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高登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教学方法是;“标准量已知用乘法,标准量未知用除法。”这种教学模式与学生已学的整数应用题的教学法“脱钩”,易形成教学上的“断层”,造成学生解题方法呆板。为此,我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2.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应用题中的“数”与“量”都比较抽象,且数量之间的逻辑性、灵活性较强。因此,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比整数应用题图难得多。能否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否找对“标准量”,也就是被看作单位“1”的量;这一点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一、从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入手,找出规律,确定“标准量”。其基本形式有: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教学中,常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一些有效学习的办法。如分数应用题教学,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点:(一)确定标准量。确定标准量有两种方法:1.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多数分数应用题中都有“是”、“比”、“相当于”、“等于”、等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的后面的本物多是标准本物,值得充分注意。“甲是50,甲比乙多2/5,多多少?”不难看出甲比乙多,那么乙就是标准量。2.看谁和谁比较在分数应用题中和谁比较,谁就是标准量例如:“甲是50,甲比乙2/5,多多少?”是拿甲和乙进行比较,那么乙就是标准量。(二)确定比较量对应…  相似文献   

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义务教育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编排的特点和要求,教学分数应用题要不分类型,不出公式,不教给学生“标准量”、“比较量”、“对应分率”之类的术语,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切实改进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要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它既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这类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又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交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是用算术法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任何一道分数应用题,无论其数量关系多么复杂,他都是“单位1、比较量、分率”三者的变化,核心是:单位“1”×分率=比较量。包含两点:一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一般是在含有分率的句子中“是、比、占、相当于……”等字前面的量是比较量,后面的量是表示单…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生对解答分数应用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审题程序混乱,操作意识不强,观察、概括能力较弱。因此,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解题习惯、技能,重视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重视“关键句”训练,领悟解题规律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其他应用题不一样。在分数应用题中,抽象的“关键句”分析是理清数量关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单位“1”,也就是确定标准量,然后再分析相比较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单位“1”已知、未知的情况确定解…  相似文献   

7.
通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在基本的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后安排了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先把这两类应用题分别单独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综合练习,比较分析,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把它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同时学习这两类应用题,明确它们各自不同的结构、特点及解法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转化“量”“率”不直接对应,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百分数三种基本类型的应用题,学生往往混淆不清。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使学生搞清楚这三类基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准确地找出“标准量”,并把它设为整体“1”。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三类基本应用题解题概念的讲授,并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编写出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特别要注意采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的对比方法,使学生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下面是我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过程中采用对比方法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对学生不讲“类型”、不出“结论”、不套“模型”。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更能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是什么,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有的教师也知道应用题教学不能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那么,如何在旧教材中体现新理念,切实做到在应用题教学…  相似文献   

10.
用算术法解分数应用题在小学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使学生学好分数应用题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好两点:1.找准标准量,谁是单位“1”的量;2.找出标准量的对应分率。这两点找到了,大部分分数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求单位“1”的量是多少用除法;求单位  相似文献   

11.
试谈简单应用题教学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在一、二年级时,简单应用题学得不好,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困难就很大。当前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不少教师包办代替讲得多,引导学生思考得少,只注重教给学生“怎样做”,忽视教给学生“怎样想”。在要求上,满足于学生能解答就行了,忽视理解题意、明确算理、分析推理、解答既对又快等基本功训练。因此,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里,仅就简单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和教学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一、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一)分数基本应用题的教学1.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认准“标准数”,标准数在小学数学中已出现两次:一是在相差关系应用题中,“甲数比乙数少几”,乙数是标准数;二是在倍数关系应用题中,“甲数是乙数的几倍”,乙数是标准数。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常出现的错误,多由认错标准数引起。因此,教学时除从分数的意义出发,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解答复杂的分数(含百分数、下同)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标准量不一致的情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标准量的“转化”训练,使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解题所需要的标准量,以此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对应。如果说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那么进行单位“1”的转化则是解答复杂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训练的。 一、换一个量作标准且的练习 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2.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比男生少。3.女生比男生少20%,男生比…  相似文献   

14.
在我校的应用题教学中,“三脱离”的现象是存在的。此外,各年级的具体情况是:低年级学生算术概念不明确,中年级学生数量关系搞不清,高年级学生应用题说理能力差,就怕回答“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变化多,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哪—个量作为单位“1”。因此,正确地判断单位“1”的量是解答这类应用题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这类题目时,我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判断单位“1”的量的方法: 一、单位“1”的量作句子的主语部分,直接在句首出现,叫做“主语式”。  相似文献   

16.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重视确定单位“1”的教学,加强量率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教学,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进行比较练习等。笔者认为要搞好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五要”。一、要恰当进行确定单位“1”的教学正确确定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老师们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方法,总结了一些基本规律,但有些方法仍显得呆板。比如让学生找出关系句中的关键词“是”、“占”、“比”、“相当于”,确定这些字词后面的量就是单…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材十一册第三单元“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引导学生明确“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意义,是学生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基础“稍复杂分数应用题”中“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意义比较抽象,但又对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学生如不明确这句话的意义,就确定不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要结合题意和线段图引导学生明确“甲比乙多(或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迅速准确地解这一类型题,我谈一下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一、让学生准确找出题中的标准量通过题中一些关键句,关键字、词来找标准量,如:甲是乙的1/6,甲占乙的1/6,甲比乙多(少)1/6,甲相当于乙的1/6,一般情况下“是”比“占”“相当于”后面的量是标准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思维体操”。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却较差。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在一年级“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教学中,可先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形成“两数相比是同类量相减的数量关系”的正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材中两步应用题设置的量占有重要的比重。众多的应用题以不同表现形式贯穿在教材的始末,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低年级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应用题的能力较低。两步应用题教学在小学应用题教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学生对两步应用题学得扎实,解题技巧熟练,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围绕重点,引进新课。两步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每一道两步应用题都是由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组成的,根据两步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的互相联系,教学时,我围绕教学重点,采用“拼题法”把两道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