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维系了贵州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居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民族团结和谐的典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地方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迟滞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寻求培育贵州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保持和促进贵州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居的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基础。阐述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发展过程,促进民族团结,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应该重点强调。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学历史教育重要的课程目标。1教学要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阐明中华民族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一个各民族认同的自在实体。  相似文献   

3.
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而言,不仅在中原地区存在以汉化为先导的多元一体凝聚,在其他地区也同样会形成以其他文化为基础的凝聚过程。这一凝聚的结果并不总是民族与文化全盘同化,而更多的情况是改造了从个体到群体、从小群体到大群体不同层级的价值结构,使得它们在中低阶价值保留多样性的同时,却在高阶价值上呈现出趋同性。正是这种多元一体的价值结构体系,奠定了文化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在自在的中华民族中,不同类型、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4.
薛军 《教学月刊》2014,(2):45-47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如下要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众多,有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大约自汉代以降,就逐步融入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源一体、多元共生、多元并存之文化总体格局之中.这不仅维系、强化了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叙事内容、母题、存在形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活形态神话的存续.这样,云南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世界罕见,至今尚未完全崩溃的神话王国.一直以来,云南就是神话研究的最佳考察地及研究单位.深化对云南这一神话王国诸相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神话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谐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和谐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民族杂居地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民族杂居地区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视角,探讨了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认为作为民族文化遗传方式的民族教育应当体现自己的民族性,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德育,都是应当研究的对象;强调要防止、克服任何民族歧视观念,确立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积极态度学习、借鉴、吸收各个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度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经济发展怎样接轨或融合?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在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差别的同时,如何在“多元”与“一体”的动态发展中既保持民族特色又融入全球化发展?我认为,认识多元一体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要特别注意不同历史阶段中多元一体文化的特质与发展,以及与之是否相适应的民族体制、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经济形态、习俗观念等等及其发展演化;在经济发展的催动下,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应在保持其民族特性的前提下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其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理念。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一代新人。地方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建立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的共同追求。单一的汉族国家、各民族同化为一的国家和复合型的多元一体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三种民族国家设想。这些设想的提出及实践基本呈现的是一种顺序递进的关系,反映了中国人在构建自己民族国家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就民族国家的"民族"而言,两个层次、"多元一体"是一种普遍存在。试图将两个层次的民族单一化或同一化是失败的民族国家构想;而尊重民族多样性的存在,在保留"多元"的前提下打造国家民族"一体化"才是合乎规律的追求。在民族国家建设问题上,复合型的多元一体结构是对同质化的超越,也是对民族主义错误理想的矫正。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标志,是民族主要的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同一种语言在为不同的民族使用时会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形成鲜明的特点。笔者研究客观存在于云南各民族社会交际中的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认为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以中介语方式体现出的汉语的民族变体的初级阶段;就其习得方式而言它是交际中介语,具有双重制约性、阶段性、相对稳定性、个体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少数民族的鸟崇拜看凤凰起源的多元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云南少数民族的鸟图腾崇拜入手,力图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象征物--凤凰作为神鸟崇拜的起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多元的民族格局与云南的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类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就有表现,地理环境的诸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对云南民族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前后相差近40年,这一实践过程,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有条件的,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民族自治权的行使是一个不断落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民族学校分为省定民族学校和其他市县认定民族学校两种。云南省民族学校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良好,有多样化发展趋势,有的成为地区的文化中心,有的定位于该民族的文化传承者,有的则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移入谈云南杂居回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尤其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穿插在少数民族中间,受其他文化移入的影响,形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各地回族由于有着共同的伊斯兰文化认同感,在民族认同上有着强烈的情感,促进了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德昂族为个案,采用文献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德昂族教育研究的已有工作、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述评。国内德昂族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成果少,研究内容较为狭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等。  相似文献   

18.
用区分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主要标准衡量,汉语教育对于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采说应视为一种第一语言教育。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先进文化。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都是为民族的繁荣发展服务的.只不过汉语教育重在发展而民族语教育则重在保护。就宏观整体和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言,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两种语言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冲突,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支撑。兴于唐宋的茶马古道遍布云南全境,成为中原内地联结西南边疆的文化走廊,是茶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在边疆的传播,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中的传统美德对历史上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照叶树林文化论是日本学术界19世纪60年代以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旨在探讨日本民族文化的起源.云南位于照叶树林带的中心地域,云南少数民族与照叶树林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地域、民族、文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