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笔者就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来源、贫困的原因、月生活费、助学贷款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从中得出与大学生贫困有关的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就贫困生的教育问题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下的高校贫困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心理上的"贫困"有时也会带来很多困扰。本文针对贫困生在高校中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展开调研,发现高校贫困生在学习、生活、情感、择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为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成果,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人格特质、自尊、归因方式、自我价值、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三个策略:加强和完善社会资助体系;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个性品质;教育和引导贫困生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4.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贫困组和非贫困组)进行测评,探讨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两组特质焦虑不显著。贫困生状态焦虑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386,p〈0.05)。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问题解决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有较高的预测力(R2=0.456)。本研究目的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尤其是要勇敢面对应激事件并采用有效方式解决,可以改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以此改变命运。但是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完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观念上、经济上、学习上、就业上和交往上的问题等。一些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封闭、负疚等。优秀的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优势为:积极面对现实,成就动机较强,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积极乐观,自信心强,善于学习。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指导贫困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减压;强调人格平等,创建和谐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落实国家高校贫困生奖助学制度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大学贫困生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文章从大学生家庭贫困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障碍因子入手,就如何利用国家高校贫困生奖助学制度加强大学生道德、诚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和谐校园建设服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领导,深化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资助面和资助力度等措施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以期为高校深入落实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而凸显的另一重要社会问题.为建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科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及创新实施方案,分析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高校贯彻执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了教育扶贫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然而,就在政府,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同时,有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报到却屡见弊端。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机能,更重要的还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从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得知,贫困生精神上的"脱贫"问题得不得解决,轻则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重则违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对1724名贫困大学生和18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贫困大学生低,而且随着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增加,可能具有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本文就调查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今,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非贫困大学生争夺国家资助金的现象。这实际是社会监管和大学伦理道德的缺失的表现。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体系,纠正大学生错误价值观,变贫困生资助由"输血"为"造血"。同时,我们要完善资助管理制度,加强资助管理的规范化,为当代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的构建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社会的一大热点话题,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的贫困毕业生就业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就业压力无论是从社会关系、家庭背景还是个人综合素质方面都对贫困毕业生造成了影响。透视经济困难生的就业情况,并对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升经济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因为生活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师资严重不足等原因,少数民族贫困生在生活、学习中比一般大学生有更多的困难。他们为自己的家庭状况、学习、日常生活而焦虑。因为物质方面的自卑而不断自我否定,本文以昌吉学院为个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贫困生学习障碍进行研究,分析少数民族贫困生学习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学生成为了高校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新闻媒体上屡屡曝光的关于高校贫困生失德失信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加强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出发,从家庭、社会、高校三方面入手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SCL-90对扬州职业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非贫困生,主要是人际关系水平较低,高职贫困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高职贫困男学生,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高职院校要特别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贫困女学生,要在生活和心理上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以便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陈志刚 《职大学报》2012,(2):116-117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相对于本科贫困生更为突出,表现为自卑、多疑、焦虑、退缩、依赖等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高职贫困生进行心理救助,通过引导贫困生用积极的视角对待贫困问题,采取积极行动解决贫困困扰,并延伸到培养贫困生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以便能够在未来获得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征焦虑量表和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172名邮电院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特征焦虑低于全国常模,状态焦虑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特征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状态焦虑水平差异显著,状态焦虑与生活事件存在着显著的连带关系。多元回归发现,影响焦虑状况的主要生活事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与同学好友发生纠纷,受人歧视、冷遇,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学习和生活环境干扰太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并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对当前贫困大学生择业行为的特点及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资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社会和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亦应加强对其“精神资助”;作为贫困生也应积极努力,实现“精神自助”,这样有利于他们完善自我,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在高校中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他们无法像普通的大学生那样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在看到其他学生良好的家庭环境、悠闲的学习生活后,心理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平衡,思想上也容易产生扭曲。本文在界定高校贫困生的概念和认定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贫困生易发的问题,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