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代中国鸦片烟毒泛滥成灾,因此,中国人民曾多次掀起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有三次,即林则徐禁烟运动、清末明初禁烟运动和国民政府“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这些运动发生的国内处背景、禁烟措施、效果以及民众的表现,都有不同。虽然,这些运动终未能彻底解决烟毒问题,但经验教训却可供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代史中,南洋华侨教育一直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华侨社会与祖国之间的联系,对于形成并保持民族精神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吴明罡对南洋报刊等大量原始文献进行分析,从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南洋华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写成了《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3.
鸦片与清末西南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对近代中国危害极大 ,其中又以云贵川受害最深。云贵川地区是近代中国鸦片种植最早最广、产量最多、泛滥最凶的地区。 1 90 6年清政府重申禁烟 ,云贵川三省相继采取了一些禁烟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1835~1839年,由于清廷内部对鸦片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广东禁烟的形势更加严峻。邓廷桢在主政广东后,迅速放弃错误的弛禁主张,采取了富有成效的禁烟举措,打击鸦片走私活动。林则徐赴粤主持禁烟后,他给予林则徐全力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推进了近代广东地区禁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认识到烟毒对近代中国人民和社会的严重危害以及禁绝鸦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制定详细禁烟章程、在学校严禁鸦片和官绅合作开展禁烟等主张。郭嵩焘还在家乡组织了禁烟公社和思贤讲社,召集族间子弟和有识之士参加,并积极讨论、宣传禁烟。郭嵩焘是封建官僚厉行禁烟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对南洋市场的开拓与近代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出口对象国的不同,于我国工业化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南洋作为华侨集中之地,实业家加紧对南洋市场开拓,取得了很大的海外市场份额,对我国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影响巨大;但国货生产在利用华侨优势获取经济利益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因素,这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公元1878—1965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在黄炎培6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对华侨教育也倾注了满腔热情,不仅四下南洋,考察近代华侨教育,而且为华侨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他先后发表《对于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亡国灭种”成为鸦片语境的核心表述。此观念的演变过程,体现了鸦片语境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契合。而“亡国灭种”的想象一旦形成,禁烟运动便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诉求结合在一起,成为近代中国特有的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9.
甲教学目的讲述虎门销烟,使学生知道中国的禁烟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乙教学要点一、英国向中国大量偷运鸦片二、禁烟运动1.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2.广大人民坚决支持禁烟。3.虎门销烟。丙历史背景十九世记初期,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反动统治日益腐朽,军备废弛,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烈,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清王朝危机四伏。中国封建社会已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浅议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禁烟叶昌友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由于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烟毒泛滥,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禁烟,但结果却是鸦片越禁越多,烟毒愈禁愈泛滥。本文拟对鸦片的输入,清政府禁烟的历史作一考察,并对清政府禁烟禁而不止的原因作一分析。一据...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革命史上,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的章很多,而研究黄兴与华侨的章却未见,其实,黄兴在1906-1911年发动粤、桂、滇6次起义,与南洋华侨有密切的联系。黄兴为革命四下南洋,南洋华侨从经济、人力、善后安置工作三方面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兴对南洋华侨所作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禁烟抗英斗争中和战后沉痛的反思总结中,魏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禁毒思想体系。他愤怒谴责英美鸦片贩子的罪行,深入总结清朝政府"内禁"不效和"外禁"失利的经验教训,强烈要求清政府从速从严禁绝鸦片,并为《南京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如何有效禁烟提出了颇具近代战略意义的对策。魏源禁烟抗英思想中的法治意识、策略意识、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意识,是魏源思想的精华,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块瑰宝,值得好好珍惜。  相似文献   

13.
鸦片问题是近代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解决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改革的重要目标。历届旧政府均曾作过禁烟的努力,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问题才得到基本彻底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建国初期禁烟毒运动及其成效的考察,揭示了其成功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以严禁鸦片及抗击外国侵略者,尤其是在广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进行了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以及抗击来犯的英国侵略者,而闻名于世。因此,鸦片战争时期是林则徐一生中,政绩灿然、勋业文章彪炳的黄金时期,而广州则是林则徐在广东进行禁烟抗英斗争时期的活动中心。1839年8月10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抵达广州,来广州查禁鸦片。至1841年5月8日,赴浙江听候谕令,离开广州。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包括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募捐革命经费、策划指挥国内革命运动、组织华侨参加国内武装起义等。由于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使南洋曾一度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南洋华侨给辛亥革命以巨大的支持;辛亥革命对南洋华社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孙中山坚决反对弛鸦片之禁,但由于当时一切服从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加之全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鸦片继续泛滥,所以,其禁烟政策实际上是以筹饷收税为目的,禁烟很难说有什么成绩  相似文献   

17.
重庆国民政府为应对日伪对南洋华侨的蛊惑性宣传,同时为给政府各部门在南洋和华侨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案和依据,于1942年设立南洋研究所,开展南洋和华侨诸问题的研究。研究所制定了庞大的研究纲领,但是主事者安插亲信、内部矛盾尖锐、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导致整体成效不佳,开办三年后被撤销。研究所出版《新南洋季刊》两期,刊载研究南洋的理论方法、介绍南洋史地、民族研究、华侨研究、经济研究等论文,对普及南洋知识、推动南洋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揭露日本侵略南洋图谋和行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篪 《文教资料》2011,(14):113-115
清末的禁烟运动是指在1906年清廷颁布禁烟上谕以后至1917年英国完全终止鸦片贸易前后约10年的时间。基层民众是指罂粟种植者、烟馆老板、鸦片商和一些烟,以及一些民间改革家和有识之士。这一次的禁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运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的,本文从基层民众对待禁烟运动和他们参与的禁烟运动的表现来看待这场清末的禁烟运动。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禁烟,对外实行“命令在华鸦片走私贩缴烟具结,以达到杜塞鸦片来源”的方针,遭到抗拒。义律把此矛盾运作上升为中英政府间的外交纠纷。林则徐认为鸦片走私属于个人行为,“与其国主无干”,希望在照会英女王、明宣禁烟新例时,通过换位思考、充分说理,争取英女王对中国禁烟方针的理解与配合。为了知己知彼、写好《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林则徐选择了国际法中“国际贸易规则中的例禁与违禁”、“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三个主题,组织、主持摘译,以供参考。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依据国际法倡导国际配合禁毒的探路者。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期间,南洋华侨资产阶级激发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南洋华侨的阶级构成中,工农群众是主体,但也有中小资本家和少数殷实巨富。他们经过长期惨淡经营,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华侨资产阶级毕竟寄人篱下,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和压抑,国内历届政府又漠不关心,正当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所决定,一般说来,南洋华侨资本家与国内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其中有一部分的前身是“苦力”,加上在海外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他们中不少人追随孙中山,在海内外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