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采用了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在世界投资报告中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对杭州与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尝试对潜力指数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在此基础上对两市未来充分发挥引资潜力、提高利用外资的业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省与广东省利用FDI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湖北利用FDI的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湖北的现状,对湖北如何提高利用FDI的业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利用进出口额增速、行业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开放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与比较,利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据,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储备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正相关,货物贸易额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无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竞争力负相关,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3—2012年高技术产业进行动态变化研究,并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结论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TFP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并且发展不稳定;珠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两大区域的规模效率无明显增长,因此两大区域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进行概略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业绩指数对东北三省利用外资的业绩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笔者认为东北三省在吸引外资方面业绩平平,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黑龙江省努力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虽然潜力指数相对好一些,但业绩指数水平还很低。本文分析黑龙江省吸引外资各类影响因素,为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及战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而现代农业是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主要标志。农业规模化首先依赖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的大小。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是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的两个核心指标。本文探讨了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作为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评价的方法,结合DTM提取的地形坡度因子,以地形起伏较大的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为例,应用GIS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地形区包括喀斯特河谷区和喀斯特峰林峰丛山区耕地资源规模化潜力指数和规模化成本。结果表明,地势平坦的喀斯特河谷区的耕地规模化潜力综合指数为0.91,地形复杂的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28,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而后者的耕地规模化机械成本消耗是前者的8.8倍。说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和规模化成本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严重制约,且严格受控于土地资源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组合形态,不同的地形区域之间差异巨大,将对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城市群内部职能专业化水平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三角城市群内部职能专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并与产业结构专业化和长三角地区职能专业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但职能专业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产业转移政策以来,职能专业化水平上升更为明显,并已高于长三角地区。但职能专业化水平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四大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趋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区域内,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且尤以成渝地区最为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极化度最低.进一步研究极化指数增速的变化发现,变化趋势呈不对称的交替性上升下降运动特征,而且增速逐步趋近于0.  相似文献   

11.
魏巍  王林辉 《软科学》2017,(9):69-73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投融资结构还存在问题,其环保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总额不足,并且投资效率不高,但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融资情况总体上略好于珠三角。在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时代发展与要求的环保投融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孙鑫 《情报探索》2007,(9):62-65
依据大量的数据资料,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两个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异同点,提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研究长江三角洲和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及其增长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出增长率与TFP指数高度正相关,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均值为0.997,而上海市相应指标值为1.023,高于长三角的数值;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趋缓;提升服务业TFP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逐渐向服务领域转型,应依赖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珠三角地区出台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文件。采用编码分析方法分析各类政策工具的内容和特点,剖析当前政策体系中存在问题,提出未来出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应注重需求侧政策的制定,从长远的战略与规划上全局谋划、整体布局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较为强调行政区划的国家,行政区划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过分强调行政边界有时会阻碍创新活动的进行。提出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以此为框架对我国长三角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年以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经历了古绿洲、旧绿洲、新绿洲的变迁,本文利用统计及图文对比方法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形成、分布及其在时空分布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演变的原因,指出20世纪以前绿洲的演变主要由风沙活跃、盐碱化加重、气候变化及河流改道等自然因素形成,而20世纪以后的绿洲沙漠化和环境退化则主要由人类不合理利用水土及植被资源、人口数量增加等活动引起.为防止本区现有绿洲进一步沙漠化导致环境退化,文中提出以保护天然绿洲为前提,以改土培肥为基础,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一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存在影响这一命题被广泛认同,但区域之间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文化的类别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上可以说明,只有区域优性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从长三角地区来看,创业文化融合、冒险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放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在推动区域之间的优性文化融合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而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文化却也会阻碍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了粮食安全、土地开发适宜性以及综合生存环境等不同条件约束下的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最大供给量与供给约束。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为(97.12~110.57)×104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30%~26.52%,其中尚未建设利用部分为(21.08~34.53)×104hm2。如果参照1997年~2004年各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的话,全区平均尚未建设利用的土地最多只能供给13年使用,其中珠海、佛山和中山只能供给3年~4年,深圳和东莞只能供给7年~8年,广州只能供给约13年;如果再考虑用地区域与供地区域可能不重叠的话,则土地可供时间更短,上述诸市很快将陷入无地可供的境地。惠州、肇庆和江门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3个可建设用地比较充裕的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并伴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渐突显。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看土地供给,珠三角多数城市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匮乏。将来的发展必须从严控制土地供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土地供应门槛,提高建设用地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