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莎菲是一位深层心灵觉醒的女性,与其他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觉醒的中国"娜拉"们不同,其首先面临的是一个生命自我的问题,以自身为标本对世界和自我本身进行叩问,建立了关于自我的新维度.自我被当作精神世界看待,通过对世俗、肉身存在的反思来取得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意识,对自我孜孜不倦地挖掘、坚守和追寻,构成伟大而痛苦的循环,实现精神自救的旅途.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入点,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中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国的高校体育如何抓住"入世"的契机加速自我的改革,如何利用"入世"的契机来引领中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以增加其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同世界著名体育院校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语苦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它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读写"能力与"听"尤其是"说"的能力极不平衡。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语言教学中口语教学也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分阶段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培养学生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注重学生口语能力逐步提高。这是使得听说读写能力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是以现实和实践为出发点去解决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注意到现实世界的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把现代西方哲学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和继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改革创新看作是相同的,应正确的面对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的物质本身可以说是无色的,因为物体本身对光源中不同波长的色光产生光波的选择性吸收,才决定物体本身的颜色。故无光则无色,是光源赋予自然界多彩多姿的缤纷色彩。色彩对于眼睛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耳朵一定要欣赏音乐一样,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里将会是什么样子。色彩能焕发出人们的情感,能描述人们的思想。大自然的无形之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千变万化的色彩配搭令人着迷。  相似文献   

7.
王颖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2):77-78,102
人的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西方哲学家们探求人性的内涵,不断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摇摆.梳理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说"到康德的"理性人"的人性论的种种观点,将西方哲学中的人类理性按其发展的线索重新综合,探究人性新的内涵,为人性的解说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先生以"心本体"构建了他的整个形上学。他继承了陆王心学,把它作为他理论的直接来源,同时借鉴了西方的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使得他的"心本体"论据有了明显的时代的特征。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心体存在之发现;心体超越之证明;心境关系之展开。  相似文献   

9.
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反映时代。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主义繁多、学派林立,但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而决非远离世界的遐想。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现代西方哲学也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它们与时代紧密相联。离开现时代,就根本无法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在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从现时代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研究和评介现代西方哲学,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行,“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贯彻,进一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介现代西方哲学,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正确地理解现时代和怎样正确地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从而正确地把握它的发展总趋势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范畴是人类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人类思维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反映.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反过来又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工具.人类从事理论思维离不开范畴这种逻辑工具.研究范畴的发展进程可以有助于了解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和深化的规律.亚里士多德可以被视为西方哲学范畴理论的真正开创者,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在西方哲学发展史无疑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是千百年来哲学存在的根基问题,但是到了现代,却遭遇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彻底颠覆与批判,同时也使哲学这门学科本身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本人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及其后续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发表了系列论文和著作。明确地提出,形而上学作为哲学之根,是不能被废除和终结的。我们应从"非实体性"层面,即从人的生存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形而上学,把形而上学存在的合理性归结为"形上追求"所具有的活力本性上来,从而使"形上追求"成为人生存的一种超生命的精神需求,变成指导和提升人生获得意义的一种理想生活观。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哲学史上,怀疑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否定的反省;它对任何哲学问题都保持缄默,对于肯定的或否定的命题以及怀疑本身都加以怀疑。实质上,它是一切都不承认的否定论,它的发展是人类“思维自旋”的圆圈式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圆圈式的发展阶段,正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怀疑论原则上是一种消极的哲学思想。但是,从认识史来看,怀疑论的发展过程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认识发展的艰难和曲折的历程,体现了认识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还处在初期阶段,各高校都面临着怎么改、往哪改以及如何评估的困惑,如何为高校课程改革找到具体的定位与指引方向变得至关重要。"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其内在的理论来源、理论基础、理论创新,更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目前社会上众多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如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是我们自动化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优秀的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本文结合长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全面监控、全程监控、全员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出并实施了"院、系、生"立体化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建设了毕业生跟踪信息库,提升了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胡塞尔通过批判心理主义,萌发了现象学的思想,逐步提出了现象学的还原、悬搁、意向性理论、本质直观、先验还原、生活世界等内蕴丰富的现象学方法和原则,这些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合理性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一个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将面临更为深刻和更为复杂的变化。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正有力地推进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但是,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德育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历史背景,无疑将增大高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确保德育在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也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学研究与教学随着全球化的降临越来越普遍了。译介的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世界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它与伦理学关联性研究。世界文学的伦理思想准备的规范就是在"世界"本身这个概念危机上,世界文学伦理的内涵在不同的异议中寻找共同的利益。世界文学没有必要远离伦理之土壤。文章认为转向伦理学的文学批评与哲学批评是不会过时的,并且会长期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后现代成语”异军突起,成为时下最热门词汇。如何透过这些词汇本身来探讨其蕴含的超乎语言本身的意义,分析其折射的社会状况,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探讨“后现代成语”的来源、意义及其语言变异,进而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共变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的建设一直以来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点。本文从数学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毕竟,现代的世界被称之为"数字时代",本身就内含有一种数学文化。经探讨认为,数学文化并不是单一乏味的,相反,它是多样的、内涵丰富的、和谐的文化概念,它对区域文化产业的"和谐"形象建设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