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哀帝之世,刘歆与太常博士争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由此掀起了一场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性质历来争讼纷纭,了解其性质的关键是对其兴起的背景和动机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今古文经学派的斗争中,许慎的这种博采通人,兼顾今古文经的治经方法,充分体现出他的泱泱学者风度和博大的胸怀,为后世治经学者提供一种较为科学的训释方法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汉代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今古文经学派的斗争中,许慎的这种博采通人.兼顾今古文经的治经方法,充分体现出他的泱泱学者风度和博大的胸怀,为后世治经学者提供一种较为科学的训释方法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汉代令古文经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白虎观会议与东汉政权苟延汤其领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在京都洛阳白虎观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讨论五经同异的经学会议。这次会议不仅规模大,历时长,而且影响至深。它不仅解决了自西汉末年以来今古文经长期争斗的矛盾,而且对圣人之道、五经大义进行了阐发和升华,在重大问...  相似文献   

5.
《别录》、《七略》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也对于当时的汉代学术发展影响颇深。文章从《别录》、《七略》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两部书对汉代学术中古文经学的兴起、今古文之争、学术道统等热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与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处在变动之中。孔子整理、编纂后的六经与先秦诸子学皆源出“前孔子之经”,即三代以来的史料性质文献。孔子经典化的六经为先秦孔门弟子经学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文本依据和之后历代经学思想之总根源,因其上升为汉以后的文化典范,造成九流之学皆出于六经的假象。然而,如对经书与经学加以区分,考虑到经书系统并非静止凝固,往往随时代精神与社会情境的需要而动态扩展,而其中最显著者,莫过于升格子书为经书。  相似文献   

7.
汉代今文经师们守着家法和自己的社会地位,对经典的微言大义进行阐释。然而随着古文经的逐步增多,尤其当刘歆在校对秘府藏书之时对古文经本《左传》的发现,并提倡将古文经立为官学。他的《移让太常博士书》更是拉开了汉代今古文经学斗争的序幕。刘歆既反对今文经学的烦琐学风,又反对今文经学家将孔子神化为"素王"、"神主",以及谶纬神学把孔子奉为"黑帝之子"的主张。他在校订、梳理六经的基础上,将孔子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古代文史资料的整理者和编纂者。  相似文献   

8.
通过汉魏文人代人立言风气的梳辨,指出汉代李陵、苏武诗系东汉末年文人代言之故。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录”之名起于汉代,这是经过校书实践而产生的。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整理了西汉末年以前的大量古籍,编定了《别录》、《七略》。《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概括地反映了西汉末年以前我国学术的基本情况。我国先秦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诸子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10.
郑玄是汉代注释领域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他把“随文而释”的注疏之学推向了极致。他的训诂实践,不仅包容今古文经学,以今释古,而且首开因声求义之法。本文从注疏的内容上对郑玄的训诂实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隋书.经籍志》的相关记载并不能成为《礼记》并非戴圣所纂集的证据;汉代今古文之争多为利禄之争,而非学术之争,所以戴圣纂集《礼记》时收入古文经作品是完全可能的;《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记百三十一篇"便包括《礼记》四十九篇。  相似文献   

12.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重视识字教学的传统。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就因为儿童入学先学文字而得名。隋唐以后,“小学”的含义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直到清朝末年,有人认为“小学”之不确切了,才主张另立  相似文献   

14.
汉代动物赋不重体物,或纯粹说理,或在体物的同时有所比兴寄托.东汉末年,赋家多以动物寄托身世之感.建安动物赋一方面承继了汉代动物赋有所寄托的传统,同时将这寄托深化,融入身世感怀,抒情性增强.建安动物赋有情感,有辞采,蕴含着理性的思考,表达着人生的感慨,摇曳着文学的风姿,影响着六朝咏物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 填空题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和代表《楚辞》的并称为“风”“骚”。2 )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 ,鲁诗创建最早 ,影响也最大 ,它的创始人是鲁人。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 ,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 ,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毛诗是鲁人和赵人所创 ,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 ,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3)东汉末年 ,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 ,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 ,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在《毛传》、《郑笺》之后 ,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 70卷《》 ,是唐代…  相似文献   

16.
汉代传《诗》者有今古文之分,至郑玄集其大成;宋代说《诗》者又有“攻《序》”与“尊《序》”之争,至朱熹集其大成。他们虽然都是以所谓“经学态度”去注释研究《诗经》的,但二者之间的对立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那么,这两个各自统一过一个时代而又互相对立的《诗》学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差异呢?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曾以“汉儒重训诂,宋儒重义理”为说,而视汉学为“章句之学”,宋学为“义理之学”,谓“章句训诂不能尽餍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云云(《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以此泛泛地概括汉宋学术之异虽然也来为不可,但如径谓此即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异,则大不然。其不然之辨有二:  相似文献   

17.
汉代墓葬建筑以石头为基础材料,经工匠技巧繁复式雕刻手法刻画出内容题材丰富的汉画石。柿蒂纹起源于西汉末年,广泛用于汉代墓葬建筑装饰,是汉画像中屈指可数的植物类装饰纹样,柿蒂纹研究为数甚少,旨在从结构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三方面对汉画石柿蒂纹进行诗学性质的空间阐释,从柿蒂纹自身图式、在天地人鬼四界空间的位置等诸多方面揭示柿蒂纹物象作为汉代艺术升仙符号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今古文之争作为两汉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各种经学史著作当作一项专题来论述,甚至有专著探讨此问题。然而,我们若从几组相关概念进行阐发,则可更清晰地看出两汉今古文之争的实质,即由"文字"、"经本"的相异上升到"治学宗旨"的不同,进而上升到学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古代官方学说。当时由于古文版儒家经典的出现,有些儒者开始对今文经典以及今文经学家的治经方式产生质疑,今、古文经学家的争论由此而始。西汉末年,今古文经学家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给予《左氏传》官学地位。这一阶段的论战虽然以古文经学的失败而告终,但《左氏传》的地位得以提高。东汉初期,光武帝设立《左氏传》博士,《左氏传》的地位得到官方承认。东汉中后期,古文经学家郑玄遍注群经,取得了这场论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论述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的权威之作,周予同的<经今古文学>所胪列的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种种对立,或与历史事实不符,或形成于后世,与汉代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而重新爬梳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争论,其核心在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古文经与今文经孰优孰劣,另一个是是否应该立古文经于学官.<经今古文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与此著作成熟的学术环境与著者的学术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