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反应理论致力于深入分析阅读活动中读者与文学文本的双向交流活动,开创了阅读研究的新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对我国幼儿文学阅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要确保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并激发幼儿多元化的阅读反应,为幼儿建构文本意义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典论述.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现代阅读理论,揭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文学研究新思路的接受美学的重要人物姚斯的论述是比较深入的.姚斯认为:读者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茨坦斯学派的五位美学家提出“接受理论“的美学基本原理,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者--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者“为接受过程,这两个过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没有读者这个接受主体,创作就失去了目的,也就不会有文学,它把读者当作文学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在接受过程中随着读者的不同不断地变化与生成,从而构成了动态的文学效果史.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是辩证的;读者阅读作品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读者实现作品过程,又受作品潜在功能影响,是读者变革自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其意义不亚于作者的创作.没有人阅读的作品只能是个半成品.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备受读者青睐的一种体裁,它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读者主要是指童年期读者,他们的心智特征决定其对童年文学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了他们对童年文学的阅读需求的种种表现。引导小学读者阅读童年文学有助于小学阶段实施成功教育,它对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6.
学前读者主要是指婴幼儿读者,他们的心智特征决定其对婴幼儿文学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了他们对婴幼儿文学的阅读需求的种种表现。引导学前读者阅读婴幼儿文学有助于学前阶段实施愉快教育,为在学前阶段开展创新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萨特提出的有关文学接受的一系列观点,如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参与、阅读即创造、阅读有助于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提高等.这些观点已为接受美学理论所接受并被文学批评实践反复证明.梳理这些观点,有其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英美文学教学和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英美文学中的主要文学类型——小说、诗歌和戏剧为例,根据不同的文学形式,论述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提出有益的阅读方法对读者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的能力、丰富读者的人文素质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前现代批评理论乃至新批评理论都认为,文学文本有着确定的意义,文学阅读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原意".在实践中,这种理论把读者带入了阅读的困境,经常让读者深陷文本的迷宫不得其门而出.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不是文本晦涩难解,而是文本阅读的理路误入了歧途.后现代批评理论另辟蹊径,高举"存在本体论"旗帜,突破了旧批评理论画地为牢的困...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独特的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文学作品实现其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及其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而且也能促使作家创作出更符合读者欣赏要求的作品.这对于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培养读者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它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关注读者及阅读接受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研究中关注作家、作品的局限,超越前人引入了读者的要素,其核心是把文学观念由作者——作品转到了读者——作品,突出了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决定作用,强调文学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意义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如果在作者——作品——读者链条中,让读者成为空白,那么作品的审美意义也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张新 《文教资料》2010,(21):48-49
文学阅读活动具有个体性是因为每个读者都具有差异性。具有差异性的读者成为文学阅读活动主体群划分的标准,并通过个体阅读活动的变异影响文学阅读群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文学接受理论,将文学理论形态转向以关注读者为中心,文学阅读成为开放性的、创造性的接受阅读.根据文学接受理论,结合现阶段新课改形势和教学实践,应该关注现代中学生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接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权利,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理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移,特别是它们对读者期待视野的论述创造性地着眼于读者研究,即"读者中心论",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范式.本文从"读者中心论"和期待视野两方面看大学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希望对大学英语阅读材科的选择有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具有未定点,它们召唤着读者的阅读,其意义期待着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给予现实化和具体化”。是的,文本只是文字符号的组合,其人文内涵并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只能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才能生成。而读者各自有别的知识背景及已经获得的审美经验和能力——接受美学称之为期待视野——制约着阅读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乔纳森.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就如语言能力一样是文学解读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形成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类似的反应,读者通过对文学阅读程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形成"文学能力",由此可以帮助读者游刃有余地解读各种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7.
以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十分关注文学阅读活动中的读者,学界多据此肯定其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范围,此乃将接受美学与之前的美学流派比较而得出.然而,深一步认识接受美学的创新与意义可以得出:接受美学并非滞于对读者的重视,更将阅读活动视为一个生命实现的过程,阅读活动将文本从僵死激活,呈现为主体间性对话.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乃审美主体感性展示过程,这种感性的主体间性对话,既张扬了美的感性特征,也为颠覆传统美学观的现代艺术的合法地位进行了理论注解.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出现了多媒介的阅读,传统纸质出版物阅读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现在除了较常见的网络阅读外,还出现了基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移动型电子杂志.在面对众多选择时,人们的文学阅读欣赏水平逐渐降低.面对这一情况,以《One一个》为例,着重论证移动性电子杂志是否可以提高大众文学阅读欣赏水平,具体探索其对于提高文学阅读审美的可行性.基于以下几点进行论证:移动型电子杂志能够给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读者深化阅读,其设计更注重用户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9.
文学阅读观念深刻影响着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行为,而阅读教学行为又决定着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个体身上的现实实现.当前,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必须把握并处理好如下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作者与读者的地位问题;第二,基于文本和超越文本的问题;第三,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及阅读观念、知识与策略的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含读者是文学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理解可能性充分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从现象学角度看,隐含读者揭出文学接受作为意向化活动的内在构成:静态的包蕴无限可能性的文本结构随时可转化为现实动态的阅读活动.其本质在于,它是真实读者的一种现象学表现,是一般读者现象学意义上的一种本体存在方式.其存在形态可从静态可能性和动态现实性两个角度来考察.而其决定因素,则必溯至文学创作阶段:作家创作动机、选材及文体特点、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