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佼佼者,在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有其独到之处。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院与科尔曼·冯工程领导研究所联合开设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未来工程的领导者为导向,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入学申请、课程设置、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形成了完整、鲜明的特色体系,对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各培养单位所取得的好经验,以促进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培养单位教育水平,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时表彰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院校,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面向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培养经验,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4.
军队工程硕士培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军工程大学工程硕士培养的基本情况。作者认为 ,要做好军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应着重抓好“入学考试”、“教学培养”和“严格管理制度”等三个主要环节 ,并对军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军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是军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渠道。认为必须结合军队建设的客观实际明确其发展定位,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努力解决阻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切实推动军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作为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作者多年指导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家规定的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和有关要求,讨论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包括管控模型、管控流程、管控措施以及所取得的管控绩效,以期提高在职工程硕士的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之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是学位论文工作的关键。笔者结合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工作的实践,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学位论文要从选题、质量要求、类型和结构形式等方面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认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的办学要求和特色,在其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质量标准与工程特色、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学校自律与社会监督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面向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其培养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引入工程硕士质量管理中,结合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和PDCA循环的特征,明确工程硕士培养在Plan,Do, Check,Action四个阶段应当做的工作,对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对促进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现状,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与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与系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按照新形势下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从正向院校系统培养(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和逆向多元评价体系(考试考核审核—教学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能力达成度)两个维度,清晰地梳理了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自查自省并用于持续改进,切实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潘磊庆  张伟  屠康 《科教导刊》2020,(3):66-68,180
本文对食品工程专业背景,研究生培养方案,社会认可度等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当前情况下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实际出发,围绕高校供给侧教育改革方针,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团队实力,提高硕士实践能力,学习发达国家高水平培养模式,基于供给侧理念,构建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综合素质,使其符合市场、企业、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确立符合自己现状与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对于中国建立工程硕士多元化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为例,基于国家硕士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基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从质量、创新、特色培养理念出发,探讨了在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中如何为地方产业服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形...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提出由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机联动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产学研"为衔接手段,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特色,构成独特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围绕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元制”试点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以期提高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电梯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的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增长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正渗透到各行各业,机器人带来的产业大爆发对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介绍了机器人专业发展现状,讨论了面向新工科的机器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构建有序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基于教学科研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平台。经过实践,证明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球物理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学好本课程是任课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用战略思维指导“应用地球物理学”教学,以全局的发展的观点为导向,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办学特色不仅是高校发展的一种竞争战略,而且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应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凝练和构建办学特色支撑体系,从学科发展、名师培育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寻求发展路径,从而不断提升高等外语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