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蕊 《学前教育》2005,(10):30-31
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图形认知能力。(图形认知能力指的是对图形信息的理解能力,具体到本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图形系统的理解)2.发现并理解“从中间到两边”的图案排列规律。(理解“从中间到两边”的排列规律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是理解这种规律的基础,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掌握左右两两对应观察的方法)3.能按照“从中间到两边”的规律进行排序。(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规律的理解,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幼儿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数学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应能够根据图形的点、线、面来判别图形的形状、大小等,从而不断地提高其对图形的认知能力。幼儿阶段是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特点,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图形认知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幼儿图形认知发展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玩具介绍(一)玩具构成'彩立方'是一款包含颜色认知、空间方位、遮挡关系、立体图形建构等的益智类玩具。它由28块彩色立方块(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每种7块)、18张范例卡组成。'彩立方'玩具的范例卡图案可按难度分为3个系列,幼儿需仔细观察,根据范例卡图案中各立方块的位置关系完成拼搭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数学绘本《糖果店的有奖竞猜》的教学活动为例,从"发现排列规律""感知空间方位、平面图形与点数的关系"两方面具体分析在数学绘本教育活动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探究幼儿在"得到糖果"的互动游戏情景中逐渐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证明教学活动中加入数学绘本是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幼儿在图形认知以及空间方位、空间运动、空间定位、空间转换、空间想象等方面有不同的年龄特点.研究者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探索了3~6岁幼儿图形以及空间关系学习的路径.研究者认为,教师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以及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路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并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指导,以支持幼儿的自主建构,促进幼儿图形以及空间关系感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在前不久开展的"寻找生活中的图形"游戏中,我们采用了类似于"通关游戏的方法",如第一关寻找圆形,第二关寻找三角形,第三关寻找正方形,并要求幼儿将各自找到的图形记录下来。但从幼儿记录中我们看到,幼儿记录的图形更像是一些相似的符号,一个符号不仅可以表示许多意思,甚至不听记录者解释还无法看懂,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中班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征大多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相似文献   

7.
假装是幼儿早期表达的使用和理解的能力符号,假装游戏是童年最有趣的活动之一。文章主要从假装游戏的表现特点、假装游戏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探讨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假装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入手,对图形-背景理论进行简单阐述,并将其运用于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中。从荒原的描写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分别从“图形”与“背景”两个侧面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呼应关系。通过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分析了读者的认知形成,从而深化读者对文本与作者意识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9.
叶红 《福建教育》2024,(8):12-15+37
空间方位认知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遵循循证教学理念和实践路径,按照“学情搜集—获取证据—教育实践—评估改进”步骤,分别对3~4岁幼儿基本空间方位认知及4~5岁幼儿在游戏中建构空间关系经验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理论循证、教育支持和评估反思,有效地支持了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中国格调高雅的唐诗,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进行认知解读、分析,揭示唐诗的内部认知机制,可以为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品味唐诗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宏微符"转换理论和化学图形教学功能分析基础上,划分化学图形理解能力水平,确定化学图形理解中的"宏微符"转换和化学图形形式要素(数形义)理解两个基本方面及其水平,进而对高三学生对涉及"宏微符"转换的化学图形理解能力进行考察,揭示学生发生图形理解障碍的关键性问题,为培养学生化学图形理解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为汉语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认知依据,图形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突显原则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重点分析了三类比较特殊的歇后语,并指出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诗学主要研究文学与认知的关系,重在从心理认知过程和规律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认知诗学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本、语境、环境描写作用和文本传达的知识与信仰。本文从认知诗学视角下,对杜甫诗歌进行图形/背景分析。杜甫将普通的图形与普通的背景有机结合,诗歌中贴切的形容词与适宜的动词的使用,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图形/背景的结合使诗歌中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唐朝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杜甫诗歌,能更好地帮助读者体会杜甫本人崇高的人格和充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认知内容出发,介绍此理论是怎样通过方位词、介词体现出来的,加深人们对词及句子更深刻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5.
空间方位认知能力是个体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对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其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进幼儿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幼儿一般先认识上下,再认识前后,最后认识左右,并且经历了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幼儿先是感知理解空间,然后通过动作、语言、符号表征对空间的认识,动作表征先于语言表征。教师要发挥游戏和生活的价值,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情境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将图形——背景理论与语境相结合,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语言学意义;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教学中是如何现实操作的。介绍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心理认知基础,并力图挖掘该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写作教学方面的联系,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理想的翻译是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可以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鉴于源语和目标语在句法、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译文和原文有时会存在差异,这使得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不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译者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进行了调整。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看,译者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图形-背景关系进行转换。本文通过简单句、复合句的翻译实例简要阐释了图形-背景关系在译文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空间关系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运动状态等的能动认知的必然结果..当人们在识解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习惯于以一事物为参照点从而确定另一事物的空间方位。本文运用Levinson的空间参照理论及Talmy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Levinson采用三分法来分析空间参照框架.是一个非凡的创举。他认为空间参照框架可分为: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绝对参照框架。此外,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时.总是把参照物视为背景,把目的物视为图形,并根据参照物来确定目的物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学生认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很多,包括: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空间认知能力的相关研究;认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能力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认知方式对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仅涉及到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地图表征等的影响,认知方式对空间认知能力中的心理旋转、心理折叠、心理展开的影响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胡文娟 《学周刊C版》2019,(6):167-168
幼儿教育是一项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工作,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烙印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对图形的认知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好图形有助于开阔幼儿思维,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生活和周围的世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几何乃至数学的兴趣,有助于进行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