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的教育研究就是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研究的主导价值取向,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教育研究进而成为团体和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功利主义教育研究有它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是研究者信仰危机的表现。功利主义教育研究败坏学术风气,鄙视“为学术而学术”,造成学术崇洋媚外,扼杀学术创造,缺乏真正的学术领袖。超越功利主义,走向学术自由是教育研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教育就是以功利主义为主导价值取向,教育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进而被国家和个人当作追逐利益的工具。自由主义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普通教育,是一种非权威性的教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应当是超功利的。这样说,并非主张教育脱离实际,而是认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  相似文献   

3.
吕艳 《亚太教育》2020,(2):10-13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出现复杂化现象,师生间极端冲突事件屡次爆发,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本文借助功利主义教育观解析当下研究生导师制度出现的困境,返本溯源发现出现困境的原因在于教育能带来功效和利益,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功利价值的度量把握极易失控。功利主义教育观是推动教育发展,促进研究生导师制度实施的动力之一。但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观逐渐被追求功效、获取利益占据了支配地位,它对研究生导师制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执行以科学与效率为行动逻辑,以道德自觉与公共精神为价值导向,以人的发展与幸福实现为终极目标。现阶段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呈现工具理性过分张扬而价值理性日益式微的特征。教育政策执行者崇尚工具效率而漠视教育公平,专注行政责任而缺乏教育信念,追求个体利益而弱化公共道德。为持续提升教育政策执行的效能和意义,当前应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克服功利主义,回归人本教育价值;解缚官僚思维,重构人的意义;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公德伦理。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典型,它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中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教育的过程属性主要是通过教育的对象——人的成长,教育内容的传授形式——课程来体现,对当前功利主义教育表现的反思得出如何追求教育的过程价值。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典型,它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中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教育的过程属性主要是通过教育的对象——人的成长,教育内容的传授形式——课程来体现。对当前功利主义教育表现的反思得出如何追求教育的过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盛,学校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愈来愈突出,教育实践愈益与人教育与人精神的追求相悖逆。我们的时代需要人精神,人精神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公平这一话题出发,利用功利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对我国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适切性。一方面,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功利主义思想重集体轻个人的理论缺陷使其在实践中不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在个人层面公平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功利主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功利主义是社会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理念的同时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人民功利主义。对利益与道德关系的正确说明是人民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础 ,合理的个人利益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原则是人民功利主义的核心内容 ,兼顾动机的实效论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人民功利主义的价值评价的基本特征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对一部分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了侵害。究其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在功利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将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取向异化为“效益至上”。“效益至上”引领下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具有过度追求规模效益、行政干预简单粗暴、撤并程序严重失范、盲目崇拜速度与数量等实践特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把公正作为价值追求。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公正化必须回归“以生为本”的教育本位,强化对其程序的法律规范,加强监测与评估,完善对利益受损方的利益补偿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何谓功利,在《辞源》。中解释为一是功名利欲,二是功效利益。功利主义指以人的行为的实际效果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即产生对行为者有利的效果。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育的实际功用作为原则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科竞赛则表现为以获奖或奖励等级高低为参赛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宋娟 《成才之路》2009,(17):77-77
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利主义,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名利而辛苦劳作,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使得我们的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 什么是功利主义呢?教育的功利主义是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作为衡量行为的标准。功利主义的特征是结果论和实用论。功力主义有各种表现,功利主义的实质是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3.
石中英教授在<"狼来了"道德故事原型的价值逻辑及其重构>一文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劝导进行了诘难:第一,功利主义道德劝导的逐利动机背离了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本质;第二,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对道德准则的投机、怀疑、甚至抛弃.但文章似存在着一些对功利主义及其价值逻辑的误读.对此,有必要通过对功利主义道德劝导的两个诘难的分析,全面理解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功利主义及其教育价值:从道德起源的功利色彩、利己性道德规范、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等角度看,功利与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本质并不冲突;功利主义的"利"实际上更强调社会的总体利益、个体长远的精神利益,德与福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实现统一,从而成为产生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探讨虽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并在观点上形成“理想主义”(本体论),“功利主义”(工具论)和“均衡论”等若干派别,但至今还是个方兴未艾的话题。问题的实质是,当今教育应以发展人的价值还是以发展社会价值为目标,亦即当今教育应以理想主义为主色调还是以功利主义为主色调。功利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价值主要体现为“工具性价值”,教育的功能在于为社会服务,教育的出  相似文献   

15.
为数不少的儿童有过基于利己功利的宽容体验.从功利主义的视角看,儿童的这种宽容符合“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的功利原理因而具有合理性.但儿童基于利己功利的宽容没有考虑他人和共同体的利益,宽容也仅仅是实现儿童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偶然性手段,这使得这种宽容具有局限性.面对儿童基于利己功利的宽容,价值教育需要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从基于利己功利的宽容转向基于共同体功利的宽容,引导儿童不仅仅将宽容作为增进个人和共同体利益和快乐的手段,而是将其作为自主追求的价值品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教育政策评估的价值基础是教育利益、教育公平和教育自主。教育政策要增进教育利益和公平分配教育利益,还要保证个体自主追求和实现教育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人道即探求人的根本、人性,教育中体现对人的关爱与发展的责任,教育本身便是人道的体现。“教育产业化”主张把学校当成企业,办学校就像办企业一样,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教育产业化”视域中的受教育对象的被限制性,违背了教育中的人道。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共政策在教育质量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既要在公平、效率等正当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又要排除不具有正当性的目标诉求。与功利主义理论追求整体与效率的目标相比,罗尔斯正义理论追求自由与公平的权利价值更加符合教育公共政策的特点,对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功利主义法学理论的确立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沿革,而边沁则是系统地提出功利主义法学纲领的第一人。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这样一种伦理原则: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人的行为是受功利原则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个人要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幸福;而对于政府或社会及其措施而言,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边沁将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引入法学领域,并以之为指导,建构其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框架。其理论基础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1功利主义的刑事立法原理。在其代表作《立法原理》一书中,边沁指出,自然使人降生在快乐和痛苦的帝国中,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其支配;避苦求乐是人之本性,也是人生的规律。因此,作为自己利益的最好的裁判的个人追求的是其个人快乐的增加,作为立法者追求的则应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就需要有一种力量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这个力量就是制裁。制裁对被施加之人即意味着痛苦,而对被侵犯的利益则是保障。个人以其因犯罪所得之快乐与制裁之苦作比较,来判断其是否实施某一犯罪行为;立法者以是否有益于增进大多数人的幸福来判断是否...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共政策在教育质量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既要在公平、效率等正当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又要排除不具有正当性的目标诉求.与功利主义理论追求整体与效率的目标相比,罗尔斯正义理论追求自由与公平的权利价值更加符合教育公共政策的特点,对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