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本来就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遭遇,没有老师和学生当然也就不能构成一个局。古往今来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说法很多,总的是“师道尊严”的意思,而在当代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又有了一些异说,总的是“师生平等”,“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甚至比学生还要低”。笔者坚持把老师叫老师,而不叫教师,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成一个感情关系,并把老师和学生放在一个情愫的两端比拟。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没有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真诚热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热情倾注于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去.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鲁迅等教育大家,他们忠实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品德,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而他自己则甘愿作培植花朵的泥土.为了培养人才,象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它养育青年.鲁迅热爱青年的赤诚之心,献身教育事业的泥土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有一位张敏老师说过:“每当我走上讲台,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些孩子,不久将成为祖国的未来.”她给孩子们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爱”与“美”.有的孩子衣服破烂,她用自己的钱买衣服送给他们;有的孩子没有妈妈,张老师象“慈母”一样为他们钉扣子,洗补衣服,教育他们学会生活自理.真挚的爱,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通过教育,张老师班上的许多差生,找自己的差距,积极要求上进,逐步转化成班上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故而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不仅反映出一种社会关系,更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定格在“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形式上,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给学生以强制性地影响;学生在缺乏民主、平等的环境里,呆滞地成长,对老师的“惟命是从”,使得他们没有了幻想,更没有了创新。虽  相似文献   

4.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民主平等的思想。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的民主关系。老师不再是无所不知,不所不晓的“智者”,改变了过去老师占据课堂“满堂灌”、老师所讲的一切成了“圣旨”,  相似文献   

5.
“爱的本质是给予”。教师热爱学生是天职,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离开了“热爱”,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师的爱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所有的阶级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都重视“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父母爱的逐级延伸,是更高层次的,对学生是个动力,也是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贫困县高三“问题学生”转化无效案例分析研究,反观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得失,提出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爱”是教育的灵魂;“习惯养成”是关键;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至关重要;老师的人格力量是激励学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所谓“兼爱”,意是整体的爱、平等的爱,人与人平等相爱,不能有人、己、亲、疏的区别。“兼爱”思想恰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伦理原则,有兼爱之心,使利己心(爱己)与利他心(爱人)之间的平衡,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取得双赢、多赢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也是现阶段社会走向和谐的道德需求。  相似文献   

8.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1.从关爱学生中体现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作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具有宽广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能真正改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通了,觉得师生的确应该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尤其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大有好处,才能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以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才能真正平等。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有了安全感,才会充满信心,思维才会活跃,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  相似文献   

10.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在孩子眼里,老师的爱如一缕温暖的阳光,似一泓涓涓的细流,是学生分清善恶荣辱的标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明灯。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守护,学生的行为需要我们用爱去规范。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一、教师的人格与人格效应的产生(一)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没有对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亦极力呼吁注重情感教育,并将情商的高低列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结合实践,我认为非常重要。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言之有情“言之有情”即教师的语言要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转化学生的心灵。有位哲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也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都应在爱  相似文献   

13.
师爱浅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不热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里所说的“热爱,、“爱护”是教师情感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教师热爱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我们称之为师爱.它不是偏爱,更不是无原则的宠爱,而是一种崇高的无私的爱,和通常所说的母爱相比,它更富有社会性.这种心理品质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文化知识学习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师爱的实质、品质及其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又耐心细致的工作。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有所感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有“知”“爱”“树”“严”“导”这几把钥匙。“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诸多情况,以获得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如:在接到初一年级的新生时,应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走访学生的母校、家庭及邻居,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性格、品质、爱好、学习习惯等情况。对学生的诸多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在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头脑中或班主任工作日记中有一个详细的学生档案,以作为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创造者 1.教师真情地对待学生是平等师生关系的“粘合剂”。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接受知识很大程度决定于兴趣,兴趣来源于个人的爱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教师的热爱,这种爱是教师努力得来的。当学生体验到教师所做的一切是真正是为了他们,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是“蜡烛”的时候,学生就有为老师学习的动力和表现。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厚此薄彼,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例如,在一次复  相似文献   

16.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复兴,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体现出来。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在一种温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基础的。同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其基本表现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此,我们一定要对师专德育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教师之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本文从“父爱”与“母爱”的结合、认真教书、多爱后进学生、广博赤诚之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之爱的各种表现。文章还说明了教师之爱会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导师、谈心的朋友、人生的向导、行动的楷模,教师之爱使师生成为朋友,把校园变成乐园,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不能不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