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7,(5):58-60
故乡与童年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经常书写的母题。"枫杨树乡"与"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地标,这两个"南方地标"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深刻还原了苏童的精神还乡与童年生活。在苏童的南方世界里,他用极其平静的口吻为我们讲述江南的地理民族志,并通过一个个纸上故事建构起一个别样的江南水乡,其中蕴含了苏童奇诡的文学想象,散发出独特的神秘与诗意。  相似文献   

2.
雨韵     
雨,在古今诗文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意象。雨,不只是给我们带来凄冷,也意味着一种情调与一种力量。下面两位作家就借助于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于“雨”的理解与深情。从维熙先生的《雨韵》写出了雨的灵性,洗涤肉体的污秽,安抚伤痛的灵魂,给人以向往、满足、欢乐。以“雨”喻人生,给读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听雨的奢侈》用如“雨”般的诗意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听雨感受,给人独特而全面的听雨感知,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田野)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中,赵玫的散文以其女性特有的诗意与情调,显示出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本文从私人化写作与灵魂挣扎、情绪化的独语和诉说、散文创作的诗性追求等角度,对赵玫的散文作出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创作特色来看,苏童是一个对自己童年记忆十分倚重的作家,而从具体的创作实绩来看,对少年成长题材的关注几乎贯穿了苏童创作的始终。苏童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灵魂的真诚探索为“60年代人”成长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出了一个具有艺术独创性的诠释。然而,苏童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一方面反映出作家对当下现实表现和把握的无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60年代出生作家群”普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困境,即成长于荒芜岁月的特殊历史际遇使之对现实抱以“旁观”的写作姿态,习惯于以对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而这正是苏童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也是其创作的个性与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6.
多病的童年给苏童带来了独特的想象空间.他在创作中运用内心深处真切的情感来反映世界.他的关于精神残缺及人物命运悲欢离合的描写,反映了不为人关注的另一个社会侧面;他独特的女性视角、松弛的写作状态使女性形象自然而生动.  相似文献   

7.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家,他以反对极权主义和追求自由著称,其代表作《1984》和《动物农场》是两部享誉国际的反乌托邦小说。奥威尔对中国9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王小波有重大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及其文本中对于想象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等方面。但二者的艺术追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王小波发展了奥威尔的反面乌托邦写作模式,并追求诗意浪漫和繁复多变的小说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苏芳 《培训与研究》2013,(11):16-18
《乐观者的女儿》中充满诗意的象征类意象,诗意的抒情以及诗意的意识流写作技法,创作了一个美丽的充满诗意的世界。《乐观者的女儿》的诗意写作使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晓风,女,江苏铜山人。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晓风小说集》等,共10余种,并被译成英、法多种文字。她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题注一位评论家说:“张晓风散文所蕴涵的诗意光辉是卓尔不群的,她的颖悟和灵慧常常给读者以猝不及防的惊喜,读她的作品所得到的审美享受主要表现为如坐春风,如沐春日般的艺术智慧的洗礼。”一个女青年说:“张晓风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情调。诗意和情调像一条静静的溪…  相似文献   

10.
作家苏童带着对家的情有独钟的记忆,写下了晶莹而温馨的散文《雨和瓦》。在作家笔下的瓦其实就是家的代名词,因为在作家的记忆之中,瓦就是南方民居的蓝黑小瓦,虽然瓦片显得久远而略有灰尘,但是在充满音乐的雨声中,雨水洗去了瓦上的灰尘,使家的印记变得那样清晰而温馨。文章巧借一次听雨和一次沐雨的经历,陈述了童年在故乡的生活,也是现在对家的回味和记忆;以一件衬衣引出对家的深刻认识和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读来如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说是小诗,因为文章中飘散着南方小镇独有的袅袅炊烟和蒙蒙细雨,还有那尘封在记忆中的永恒的情感——对家的…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正> 散文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学样式,它不象小说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也不象戏剧以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它是以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诗情画意来撼人心魄的。散文的写作,要求情文并茂,诗意浓郁,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着诗意的,就象苹果含着果汁一样。”(转引自《笔谈散文》51页)我国作家杨朔也说,“好  相似文献   

13.
曹文轩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认为文学作品需要思想,也需要美感。他的最新作品《蜻蜓眼》通过对美好的女性形象、优美的意象和永恒的人性之美的书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的世界,体现了他的古典美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彝族作家李乔,以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还著有《挣断锁链的奴隶》、《破晓的山野》等作品。总之,他是以小说家的身份知名的,他的散文创作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在散文上的成就虽不能和一些专事散文创作的作家相比,但在他个人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意义。作为一个小说家创作的散文,它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相似文献   

15.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凭借其超常的艺术想象和锐意求新的作家本能发掘出"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和"香椿树街系列"等极其丰厚的文学资源。以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通过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苏童找到了自己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和小说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苏童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家的一员,他的小说《米》、《妻妾成群》、《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等呈现出历史观念上的民间化、写作立场的人性化、叙事手法的虚构化等创作特征,这些小说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颠覆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虚构与想象的笔法、循环主义的历史观、对宏大历史的解构、对"人"的历史的重构等特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苏童的小说创作中,创造性的想象与众多的意象群落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文学叙述语言和抒情语体的运用,则是他将想象与意象化作小说艺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提示】 《雨的节奏》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品读该文,犹如聆听那曼妙的天籁。文中,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精心描写了富有诗意的雨景,分别表现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各自不同的特点:春雨柔和细密,轻盈迷蒙,曼妙而富有诗意,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分阅读(80分)阅读下文,回答1一4题【14分) 生活的诗意 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想,在此疑问中所包涵的潜台词是,诗意是优美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能正符合人们对于诗意的认识: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就到这个水平,他们向诗歌要求自我原谅、自我撒娇、正面的道德价值、小布尔乔亚情调。 ②为了反对这样一种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中国的青年诗人们努力拓展诗歌的写作题材,强化写作力度。但或许是由于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