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西安市春夏季气体及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3月22日至9月22日,使用Mini-vol便携式气溶胶采样仪,在西安市高新区进行大气气溶胶(PM2.5)观测研究,并用被动式采样器Ogawa采集NH3样品,使用离子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和NH3的浓度变化,结合大气SO2、NO2浓度数据,对西安市春、夏季气体及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西安市春、夏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由SO42-、NO3-和NH4+组成,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1.68%、7.52%和5.62%;PM2.5整体偏酸性;NH3与水溶性NH4+, SO2与水溶性SO42-,NO2与水溶性NO3-的相关系数都不高,西安大气中硫酸盐,硝酸盐以及铵盐气溶胶的形成受到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石家庄市春节期间大气PM2.5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采用瑞士万通公司生产的Marga仪于2014年1月27日至2月6日在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石家庄市裕华区雅清街30号)监测楼楼顶对大气PM2.5进行连续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所监测的8项水溶性离子(NH4+、Na+、K+、Ca2+、Mg2+、SO42-、NO3-、Cl-)占比重较大的是SO42-、NO3-、NH4+,三项合计占所测总水溶性离子含量的84.8%,即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为SO42-、NO3-、NH4+。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齐齐哈尔大学校园内采样点收集PM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水溶性离子组分。结果表明:PM2.5中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21.82μg/m3,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35.02%。NH4+、NO3-、SO42-等二次离子含量夏季高于其他季节。离子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本市四季阳离子可能存在相似的污染源,KNO3、NH4NO3、K2SO4、(NH4)2SO4、KCl、Ca Cl2是水溶性钾盐、铵盐、硝酸盐、硫酸盐和钙盐组分可能存在的结合方式。NO3-/SO42-质量比值0.63,表明此地区工业和燃煤污染源是主要污染源。前体物转化表明本市除冬季外,大气中都存在二次转化过程。PM2.5∑阳离子/∑阴离子平均值为1.12,总体显碱性,说明本市还未受到酸雨的污染。因子分析法表明齐齐哈尔市PM2.5可能主要源于燃油燃煤和生物质燃烧、风尘及建筑尘源、汽车尾气排放源等的共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选择200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结合“五一”长假前后参观游客数量的变化,对莫高窟室内外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污染气体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加强连续观测,获得了莫高窟室内外大气环境污染的初步数据。在观测期内,室外、非开放窟[320窟]和开放洞窟[257窟]大气TSP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38.4 μg m-3、228.5 μg m-3和286.4 μg m-3。TSP中水溶性离子分析表明,Ca2+、SO42-、Na+和Cl-是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组分,且室外水溶性离子浓度高于窟内水平,长假前后水溶性组分浓度有明显变化。碳气溶胶分析显示,开放洞窟相对于室外和非开放窟具有较高的碳气溶胶的浓度水平。获得了研究区NH3和气态HNO3的浓度水平。游客数量对TSP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浓度,碳气溶胶浓度和污染气体均有显著影响,旅游高峰期污染物质浓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污染类型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传统的大气污染多为PM10、TSP、SO2,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大气中污染物的含有量不断上涨,例如,NH3、VOSS、NOX、PM2.5等,大气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PM2.5颗粒的可溶性阴离子F-、Cl-、SO42-、NO3-。优化方法后标准曲线的相关性达0.999以上,对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阴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2.16%,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6%~94.3%。该方法重现性好,且快速准确,适用于大气颗粒物中可溶性阴离子F-、Cl-、SO42-、NO3-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毕节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宣文 《科技通报》2012,28(5):192-196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春节期间毕节市PM10、SO2、NO2、PM2.5这些大气成分资料,得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物浓度上升有明显作用,且以颗粒物浓度最为明显;相比燃放烟花,气象条件对SO2、NO2浓度变化的影响更明显;除夕夜PM2.5浓度在21点左右、2点左右分别达到峰值,元宵节PM2.5浓度最大值在23点左右达到,而除夕和元宵节两天中PM2.5时均浓度的最大值是2月平均时均浓度的7至8倍;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逆温层、相对湿度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石家庄市6个点位,采用重量法进行大气中TSP、PM10、PM2.5的采样和分析,利用相关系数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10和PM2.5污染严重,TSP与PM10和PM10与PM2.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5和0.9119;PM10/TSP平均值为0.75,PM2.5/PM10平均值为0.56,细颗粒物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大气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2005年采集厦门市三个代表性季节大气气溶胶PM10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离子色谱、热光碳分析仪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气溶胶的化学成分浓度呈现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 与NH4+ 占到近40%;总碳TC浓度占21%;Al、Si 、Ca和Fe等地壳元素仅占总质量浓度的13%;海盐离子占7%,二次离子污染是影响厦门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暖季北京大气PM10中硫酸盐与硫氧化率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42-是PM10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形成过程受到多个因子的影响。本文利用高频的自动在线分析系统连续观测了采暖季北京大气中的SO42-与硫氧化率,并探讨了它们与气态前体物、氧化剂、气象因子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采暖季SO42-仍然是PM10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SO2显著线性相关,燃煤仍然是采暖季的主要污染来源;非污染期的SO42-来源于远距离输送的老化气团,硫氧化率高,O3浓度的增加对SO2的转化有促进作用;污染期SO42-来源于局地的一次排放,硫氧化率低;整个观测期内风速对颗粒物中SO42-浓度影响较大,温度、相对湿度与SO42-和硫氧化率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台北大气气溶胶中可溶性阴离子观测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2003年1月21日、2月18日和2月20日三个晚上为研究个例观测了台北大气气溶胶中的可溶性阴离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后推气流轨迹模型结合离子质量分数和离子间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不同长距离输送过程对台北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大气气溶胶中可溶性阴离子主要由Cl-、NO2-、NO3-和SO42-组成,其中SO42-占可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的60-90%,NO3-次之,占9-22%,两者具有较强同源性;Cl-和NO2-所占比例较小,NO2-浓度不容忽视;海盐源气溶胶的长距离输送可以降低台北市大气污染,沿海大陆地区气溶胶的长距离输送可能增加台北市大气污染,沙尘气溶胶的输送不一定加重台北市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2.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细小水滴或冰晶共同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霾却是空气中烟粒、灰尘、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组合成的气溶胶系统所造成的视程障碍物。困扰南昌雾霾天气的主要罪魁祸首为PM2.5,它是由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气象条件、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增加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建立应对雾霾天气的应急机制和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是治理南昌雾霾天气的必备手段。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是保障各项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An observation-based approach is used to examin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haze days in four major polluted regions in China. Major findings in this study are: fir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trend in the number of winter haze days in most provinces and districts in eastern China from 1973 to 2012, contrary to the 2.5-fold increase in the emiss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ts precursors (PM emissions) in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Second, meteorological and climate conditions rather than PM emissions are in control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ies and trends of winter haze days. These interannual variabilities (ranging from 24 to 125%) pose a substantial masking effect that must be overcome by any control of PM emissions before its impact becomes statistically detectable. Finally, we find that global warming may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trend of winter haze days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太原地区冬春季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TEOM系列1400A大气粒子(PM2.5)监测仪于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3月28日对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在线观测。对观测期间2417个PM2.5小时平均浓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时平均浓度的平均值是247.6µg/m3(193.7 µg/m3)。在50-100µg/m3之间的PM2.5浓度出现的频率最高,PM2.5小时平均浓度小于400 µg/m3的频率为84.1%。PM2.5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太原市区PM2.5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通过3d 后向轨迹分析了影响太原地区气团的主要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00 m高度上空的后向轨迹可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值为342.6 µg/m3,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这类轨迹主要是来自太原的西南方向;而来自东边方向的第1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为261.1 µg/m3,也比来自西北方向的2、4类轨迹PM2.5浓度高。观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影响严重的日期,太原地区PM2.5浓度会极大地增加,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2013—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其在雾霾约束下和非雾霾约束下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雾霾约束下三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珠三角地区年均绿色经济效率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雾霾约束促使京津冀地区大多数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下降,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效率上升。三地区PM2. 5和PM10的减排潜力依次下降,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减霾重点在PM10上,而珠三角地区则在PM2. 5上。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国控点采集176组PM10样品,分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并采用TEOM法同步监测PM10质量浓度,其中在卧龙桥国控点同时测PM2.5质量浓度。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为119.2mg•m-3。PM2.5年日均浓度为68mg•m-3。PM2.5与PM10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M2.5/ PM10日浓度比值范围在0.31-0.95间变化,平均比值为0.62。OC和EC浓度分别为20.4 mg•m-3和4.0 mg•m-3,其相关性不好表明碳的来源复杂。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各季OC的 37.1%,45.8%,58.0%,44.7%,表明杭州空气中存在一定的二次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7.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集聚外部性出发结合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借助2008-2015年73个PM2.5重点监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位于第一、第三区间时,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外部性;当产业集聚水平位于第二门槛区间时,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表现为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2)环境规制力度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进而提出注重产业集聚动态演进变化,动态调整产业集聚水平;制定严苛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亚男  费锦华 《资源科学》2021,43(5):872-885
实施雾霾污染精准治理是应对局部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01—2016年263个中国城市PM2.5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了决策树递归分析方法,量化了雾霾污染分区因素和治理因素的交互影响,进而识别出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及其治理因素。结果表明:①地理区位、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区域规划、经济地带是识别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的分区因素,据此本文识别出4类城市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②对于沿海城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第二产业占比有利于提高雾霾污染治理水平;对于非沿海城市,降低人口密度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其中非沿海、非省会城市提高科技进步水平也可以有效控制雾霾污染。③中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分区因素的长期演变趋势与中国“五年规划”期间的国家政策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科学施策、精准调控有利于雾霾污染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