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竖列两则文化消息。分别署名为本报通讯员某某、本报记者某某。我忽然眼前一亮。为该报这种对通讯员的尊重感动。作者署名的排序,按采写工作的主次,本为常理。但好多媒体的惯例是,凡通讯员与记者共同发稿,多是通讯员在后。甚至有的媒体署名不拿通讯员当回事。前不久,一县级电视台记者发牢骚:他写了一稿,寄到某  相似文献   

2.
善待通讯员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媒体的版面、时段,要靠通讯员的来稿来支撑。通讯员对于媒体是如此重要,因此,媒体要支持、关心、善待通讯员。 现在想当通讯员的人赶多了,往媒体投稿的人赶多了,任何一家媒体都不缺来稿,纸质稿子堆积如山,电子稿件塞满编辑邮箱,编辑甚至看一遍都来不及,通讯员想发篇稿子确实不易。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媒体的版面、时段,要靠通讯员的来稿来支撑。通讯员对于媒体是如此重要,因此,媒体要支持、关心、善待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报料的缘起和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著名记者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  相似文献   

5.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通讯员时代真的结束了吗?面对广大通讯员的疑惑和不解,曾经干过多年企业报编辑记者、对外新闻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的我,对此问题倒有几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通讯员要认清媒体新时代通讯员是什么?如果你问起年轻的记者编辑,恐怕十有八九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  相似文献   

6.
新闻单位每年都要进行各种新闻奖的评选工作。开展好新闻评奖活动,目的在于检阅新闻工作的成绩,评出精品,推动新闻改革,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但要注意的是,在评奖活动中切莫遗漏了通讯员的好稿,评奖莫忘了通讯员。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各种媒体纷纷改版扩版、增设子报子刊,使得媒体的信息量大增,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稿源普遍不足!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宣传方式的改革和变化、发行工作的日趋社会化,媒体对社会各界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发挥通讯员的作用就显得更为迫…  相似文献   

7.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通讯员时代真的结束了吗?媒体为什么要撇开曾经依靠的广大通讯员队伍,用自己的记者队伍打天下、保天下?我们知道:媒体要充分发挥好它的喉舌与经营双重职能,必须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核心作用和功能,那就是吸引大众眼球。在  相似文献   

8.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管那家媒体,都离不开通讯员队伍的支持和帮助。据悉,在省、市级报纸中,通讯员的发稿量占报纸总发稿量的30-40%。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媒体尤其是报纸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报社大都办有《编通往来》之类的刊物,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报社与通讯员的关系非常融洽。  相似文献   

9.
周有豪 《新闻记者》2004,(10):60-60
杨济诗、孙霞琴在第8期《新闻记者》上撰文《通讯员怎么了》,提出了通讯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讯员是办好大众传媒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分布广又扎根在不同的基层,对办好媒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社对通讯员是十分重视的,激发了广大通讯员写  相似文献   

10.
陈利 《新闻传播》2008,(1):41-42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都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11.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5,(11):55-56
一位老通讯员为一名新手改稿子时,指出稿中某些地方说得有点儿过,这样就不真实了。可这位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这样写发表不了”。在基层通讯员中,持这种想法不少。一位朋友告诉笔,某单位经济效益好时,媒体记经常光顾,每年在各种媒体上刊(播)新闻报道上百篇,老百姓读了说“好的不多,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的不少”。原因是个别通讯员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不自觉地成了鼓吹当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宣传员。  相似文献   

12.
步入新世纪新闻事业飞速发展,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日新月异,尤其是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改造着媒体的格局和从业状态,这对通讯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全面启动的今天,通讯员与媒体的交流出现沟壑,通讯员普遍反映上稿难,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相似文献   

13.
开门办报是党在新闻工作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通讯员是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开门办报"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广大通讯员是主流媒体报道基层好声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通讯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环境和机遇,主流媒体应积极探索通讯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从而进一步壮大正能量内容生产队伍,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是各种媒体不可缺少的力量,尤其是党报不可缺少的生力军。笔在通讯员工作岗位上干了多年,从中体会到,要当好通讯员就要培养十种意识。  相似文献   

15.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名记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前几年首先为广东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通讯员上稿难几乎成为媒体的通病。许多媒体在激烈竞争中为做大做强,过多地重视记力量,有意无意地使通讯员的地位被削弱,作用被淡化;有的媒体在加大内部改革,实施稿分考核制后,出现了重记稿件轻通讯员稿件的倾向,使通讯员来稿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报纸与通讯员的感情也渐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17.
基层记者是媒体采编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通讯员是记者队伍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充当着为上级媒体供稿和为当地党委、政府服务的双重角色。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往往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要么是不报,要么是迟报,即使报了,往往新闻事件本身也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样,好多重大的新闻事件就和我们的媒体失之交臂。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基层记者和通讯员的价值,发挥其在上送稿件中的作用,成为各级电视台不断探索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利 《新闻三昧》2007,(4):48-49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生力军的通讯员队伍,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  相似文献   

19.
现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受到地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分散在各地的通讯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驻地记者的职能,这些通讯员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是媒体的另一重要新闻资源.它不仅使媒体的新闻触角伸得更远,报道的内容更丰富,还能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同时,通讯员为报社供稿,相对而言成本要大大低于报社的正式记者.因此,很多的报社特别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通讯员的来稿.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领域,通讯员是个"老皇历"了,可以说是媒体诞生以来须臾未曾分离的一个伴生物,检索百度百科,可以发现如下简短词条:"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任务是经常为其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撰写通讯报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