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建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研究欠透彻,特别是面对身心急剧变化的中学生,他们心理上要求独立,强烈关心自己本身的存在,逆反心理强,有如小草要顶破土层才能生长一样,时时反抗、抵触老师。这时老师不从根本上去找原因,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强制压服,扼杀他们的天性,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火花,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活跃的一代。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产生了一种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往往对老师的正确教育难以接受,有时还故意顶撞老师。比如,他们厌烦“正统教育”,热衷时髦等等。总之,我们提倡的,他就反对;我们摒弃的,他就偏要见识见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氖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李茜一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心理,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教师教育的消极抵抗或公开对抗。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冷漠的,有隔阂的,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抗药性”,看问题往往很偏激,对干涉他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泽县教研室周怀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唉!现在的学生邪门!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是油盐不进,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有这种态度的学生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皮层的...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1.情景性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逆反心理。老师在不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学生情景性逆反心理的直接诱因。学生犯了错误,本身已觉不对,心理也觉得有愧,如果老师不顾情面、不分场合,仍然旁若无人地人声训斥,就非常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景逆反心理,使学牛,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与你唱对台戏,置老师于难堪被动境地。批评不当,还会使学生禁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9.
封建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研究欠透彻,特别是面对身心急剧变化的中学生,他们心理上要求独立,强烈关心自己本身的存在,逆反心理强,有如小草要顶破土层才能生长一样,时时反抗、抵触老师。这时老师不从根本上去找原因,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强制压服,扼杀他们的天性,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火花。权威意识教师对学生一味施压,你在我这儿读书,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如何说,你必须如何做,教师对学生享有生杀大权。当今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铁不成钢,为管好孩子,同老师签下君子协议,子女不听话,老师…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批评的现象,这种现象来自于心理称为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理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老师要求做,他偏不做。强制着做了,也做不好。教师要求不做的事情,他反而积极做,这种心理对学生的成长、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必须矫正。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随着生理成长,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认知需求,对外界产生一种维护自尊的需求并采取逆向态度或对抗言行来体现内在心理动向。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以及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利影响。因此,老师或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反映,努力寻找逆反心理的诱发点、把握教育的着力点、挖掘学生言行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唤发以上三点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上取得好成绩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学生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情况越来越复杂。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和服务贫学生,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和思想负担以及心理压力,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4.
李小毛 《成才之路》2014,(26):76-76
正体育教师要从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处处、事事以行为规范衡量学生的言行,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使他们认识到要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道什么事应该去做,什么事不应该去做,养成好习惯。二、用正确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有的体育教师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问题常常是抓住不放、大声呵斥,甚至说一些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语。其结果非但不能说服学生,还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由厌烦老师发展到厌烦老师  相似文献   

15.
所谓“冷处理”法,就是在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班主任老师要给学生以反思的机会,而不是急于对他们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定,待过一段时间(一般不可过长),学生对其错误言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一、对“屡教屡犯”的学生,可以运用“冷处理”法。有些学生多次违纪,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对老师的批评早已产生戒备、逆反心理。这时,你再去批评他,除空耗精力外,是不会收到什么效果的。弄不好,还有可能导致双方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地等待,同时给予热情的关…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容易导致学习退步,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与家长感情疏远甚至对立,学生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南针和引路人。班主任要以自己的表率楷模作用,教育和影响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做为人民教师,只有担当并且当好班主任,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光荣和教育工作的深远意义,只有天天和学生泡在一起,才能受到他们的感染和影响,他会使你感到朝气蓬勃、永不衰老.正如有的学生给我的信中所说:“老师,您永远是年青的,囚为您的生命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身上得到了延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品德、学习、纪律某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与一般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歧视;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它可以说是“常见病”、“多发病”。比如,保尔、张海迪本来很受学生的崇拜,可一旦教师讲他们讲得太多,学生便开始产生反感;本来,学生对某个现象很想发表意见,甚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可一旦老师将之引入主题班会,大家便畏惧、厌烦起来;一个同学本来不受大家欢迎,可老师一批评,他她反而获得了众人的同情……逆反心理既是客观存在,那就回避不了,就必须认真对待。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防止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以为,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