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不少报纸都有自称“萃”的版面,如《周末精萃》、《报刊文萃》、《读者文萃》等。这类“萃”版编辑的着眼点大都侧重于可读性上,所以一些“萃”版的文章大多是很好看的。  相似文献   

2.
我发现有些报纸上刊登的广告与文章自相矛盾,这里仅举一例。近来,在一些城市的市场上,“有奖销售”、“有奖展销”、“有奖购买”之风盛行,对于这种并非利国利民的奖售办法,群众议论纷纷,反对者不少。4月21日,长沙晚报第一版刊登了该报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的《“有奖销售”之风必须制止》的文章,我很赞成。然而,就在这期报纸的第二版上,却刊登了《长沙市纺  相似文献   

3.
报林丑蝙蝠     
天天看报.又在报社干了十多年,如今要我对报纸下个精确的定义,倒也犯难,只好向《辞海》讨教.它提供的答案是: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这句话,大抵是八九不离十,报纸上虽有称之为“报屁股”的副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章,但就其多数版面来说,还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由于报纸离不开新闻,所以不少人又称它为新闻纸。报纸如果只登少量甚至根本不登新闻,那就有点儿不务正业了.然而这类叫人摇头的事情早已有过。1897年11月1日,上海《字林沪报》就创办了一张称“报”而不登新闻的报纸,名曰《消闲报》,其一、二版专载杜撰新闻和文艺作品,前者既是“杜撰”,  相似文献   

4.
9月11日,武汉某报爆出一条新闻:由于在调查中遭七成学生反对,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落选鄂版语文教材,而学生反对的理由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和"父亲背影不够潇洒",该教材的一位副主编还声称"教材应由学生说了算"。这一新闻出来后,迅速被多家报纸及网络转载,随后在许多报纸和网络上都出现了斥责此事的评论,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不料就在这篇文章出笼三天后,最先炮制这一新闻的武汉某报对报道失实向广大读者及当事单位作了道歉,原来所谓的《背影》落选、学生调查还有主编的高论等等全是子虚乌有。我们且不管这篇假新闻最初是如何顺利地上了武汉那家报纸版面的,仅看其他报纸对此新闻的处理,就颇耐人寻味:很多报纸转载了这条假新闻,但对于这篇假新闻的后续报道转载的却很  相似文献   

5.
它是一张“文人论政”的报纸 在旧中国,《大公报》一贯标榜自己“不党、不私、不盲、不卖”,是一张“文人论政”、“以文章报国”的民间报纸。因为它敢于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日报》曾多次刊登文章责骂《大公报》和王芸生“其主义为民族失败主义,其方略为国家分裂主义”,“助长动乱,危害国家。”他们公然连续发表“一查王芸生”、“二查王芸生”、“三查王芸生”的社论,指责《大公报》为共产党“张目”,是新华社的“应声虫”。 有人说《大公报》曾给国民党帮过忙,那是指《大公报》也登过一些反共言论。早在1941年5月,王  相似文献   

6.
陈启伟 《新闻记者》2006,(11):31-34
近几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尽管不断打假,但假新闻数量还是连年递增。一些主流媒体为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不断推出纠假新闻。但是,对于一些学术性的并冠以民族情结的假新闻.就不是很容易被人识破。2005年度,一条《国画(八骏图)开启卢浮宫大门》的假新闻显然是“漏网之鱼”,它通过一家权威的通讯社向国内发稿,一些主流媒体和都市类媒体都作了报道,有些还进行跟踪报道,进一步将青年画家李景革描绘成第一个将中国画打进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民族英雄”,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远甚于一般的社会新闻造假。  相似文献   

7.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8.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萃》,在全国众多的文摘报刊中(包括报纸的文摘版),具有它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犹如“一枝”“出墙来”的“红杏”,别有韵味。两年来,《文萃》推出了4700多篇较为精致的文摘,字数达330万之多,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文萃》以其精选精编的编辑作风,赢得和扩大了读者。据说《文萃》的人手很少,负担的工作量却很大,运转的节奏又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文萃》能够编出较高的水平,并且办出特色,确实不容易。这其中蕴含和体现着一种令人钦佩的编辑的劳动和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萃》,在全国众多的文摘报刊中(包括报纸的文摘版),具有它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犹如“一枝”。“出墙来”的“红杏”,别有韵味。一两年来,《文萃》推出了4700多篇较为精致的文摘,字数达330万之多,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文萃》以其精选精编的编辑作风,赢得和扩大了读者。据说《文萃》的人手很少,负担的工作量却很大,运转的节奏又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文萃》能够编出较高的水平,并且办出特色,确实不容易。这其中蕴含和体现着一种令人钦佩的编辑的劳动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2)
<正>现在世界上的高级报纸,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卫报》等,除了要闻版外的第二大板块,均为经济—金融版,显然经济—金融新闻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这类报纸的读者大多是专业知识的人群,新闻的内容可以适当高大上一些。而大众化报纸,其定位决定了它们必须考虑读者群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在我国,城市的晚报、省委机关报办的都市报等被称为"大众化报纸",因为这类报纸面向普通百姓,内容当然是大众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新闻都要与读者的兴趣和利益紧密相关,且要能够看懂。然而,打开我国各地这类报纸的经济版或金融版,多数新闻充斥专业术语和统计数字,很专业。我拿着报纸,指着大标题随机问了几个周围的人是否明白说的是什么,包括文科高级职称的人,都说看不懂或基本不看,只看要闻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2,(11)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 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文章指出,假新闻屡禁不绝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3.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14.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5月25日一版发表了《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的评论员文章;7月29日四版又发表了《治治开会癖》的《漫话》。这些言论都很切合实际。由此我想到,报纸上会议报道太多的“病症”,也应该好好治一治。我统计了一下7月份人民日报的会议消息,登在一至四版头条的就有20件;29日头版9条新闻,有6条是会议新闻,成了“会议专版”了。至于一些省、市报纸,对上边会议消息要照转,本省会议新闻又必登,会议报道泛滥的情况,更是不消说的了。  相似文献   

16.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理论专版今年开设了一个《群众抒群言》的新栏目,刊登的都是群众撰写的短小理论文章,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理论宣传是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许多报纸的理论版,被大而长的理论文章占据着,多年来总是一个面孔。这些“大块头”,领导干部没有时间看,群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报纸理论宣传的效果。《人民日报》理论版开设的《群众抒群言》栏目,是一个创新之举,为理论版增添了生气。一是为群众在理论版发表言论提供了一个新园地。报纸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理应广纳群言,反映人民心声。在这方面,《人民日报》理论版作出了有益的探…  相似文献   

18.
新闻阅评     
8月1日,北京日报8版以《假新闻缘何屡屡不绝?》为题发表文章声讨假新闻,文章从今年7月22日华商报刊登一则《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及其恶劣性质、处理结果谈起,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有不断增多之势,似乎几个月不出假新闻倒成新闻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真实性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松  唐天啸 《现代传播》2001,(6):128-129
1999年初,北京一家报纸登了一篇消息《中国发现160岁老寿星》,不仅登消息,有的报纸还报道了这位“老寿星”的养生经,搞得沸沸扬扬,炒遍大江南北。可过了不久,有家报纸用《99年假新闻第一案》的标题,揭露这是一则假新闻,是20年前的假新闻卷土重来,是有人借“老寿星”办班赚钱的宣传伎俩。采访者是个聘用记者,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老寿星”本人。凡是刊登和转载此报道的报纸都被“涮”了一回,被人戏弄,无比的尴尬和遗憾。 这种无中生有的假社会新闻,只是贻害受众,败坏传媒名声,有的涉及政策、法规的造假,其危害性就…  相似文献   

20.
近来翻阅了一些报纸和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上。例如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1日评论版的文章《异化的“权力信赖”》、2006年11月26日评论版的文章《警惕“恐怖彩铃”,异化“危世谣言”》、2007年2月13日评论版头条文章《必须警惕监管权力的异化》。这些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异常变化”的意思,汉语中的“异常变化”没有缩写或简化的。按照中文缩写的习惯,也不能这样做。“通俗化”能缩写为“通化”、“大众化”能缩写为“大化”、“规范化”能写成“规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