的主要原因是5月-11月径流的减少,且秋季下降显著,而屏山站春、夏、冬和年径流呈上升趋势,且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很显著;④整个上游地区面雨量与径流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期面雨量与径流量在月、季和年尺度上相关性都较显著.屏山以上流域隔月相关比同期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9~2015年温度和降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比如县历年及各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比如县气候增暖比较明显,冬半年增暖明显于夏半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各月的变化不一致,有些月份的降水量是增加的,而有些月份的降水量是缓慢减少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雅鲁河流域巴林水文站和碾子山水文站12a历时水文资料,对雅鲁河流域降水、洪水、径流等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鲁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2倍;流域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特点是汛期降水量大而集中,冬季降水稀少;流域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大、涨势迅猛的特点;雅鲁河流域为降雨补给型河流,流域径流量受降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径流具有年内集中、年际变化悬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乌鲁木齐地区10个水文气象站50多年(1961~2012年)气象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主要气候要素的若干特征及趋势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最强的是北部平原地区,贡献最大是冬季增温显著;乌鲁木齐年平降水量增加趋势最强的是北部平原地区,贡献最大是夏季降水量增加显著;乌鲁木齐地区增湿趋势最强的南部中山带和高山带,以冬季(1月)气候倾向率最大对全年相对湿度增加贡献最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温度和增湿及降水量增大,21世纪初度和增湿及降水量增幅达最大。创新点在于,建立无资料地区气候要素预测模式,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高遵循多项式分布。为水资源影响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当地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为乌鲁木齐地区中山带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康西言  杨彬云  王鑫 《资源科学》2010,32(1):132-138
本文应用河北省沿海气象站1961年-2005年45年逐年各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潜在蒸散量,并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月气候条件、海盐生产季节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海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3月-6月和9月-10月是最适宜海盐生产的季节;海盐生产季节各要素的变化特征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蒸散量均为减少趋势,并且这种变化趋势是显著的;蒸散量是影响海盐生产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照时数的减少;综合考虑,目前气候的变化趋势对海盐生产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省各基本站、一般站的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11-2018年暴洪的1小时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时最大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易产生暴洪;通过分析暴洪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际变化等表明:暴洪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夏季发生率最高,7月、8月和6月是暴洪最多发的月份;在空间分布上,长江以北地区较长江以南地区多发;不同季节下的暴洪发生率在空间分布上又有着显著的差异,即春季苏北、苏中、苏南各有一个高发中心,夏季时西北地区为绝对高发区,秋季时西北、苏南均为高发区。  相似文献   

14.
王莺  李耀辉  姚玉璧  赵福年 《资源科学》2013,35(10):2112-2120
利用1960-2011年石羊河流域及周边12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由此计算出各站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在ArcGIS 9.3平台下得到区域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石羊河流域52年来有微弱变干趋势;该区相对湿润度指数自南向北逐渐增加,与降水量和海拔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与潜在蒸散发的空间分布呈相反关系;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表相对湿润度指数倾向率呈增加趋势,增加较明显的区域位于祁连山脉附近,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位于上游古浪县附近;流域地表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年内呈单峰型变化,1月、11月和12月最低,8月和9月最高,且随气温变暖,自流域南部向北部逐渐推移增大,当气温开始降低时,该指数又从北到南逐渐减少;石羊河流域地表干湿事件的变化与降水量、风速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潜在蒸散发、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0—2014年6—7月逐日ERA再分析资料(0.75°×0.75°),以及2010—2015年6—7月江苏71个基本站点降水实况观测资料、24个地基GPS遥感监测数据反演PWV资料,对江苏梅汛期不同背景的水汽特征量对比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背景下水汽特征量反映不同,相对湿度和有无降水关系较好,比湿与PWV均可用于判断降水量级大小,并制定了不同降水量级所对应比湿与PWV值判断指标,梅汛期暴雨过程平均PWV值均在60mm左右,较弱降水过程高10mm左右,无降水天气一般在30~33mm。江苏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PWV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当全省PWV均较高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北部地区,仅沿江苏南PWV较大时,暴雨出现在江苏南部地区,暴雨区与PWV大值区相对应。不同区域暴雨区均出现在相对湿度大值区与水汽含量高值重叠区域,但南北不同区域暴雨过程中湿度和大气中水汽含量分布型态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苏不同区域暴雨形势与水汽配置图。  相似文献   

16.
现代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瑞强  刘贯群  宋献方 《资源科学》2009,31(9):1514-1521
对地下水动态的研究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本文通过在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区域黄河农场地区的典型地貌单元上安装的自计水位计,获得自2004年5月到2005年5月30分钟一次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和水温动态资料,和其中一个观测孔地下水电导率动态.结合同时期日降水量资料,阐明一个完整水文年内浅层地下水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响应过程和特点,讨论了浅层地下水动态形成的机理.主要结论有:①沉积物之间岩性的差别导致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差别.泛滥平原相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渗入-蒸发型,而河流相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渗入-径流-蒸发型.降水是引起浅层地下水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②浅层地下水温度变化主要受大气温度年内周期变化的驱动.然而雨季日降水量大于10mm时地下水温度平均升高约0.3℃;③进入雨季后累积降水量超过300mm是地下水EC值对降水响应的闲值,雨季降水对浅层地下水有暂时的淡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信宜基本气象站1954-2013年60a的日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以M-K和小波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信宜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信宜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成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降雨年内分配极为不均,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mm,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3%;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小波方差的比较可知,年降水的变化受汛期降水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1962年至2000年降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资源科学》2010,32(12):2298-2304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区降水增加趋势强烈,降水量偏多的地区降水减小趋势强烈。西北地区整体降水量并不是在下降,而是侧重于上升,以整个西北地区来讲上升幅度则很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江源区1971~2004年5~10月逐日降水、各月降水和环流特征量资料,计算了雨季的起迄日期、间歇日数和雨季内降水过程出现的总次数,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年代际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雨季5月中旬从东南部开始,然后逐步向西北方向扩展,9月上旬从西北部结束,向东南部逐渐撤退;大部分地区雨季出现的日期提前而结束的日期滞后,雨季内总降水量和降水过程出现的次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雨季间歇时段一般出现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界位置偏北、西伸脊点位置偏西和高原及印缅地区高度场偏高是三江源大部分地区雨季起迄日期、总降水量、降水过程次数等统计要素出现较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资料、NCEP资料对2004年12月20日~23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大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属于弱冷空气类槽涡型,受低空风场辅合配合高空短波槽的影响造成的,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和辅合,并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有力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