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两年,在报纸评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超越了报纸评论的常见文体,诸如不署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的专栏评论以及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新闻述评和新闻分析等等。 记者点评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引导舆论的灵魂。但多数时候,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评论员、记者、编辑或通讯员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实际是一种灌输式评论,读者比较被动地阅读、评价报纸的评论,无法随  相似文献   

4.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5.
余刚 《新闻前哨》2014,(12):48-50
小评论,本文定义为篇幅在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与篇幅更为短小的“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事一句话的微评论不同,小评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文章从标题、作者署名、正文直到相对独立的版面位置(专栏),具有完整的新闻评论体裁形式。这样的体裁形式,优越于那些必须依附于新闻作品的“编后”“点评”“一事一句话”等非完形评论,从而使小评论获得独立文章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6.
二、新闻评论的性质和特点新闻评论是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述评。短评、专栏评论、编者按和编后等的总称。它就新闻事实和舆论趋向发表意见,为党和人民“立言”。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具有教育、鼓舞、推动和批判的作用。新闻评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新闻评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宣讲性的评论,如传达、解释和阐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指示以及重要会议精神,节庆献辞,评赞人物,经验宣讲等厂是由论性评论,主要是透析形势,剖析问题,发表主张,释疑解惑;三是辩驳性评论,主要是讨论问题,抨…  相似文献   

7.
我希望《中国记者》在指导采编实践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评论的业务指导。目前一些报纸上新闻评论的声音还比较弱,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8.
第一讲所谈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共同要求,这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不同形式的评论在写作中还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认识了这种特殊要求,才能在具体的评论写作中做到得心应手,写出精品。新闻评论是客观情况的反映,是写给受众视、听的,而客观情况和受众兴趣处在变化之中,因而新闻评论的种类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变化当中。以报纸为例,由100多年前只有“报道社论”这一种形式.逐步发展到今天的社论、评论、述评、短评、编者按、编后话、署名评论等多种形式。而我们写作的时候,一般是一次一篇,一…  相似文献   

9.
赵振字  徐宁 《青年记者》2017,(24):29-31
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报纸普遍更加重视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一些报纸开始尝试“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评论员首先是记者,评论文章要在采访中进行.读者在阅读评论文章时,不仅可以获取观点信息,还可以获取有附加值的新闻事实.本文以嘉兴日报10年来的探索为例,对“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保欣 《新闻界》2005,(6):148-148,111
新闻评论是新闻性和政论性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很强指导性的新闻文体,它往往代表了新闻媒体的观点或方向,因而在新闻宣传中有着特殊的、重要的地位。中外著名政治家和报人对新闻评论的地位素来有各种各样的称誉,诸如“评论是报纸的灵魂”,“评论是报纸的旗帜”,“评论是报纸最主要的声音”,“没有评论的报纸是不完全的报纸”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不少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新闻评论包括专栏评论的先天性的弱点就是枯爆、干巴,缺乏文采。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就像一切文章一样,新闻评论完全可以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在这个方面,专栏评论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专栏评论是署名评论,在报纸上又都是属于“花边文章”,因而它比评论员文章、编者按语  相似文献   

12.
评论难写.搞评论在新闻各行中算是一种难事、苦事,又很不容易出成果的事.所以一说搞新闻,大部分人都愿意当记者,而避之写评论.评论为什么这样难呢?因为评论是报纸的宝塔尖,是报纸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字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这种文体具有多样性的形式,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书报评论、文艺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它既然是评论文章,就具有议论文的特点和功能,同其他形式的议论文一样,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指报纸、广播等新闻舆论工具就当前重要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文字体裁。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其主要特点是:“准确的针对性、鲜明的思想性、深刻的理论性、强烈的时效性、独特的新鲜性、严密的逻辑性”。近年来,在我国的报纸上,新闻评论渐渐活跃起来,评论佳作也时有出现。但是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新思想、新学科、新成就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6.
徐体义 《新闻界》2000,(6):38-38
评论乃报纸的旗帜,这是新闻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从中足以说明评论的地位和作用之重要。各种类型的报纸,特别是党报,历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工作。作为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一种体裁,评论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更加直切地表达报纸的导向性、倾向性和深刻性,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离不开评论的指引和明辨,常规报道宣传也离不开言论的点评和配合,版面的配置缺了言论,就会有缺陷。没有评论的报纸,就不是完整的报纸 ;评论显弱的报纸,就不可能是有权威性的、有影响的报纸。在我们国家,评论是党报最重要的优势之一,也是党报的一大特色。我们…  相似文献   

17.
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作为全国首创的电视、网络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将网络互动优势引入传统电视评论,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摸索。《新闻深一度》栏目开办于2010年8月,以关注热门新闻、焦点话题为定位,在新闻调查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友酷评。开播以来,多次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专题阅评肯定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表扬。中宣部新闻局专题点评《新闻深一度》栏目认为: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使电视评论节目从观众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互动,充分尊重了公众对新闻评论的话语权,实现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为目前电视评论融合网络优势,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杨彬 《青年记者》2006,(19):73-74
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体,出现最早的是报纸,广播次之,电视最晚。具体到新闻评论,也是报纸评论诞生得最早,历史最长,而广播电视评论则是这个大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从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广播电视评论产生的,是不同媒体间的新闻评论体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这条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之路,呈现了一种从“移植”到“嫁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有些报纸上存在着一种互送“名誉”的不正之风。有的记者把没有参加新闻采访和写作的人的名字,添署在自己的文章上,以此送人情。一篇几百字的新闻,署名往往一大串。文章署名人多,不见得是坏事,只要署名之人都真正参加了稿件的采访和写作。问题是有些署名人并没有参加该项报道的采写,只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和评议。“作为报纸,新闻是主体,但是作为舆论导向的功能,评论与理论起关键作用,旗帜作用。”(《新闻战线》1990年第6期《做好党报理论宣传工作的几点认识》)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人说:“不会写评论的编辑不能算是好编辑,不会写评论的记者不能算是好记者。”同样,不善于编发评论的报纸不能算是好报纸。然而,纵览众报,人们不难发现评论却是新闻宣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评论不是偏少,就是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或是“众口一腔”而雷同。重新闻、轻评论,“瘸子”走路失衡,“哑巴”办报无声,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按理说,我们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好形势,深入民心的好政策,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评论的选题范围极为广阔,思想素材多姿多彩。办报人完全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现实生活纵横捭阖地去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