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女性受压迫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意识形态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妇女受压迫的多种根源都离不开私有制,而其中经济因素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明了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嘉莉妹妹》这部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几次重大人生抉择的故事,探索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男性统治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给女性所造成的悲剧,揭示出嘉莉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决定的,呼吁推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父权制世界观,解放女性,从而体现了作者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流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三个主要流派理论和实践,认为立足于社会公正的自由生态女性主义和立足于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关联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都未能摆脱男性中心主义的偏见;激进生态女性主义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对自然的掠夺联系起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生态危机的阶级根源,但却存在着本质主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华伦夫人的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早期创作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剧作。在《华》剧中,萧伯纳无情地鞭笞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主义行径对女性的压迫,表达出对维多利亚时代受压迫女性的无比同情。此外,萧伯纳还深刻地揭示了具有剥削本性和父权本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女性受压迫和奴役的基本根源。而萧伯纳提出的这一观点恰恰与半个多世纪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文章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通过萧伯纳在《华》剧中对维多利亚女性遭受的性别压迫和经济压迫的揭露,探讨萧伯纳对于女性遭受的压迫和歧视、以及对妇女卖淫问题的深刻见解,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掘萧伯纳在剧中体现的早期女权主义观点。接着,本文将深入分析女性受双重压迫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贪婪本质。最后,本文将试图澄清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华伦夫人是一个"不道德妇人"的误解,并且得出结论:萧伯纳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父"。  相似文献   

4.
女性解放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类共同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女性问题也常常与许多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过像家务劳动社会化、家务劳动工资化、消除性别分工、与资本主义父权制作斗争等方式解决女性解放问题。这些方式都起到了一定方面的作用,但女性受压迫、遭遇不平等等问题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得更隐性罢了。文章分析了女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女性气质产生的根源,但同时认为女性可以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可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不等于女性解放;在法律上的男女平等也不等于女性解放。真正阻碍女性解放的问题是女性气质,因此提出了对女性气质重塑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阶级和性别不仅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立场,也展示了女性受压迫的两种模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分割的,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突破过去所有类型女性主义的地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将阶级作为核心观念,并结合诸多观念和理论,诸如心理分析、语言学、符号学,以及公共领域理论、文化生产观念等,发展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对性别与技术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主要包含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论批评,对科学技术的历史化批评,对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妇女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生态主义批判以及塞伯女性主义对信息技术与网络化的批评等。女性主义的这些探索从理论上说,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女性问题的根源和结症所在;从实践上说,可以帮助解除女性身上的层层枷锁,在高技术时代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剥削阶级就以劳动妇女作为他们进行最残酷、最野蛮的压迫和剥削的对象。私有制和阶级压迫,是劳动妇女受压迫被奴役的社会阶级根源。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妇女始终是处于最受压迫、最受剥削的悲惨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女性主义研究的热度不断升高,女性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西方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但是笔者试图运用"对象化"理论分析这些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以此说明第三世界女性受压迫的种种原因。所谓的对象化其实就是通过男性标准一类人(本文指男性)把另一类人(女性)"物化",使其成为不具有尊严或人格的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标榜男性权利和地位排挤甚至虐待女性的男性至上主义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女性内心感受的压抑和现实处境的残酷,鉴于此,笔者通过男性至上主义中的"对象化"理论(Objectification Theory)试着分析一下夏洛特布朗苔所塑造的"疯女人"的形象以及她内心所要表达出因受到各种势力压抑的苦闷,进一步说明女主人公主动将自己变换成妖魔形象以达到对现实中男性为她们设立的种种荒谬标准的反叛,进而实现后殖民女性主义者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及其历史演变,指出了妇女解放的途径和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对妇女解放的经典论述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资源,并促进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芭芭拉·艾伦瑞希是激进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路出发,对美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认为美国社会"健康危机"的根源在于不以公众健康,而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医疗领域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医学通过把女性描绘为病弱的,论证并强化了性别歧视的社会意识形态。女性治疗者在医学界地位的差异是女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的缩影。对于艾伦瑞希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政治经济学进路在当代医学批判领域的应用,也有助于理解女性主义的实践性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凌力不是传统男性主义的接续者,也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趋同者。她对历史的演绎既有女性写作的共同特点,也具有一般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品所缺少的那种大开大阖的气度和纵深理性思辨的特点。凌力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命运也给予了格外关注,但在处理女性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上,她显得更加客观和清醒,不大主动将自我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她们身上。在创作方法上,凌力与大多数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家不同,更多秉承现实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女性化的成分,开创了女性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的诉求,形成了一部女性运动发展史和女性文学史。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相呼应的是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西方女性作家在女权主义和文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女性文学生动地再现了西方各个时期特定时代的典型女性形象,并以其独特的文艺品质和蕴涵其中的法律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指向,为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演绎提供了最好的伦理阐述。基于女权主义文学与法律、伦理之间内在演绎关系,以法伦理学的视角,对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演变,作文学的诠释,这会有帮于人们对西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法理上的解析和说明,也将有助于我们用文学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来丰富对抽象的一般性法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相同原著过程中,中国女翻译家和中国男翻译家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式.中国女翻译家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用女性的视角,凭借女性的亲身体验,重塑真实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译著中体现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女权主义以强烈的性别色彩和主体意识为妇女谋求解放,但是其单一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立场却导致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分化。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强调性别作为女性主体性的唯一要素不同,有色族裔妇女认为,不仅性别,而且种族、文化、阶级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女性主体建构。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研究正是以其多元视角来丰富我们关于女性的认知方式,对西方和中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文学批评都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冰心性别意识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潜入“冰心研究”的时候 ,冰心女性意识受到了质疑 ;尤其她的母爱文学被认为或乏于现代性 ,或乏于女性自我 ,或制造了属于男权话语的那种“母亲神话”,总之 ,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实 ,只要真正从冰心及其作品出发 ,同样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冰心既具现代性的女性自我 ,又具女权思想。当然 ,冰心的女性意识也确实有一种将传统和现代整合在一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对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成人教育课程存在着"性别屏蔽"、性别角色刻板、忽视女性个性化主体、女性学习方式极端化等诸多问题。以女性主义课程论的有关思想为指导,成人女性性别课程开发应确立适切性的课程目标取向,配置内在化的课程开发主体,选编有特色的课程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女性主义文论中都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的倾向:人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女性主义。前者试图从本质上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的共性和平等,更倾向于发展人性;后者则强调两性差异,认为女性应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性中前进,更倾向于发展其女性。由于中西文化语境殊异,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中国后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出现不同,促使女性主义批评带上鲜明的本民族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呼唤女性话语权力、重建女性话语系统、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影响的焦虑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中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 ,指出能否利用西方话语资源 ,建构全球文化语境下的本土女性话语体系 ,实现女性写作的话语自立 ,是女性文学走出尴尬与焦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