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大量新课文,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气,又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阐述了阅读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多重功能,也相应的要求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文章独特的意旨,感情和韵味,读出文章所反映的社会、时代的“个性”,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积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个性与个性的碰撞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学习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而个性化阅读就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一方面突出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它强调感受体验,整体把握,以情感感受与体验取代纯理性分析。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是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引导,“阅读的功能就少了许多”,“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第一 ,重“感受”。感受是感官受到刺激后的心理反应 ,它与观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平时我们说学生对生活“熟视无睹” ,也正因为学生忽视了在阅读基础上对情感的领悟。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就要使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了思考 ,才有感受 ,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设疑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了情感输入 ,文章就可以做到各具情态 ,而不是生搬硬套了。笔者曾将课本中的一些名篇当作范文来指导学生作文 ,把涉及家国、故园、亲情、友谊、爱情等的文章归类后 ,再让学生多读多感受多借鉴 ,去找与范…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显然,在初中阶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深切感受、记忆、化解语文知识的媒介,一切的阅读创新也只能始于学生投入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予以引导,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让他们学会投入感情进行阅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为应试服务,加上观念的陈旧和僵化,现在的阅读教学背离了文学阅读欣赏的基本规律;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家、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学者”而不做“讲者”,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6.
经典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掘经典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与经典的精神对话中,提高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这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点。让“闲暇”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从容阅读;用“细读”深入作品内核,使学生体悟作品内涵;借“多元”阅读彰显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文学阅读教学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突出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在视、听、说的多媒体展示中,回归语文学习欣赏、感受、积累、运用的基本目的,使文学阅读教学真正“有味”。  相似文献   

8.
罗海云  吉建和 《阅读》2024,(31):40-43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讲述的“光阴的故事”,发现“在别离中成长”的主题。2.掌握“捕捉关键信息,学会多元思维”的阅读方法,赏析精彩片段,激发阅读期待。3.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辩证地去看待人和事。  相似文献   

9.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程标准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注重过程的评价.语文学习的过程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多年来,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也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阅读教学应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状况。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自行理解,自致其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曾在《小学阅读十要》一文中指出:“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动口、动笔”。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读中学写”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相似文献   

12.
张佩贤 《阅读》2023,(7):45-46
<正>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做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才能提升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再次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他的文笔流畅清新,作品有着感人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要善于讲述,做一个“讲故事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人生的体验、感受,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学生?林清玄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他的一篇篇散文,就是一个个来自生活中的小故事。其实,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也大多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校生源差、学生学习被动、语文课堂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必须要改变。充分开展语文活动,是改变语文课堂沉闷的有效方法之一。狭义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般的思考、阅读、理解活动,更是一种外显的动作行为,是动情畅想、动眼观察、动心感受、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动身体验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开展语文活动,不仅可以改变语文课堂沉闷状况,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当前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虽然都在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但是对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具体做法的研究不深不透。本文对比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试图说明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两种对策:一是教师组织并帮助学生使他们的阅读过程趋于完整;二是教师展示自己的独特理解、感受和体会,在与文本对话方面起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从2000年开始,突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钻研,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重引导。一、引导学生在“读”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学生认真地读,才能对内容有整体感受,才能把握文章重点。为此,在教学中我耐心  相似文献   

16.
倪向梅 《阅读》2023,(31):8-10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事实上,边阅读边批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批注策略”,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作批注,另一方面也要在运用“批注”这一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文本语言,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许燕平 《阅读》2023,(95):36-38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满足于“读图”、“读屏”,导致高中生阅读出现目的功利化、阅读方法程式化、阅读内容逼仄化、阅读评价模式化的情形。改进现行的自主阅读(生活语文化)、体验阅读(语文生活化)、探究阅读(生活生命化)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丰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从感知性认读入手,经由理解性阅读而达到评判性鉴赏,并做延展性的巩固,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具备认读、阅读、鉴赏、延展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作文教学必须体现素质教育。高中毕业,有些学生写不出一篇象样文章,错字连篇、辞不达意、笑话百出。这种情况怎不令语文教师痛心疾首?痛定思痛,感到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根据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要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生活,写出内容深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作文无数作家的创作体会都证明:文章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中孕育而成的。有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的越深刻,表达得也就越深刻。记得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