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图片)。这是一所动物学校,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可爱的动物,多美啊!(设计意图: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出示课件,画面大门上写着加法算式:2+3+65+5+53+7+84+4+4+49+1+62+2+2+2+2)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发现“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是2个2…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乘法的认识》。教学目标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合理列出算式。会根据乘法的意义 ,解决简单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片段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体育馆去参观 ,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你知道图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锻炼身体吗 ?(电脑显示一个共有 3排、每排有4个人的图画 )生 :共有 1 2个人。二、新授1 师 :同学们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 …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85“页6的乘法口诀”。片断一课始,出示主题图,创设去儿童乐园玩木马转盘的情境。师: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人?生1:数一数就知道了,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6人。师:木马转盘一次能坐6人,那两次能坐多少人呢?生2:可以坐12人。师:你怎么知道的?生2:二六十二。师:噢“!二六十二”是什么意思?教室里出现了冷场,可以看出虽然学生知道了“二六十二”这句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弄清口诀的由来,理解口诀的意思。一会儿,生3举手发言。生“3:二六十二”就是2个6相加等于12。生“4:二六十二”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6=12或6×2=12…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这是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儿童公园中的活动情境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伴随着精彩的画面的呈现,老师提问:“谁能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出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当高。生①:“坐在草地上的有几个人?算式是3+2+4+3=12。”生②:“开赛车的有几个人?算式是2+2+2+2=8。”生③:“放气球的有几个人?算式是1+2=3。”生④:“划船的有几个人?算式是4+3+3=10。”教师点击一下鼠标,学生的答案就显示在屏幕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得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评价;当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7.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82页“十五减九”教学片断。用课件显示小白兔买铅笔的情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 -9 ,由学生对15 -9=?算法进行探索。师 :同学们 ,十五减九等于几?请同学们拿出小棒 ,摆一摆、算一算 ,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更要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纷纷把手摆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 :15 -9=6 ,我是这样算的 :从15根小棒里1根1根地减 ,减到最后剩6。师 :有多少小朋友是1根1根地减出来的?(只有1个小朋友举起手)师 :(故作惊奇的)你们为什么不1根1根地减?生2 :这种方法不好 ,没有小棒时 ,…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片断一:师: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出8个算式,其中包括“1-2=?”和“1÷2=?”)师:今天,我们不研究“1-2=?”,先来研究“1÷2=?”。在算式“1÷2=?”中,1和2分别是什么数?生:被除数和除数。师:(出示:8÷4=?)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生: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表示求8里面有几个4。师:能说说“4÷2=?”的意思吗?生:把4平均分成2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  相似文献   

9.
建筑式结构数学第二册78页例1、例2“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教学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上堂课课外作业第2题:1+2+3,2+2+2,4+4十3,3+3+3+3,思考这些题都是什么算式?找出加数相同的算式,说出相同加数是几,各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在加法算式中,如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八册) 1.呈现例题,初步理解题意。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请列表整理这些信息。 2.分析思路,列出综合算式。师:这道题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容易。  2.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计算机、维美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机灵开着飞机来了,他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学知识学得又快又好。(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连加算式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12.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1.(故事导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师:怎样列式?师:这里的20是怎样算的?生:4个5相加和是20.师:真不错!但如果要加的5越来越多,还用加法计算简便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2.了解学习起点师:哪些同学听说过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看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生说师板书口诀)师:会说、会背了,那你对5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什么疑问呢?生:我想知道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生:乘法口诀有什么用?生:口诀是怎么来的?师:大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3页“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有三: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一种简便计算; (2)认识乘号,能读写乘法算式; (3)能准确地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时,教师有时可采用无声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追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66页例4。教学目标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比,知道0的乘法与0的加、减法的不同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重点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乘法、0的加减法计算1.课件出示"7×3="。师:结果是多少?怎么解释7×3=21的意义?生1:等于21。7×3=21表示7个3相加的和是21。师:还可以怎么说?生2:还可说成3个7相加的和是21。2.课件出示:9+0=872-0=999+0=100+0=3407-0=1237+0=0+0=0-0=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整理归纳出乘法表。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勇于展示,善于交流的能力。3.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系统地整理乘法表。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空白乘法表格、课件。教学流程:一、“打地基”(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算式彩色卡片。)1.将乘法算式分类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搭建一座漂亮的知识宫殿,好不好?搭建宫殿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先来为这座宫殿“打…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3.培养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好习惯。4.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出示:春姑娘“:小朋友,今天我也来和你们一起学习,我特别想和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乐意和同学友…  相似文献   

17.
案例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加法教学中,有位教师根据教学的主题图,出示“4只小鸟吃食,后来又飞来1只小鸟”的挂图后,遇到了这样的教学尴尬:师: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生:4 1=5。生:1 4=5。师:哦,你们不但列出了算式,而且把结果也算了出来。计算4 1,你是怎么想的?生1:4个加1个就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 ̄9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游戏:猜一猜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大朋友。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教师的背面)猜一猜她是谁?生1:是你,张老师。生2:我猜也是张老师。师:是不是张老师呢?咱们接着看。(随着镜头的旋转,教师的正面出现)你们很厉害呀!怎么从背面都能认出我来?生3:我看老师的身材和…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过程:一、创境揭题情境一1.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惊讶)咦,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一摄像老师:杨老师,怎么了?2.师:(着急)糟了,你看,课件出不来了!摄像老师:别急,让我来看看。(调课件,课件恢复正常)3.师:(欣喜)哎呀,太好了!肖老师,你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谢谢!谢谢!摄像老师:不用谢,祝你上课成功。4.师:谢谢你的鼓励!我们全班都得向你表示感谢!(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情境二1.师:现在好了,我们来看这段录像(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6页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3-□=□显然题意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大多数的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都是这样的:“一共有13个△,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一共有13个△,拿走了6个,还剩几个?”当我正要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时,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学生朱××站了起来:“妈妈买来13个苹果,我送给奶奶6个,还剩几个?”“上面画的是△,怎么能说成苹果呢?”“哦!你把△想像成苹果,还送给了奶奶,真不错!”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