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三者关系的三元二轮推理的过程,翻译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性的传递。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片,向人们阐述了楚门悲惨的人生,而电影台词更是其中的亮点。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充分依据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接受者传递原文信息。本文依据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分别从中英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及情景语境这三个方面分析电影《楚门的世界》的最佳关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境直接影响着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本意。胡壮麟(1994)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基于这种分类,本文讨论这三种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以期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多个视角出发,使译文更能体现原文语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翔 《考试周刊》2009,(10):43-44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即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他强调在以动态对等为导向的翻译中,翻译的标准是“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动态对等的翻译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为目标,译者并不坚持读者理解源语语境中的文化模式,而是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当中。  相似文献   

4.
奈达的等效理论对诗歌的翻译具有适用性,将邓恩《早安》的译文置于等效理论的视阈下,从诗歌的形式、韵律和内容的等效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好的诗歌译文应在尽力保留原文形式的基础上,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同时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感受,使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和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对原文本意义的厘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正确理解语境,才能消除原文本字、词、句意义的模糊性、歧义性与不确定性,才能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与风格。语境的划分超出语言本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界定。翻译中存在的语境模式和语境的三维层次很好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正确理解语境的前提下,可以使译文忠实原文内容,明白通顺,保持原文风格,体现出原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是从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对等的,认为对等意味着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尽量接近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本文侧重译者和文本的关系,认为只有首先满足译者——原文以及原文作者——原文这两对关系的对等,传达了对等的心理距离,才有可能取得接受者反应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它能够使译者更准确地把握原文的风格、词汇在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以及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对文章理解上的距离。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两种文化和语言得以比较,对确定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群 《海外英语》2011,(13):173-174,184
商品说明书是集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语言载体。该文以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英文商品说明书为例,分析了商品说明书的语境特征并探讨其翻译策略。该文的结论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译文尽量能够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恰当地再现原文所依附的情景语境,从而使译文和原文在语境层面上达到对等。  相似文献   

10.
等效翻译理论强调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语言流畅度应该包括译文语言是否准确地道、简洁朴实和语法是否符合规范这两个方面。因此,在评析英文小说《金银岛》的两个不同译文时,应该考虑在保持准确的同时要兼顾译文的通顺和流畅,即考虑接受者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隐喻如今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的认知工具,甚至反映了人类思维方式。人们的语言只是思维的表层结构,而思维是语言的深层结构,由此可以用隐喻来传达不同语言表层结构所体现的深层结构上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原文和原文接受者、译文和译文接受者之间的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吸收当代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认为促使人类之间进行交际的核心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是一种能够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从关联理论看,文学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在这双重交际中的职能就是挖掘出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本读者期待视野的最佳关联,在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的语境等效的同时,也要确保译本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解读原文作家写作意图的语境效果。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译者应从原文的明示信息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认知环境。可以说,好的译者还必须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趋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实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13.
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在英译汉时,利用语境确定所指,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依据原文特定语境的表达需要创造译文特殊的表达形式;通过语境确定词义的褒贬内涵;利用语境消除含糊,使词义具体化;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正确获得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它也遵循着交际的一般原则,本质上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过程。从关联论角度来看,在理解阶段译者是源语语境的接受者,在重构阶段译者又是目的语语境的交际者。只有扮演好双重角色,译者才能充当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桥梁,保证翻译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金霞  张琦  肖静婷 《考试周刊》2014,(73):25-27
展览馆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展品的英译介绍能使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然而,有些展览馆中展品的英译介绍在准确度和适切性上存在一些问题。经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把语言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导致原文信息在译文中有所缺失和误译,使原文意义得不到正确的传递。本文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对展览馆展品的介绍作汉英对比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贵在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才能使译文通顺易懂。理解原文的钥匙在于把握原文的语境。译制片之所以能有效吸引广大观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于观众,是跟译者的深厚的语言功底分不开的,而文化语境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欲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其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本翻译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它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旨在让此岸的人了解彼岸的信息。语言形式不同了,语境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翻译者就要根据“语境”的转变灵活地处理原文,不能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语义意义。否则,译文就会因不符合“此岸”的阅读理解习惯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交换信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语境,即语言环境,它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把握好语境的坐标作用是准确地理解原文并恰当地进行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含意理解与接受者对表达者的语境重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接受者在分析辞面与具体语境的基础上,了解表达者所处的认知语境,实现语境重译,再将辞面与这一表达语境对应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表达者的含意。由此可见,表达者认知语境的建构与辞面的关系,影响着语境重译的类型。在语境重译过程中,接受者的知识储备、对辞面与语境关系的分析能力、语境迁移能力及表达者的明示程度都是影响语境重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各种语用问题,探讨了法律英语语用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具体矛盾,从而揭示出法律语言翻译应当遵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在翻译中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境意义”,对原文进行语境、语域、语体以及语用逻辑的分析,同时也要把握好译出语(汉语)表达的法律语言风格,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不违背原文的语义宗旨,才能使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精神,起到法律语言应有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