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诗人崔颢所做的《黄鹤楼》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为了能保留原诗中的美学意蕴,在《黄鹤楼》的英译过程中,许渊冲将"三美"论应用其中,使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一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为古诗词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功能语法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翻译中,对于探寻诗歌翻译的功能对等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诗歌翻译中必须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然而功能语法主要关注的是意义对等,所以还需运用诗学知识对诗歌进行探讨,只有这样分析才较全面。本文首先利用功能语法分析李白的《越中览古》及其译本,其次从音、形对该诗进行分析,只有在意、音、形三方面偏离最少的译文,才最能够传达原诗的韵味,才是最优秀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6.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翻译与美学就密不可分。好的诗歌译作不仅在于原诗信息的传达,更要传达其美学价值。亦即好的诗歌译作不仅要做到意义上的忠实,还要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包括意美、音美、形美)。杨宪益夫妇翻译的《长恨歌》(Song of Eternal Sorrow)和许渊冲翻译的《长恨歌》(The Everlasting Regret)均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美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诗词英译的角度,举例分析在保留原诗的意义、意境及神韵、风格的基础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从而达到汉语诗所追求的音乐美、形式美、意境美,又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诗的形式和内容,以取得神似和形似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小兰 《红领巾》2004,(2):42-45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为了表达的生动,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本文通过翻译工作在商业运作中的具体实践,从商标品牌的翻译视角提出并探讨了翻译的商业价值,而译者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体现译作与意境美,音韵美等相结合的美学特征,使之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的本质是再现原诗的美学特质。然而,由于诗歌文本内涵的复义性,诗歌语符向多维空间扩张所获得的审美张力,以及诗歌功能在多层面上展开而呈现的美学特质,诗歌对翻译产生了极大的抗译性。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调动译语的各种表达方式,努力再现原诗的思想、感情、风格及其韵律之美,最大限度地克服诗歌对翻译的这种阻抗。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6,(3):57-60
朱湘在外国诗歌翻译中通过灵活运用"亦归亦异"的翻译策略,完美兼顾了中西诗歌文化的特质。他的《老舟子行》译本就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这一特色。一方面,为了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他以异化为主,大胆将西诗中丰富的形式特征,如音韵、格律、节奏、诗行等,移植到译文中,使其译诗充满音乐美和形式美。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递方面,遵循了以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归化策略,对原诗意象往往进行创作性改写,让译文接近读者,展现了其传承和弘扬我国古典文学精神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片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从美学观点出发,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应使译名具有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性.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陌生化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地传达陌生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沙河是一位非常讲究诗歌形式美的诗人。本文论述了构成流沙河诗歌形式美的三种形态──整齐对称美、抑扬顿挫美和音韵回环美,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及在当代诗坛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天博  胥瑾 《文教资料》2010,(12):38-39
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视角探讨翻译问题,论述美学分析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翻译理论史的考察表明,美学与翻译的交汇早已存在。翻译美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证明了翻译中美学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何善秀  李宗 《英语辅导》2008,(6):120-122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分析了许渊冲教授在诗歌翻译中不仅准确理解了原诗的意义,领悟了原诗的美的蕴涵,而且灵活地借助各种技巧,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19.
异质美重构是原作美在译作中的重新构建,主要体现在音韵美、词句美和篇章美的重构。重构的过程就是译者翻译思想美学特征的显性表达。曹明伦教授的三篇译文《苏格兰》、《豹子身上的斑纹是怎样来的(节选)》及《广告三则》作为异质美重构的典范,完整地呈现了其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敏锐的审美直觉、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语言文言美及语域风格美。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意象翻译中,译者不仅需用目标语移植承载原诗意象的物象,而且需再现原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从而再造诗歌意境。意象图式是在人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具体空间的抽象概括,当这种抽象概括投射到诗歌的语言层面便会形成诗歌意境。将意象图式理论运用于诗歌翻译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诗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隐喻意义,从而指导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再造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