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贫困是所有其它贫困的根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消除农村文化贫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成为关键环节.文章在概述农村女性文化贫困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后始终存在着隐患:缺乏利益分享机制,基础设施不足,农民接受度低。农村电子商务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突破,是农民摆脱贫困致富的新功能,因此,有必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使其成为准确消除贫困的"金钥匙"。为深入了解农村电子商务情况,进一步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畅通工业产品下行和优质农产品上行流通渠道,帮助农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应着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贫困仍然存在,返贫困现象还相当严重。由于制度的缺失与缺陷,农村还存在因病返贫、因教返贫、因灾返贫、因育返贫和因失返贫等问题。要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和返贫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村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探讨了思想文化素质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与转变农村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消除农村贫困的人口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飏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12-14,36
社会排斥描述的是一种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诸多社会现象。贫困现象作为其中一种,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国目前农村贫困现象非常严重。政府一直是消除农村贫困的唯一主体。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身处国家体制外的NGO参与扶贫对于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现象、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贫乏单一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保守的生产观念、懒惰的人生态度、落后的人口观念、消极的依赖心态是农村文化贫困的表现;消除文化贫困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要义;消除农村文化贫困,一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靠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三靠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9.
消除文化贫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乏单一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保守的生产观念、懒惰的人生态度、落后的人口观念、消极的依赖心态是农村文化贫困的表现;消除文化贫困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要义;消除农村文化贫困,一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靠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三靠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教育贫困问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农村教育贫困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合理的教育决策以及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否则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将使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校舍维修改造费用及学校公用经费能否有财政的长久支撑、教师工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能否不再因贫困辍学等不确定因素,逐步从制度上得到消除。然而这个新机制还不能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村补充合格、优质的教师,以及如何提高农村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周大平 《教育》2006,(10):32-36
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将使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校舍维修改造费用及学校公用经费能否有财政的长久支撑、教师工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能否不再因贫困辍学等不确定因素,逐步从制度上得到消除。然而这个新机制还不能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村补充合格、优质的教帅,以及如何提高农村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对昭通地区文化贫困现象的理论思考,并对其现象类型及成因作了剖析,提出了消除昭通农村文化贫困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消除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难题。贫困人口不仅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而且在城镇也存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近年来由于居民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低收入人口逐年增加,部分低收入人口生活困难,城市人口中出现了新的贫困人口群。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农村“扶贫攻坚”的同时也面临“城市贫困”和“城市扶贫”的问题。而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不仅给我国消除贫困已取得的成绩打了折扣,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消除贫困的难度,也给将来消除贫困带来了新的挑战。更严峻的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有导致贫富分化的自发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转型时期内如何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避免两极分化,消除城镇贫困人口,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又一迫切问题,也是中国贫困问题的又一个热点。本文针对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日渐增多的情况,就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以引起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而教育扶贫则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仍比较滞后,可以说,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提高,解决贫困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口骤增、生态恶化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消除贫困与持续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一、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特点及背景 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首先,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截止1994年底全国仍有70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全国农村人口的7.8%,这些人口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而这些地区均为山地、丘陵、荒漠、高寒山区。其次,西部农村贫困人口比重高于东部。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在10%以上的14个省、区、西部就占了10个。比重在15%以上的8个省、区,20%以上的3个省、区,30%以上的1个省、区全部分布在西部”。再次,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突出。全国55个少数民族90%分布在贫困地区;在18个贫困片中,12个为  相似文献   

17.
逐步缓解和消除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家主导扶贫开发战略的双重力量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贫困人口也取得了较大幅度的递减。随着国家反贫困措施的逐步深入推进,农村贫困的特征、类型和发展趋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认清这一基本形势,逐步调整我国反贫困战略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落实,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最终消除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和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而且由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减缓贫困尤其是农村的绝时贫困.始终是中央政府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摆脱贫困的出路就在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远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