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行是报刊立身之本,非时政类报刊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把发行之根向下向四周扎深扎牢,积极探索非时政类报刊市场化发行的多元之路。广泛布点,方便读者购买阅读现代社会,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多,是否方便,成为受众选择媒介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成功的报刊,无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徐汇、闸北和奉贤区的报刊读者购阅行为调查,包括购买、订阅报刊的动机,获得报刊的主要方式,订阅报刊途径,订阅、购买报刊状况,购买报刊途径,购买报刊时间,购阅报刊资金投入,当年用于报刊的开支与去年比较情况,最喜欢的本地、外地报刊,喜欢外地报刊的原因,对发行渠道满意程度,报刊购买方便程度,报刊发行渠道存在的问题,党报购阅状况,对报刊促销方式的评价,对免费报刊的内容需求等内容。调查表明三个城区读者订阅、购买及阅读报刊的动机和行为不尽相同,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报亭仍然是读者获得报刊的主要渠道,网络订阅方式开始萌芽;读者对党报和晚报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性;读者对免费新闻信息类报刊有着较大的需求。本文提出发展和繁荣上海报刊发行业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报刊发行策略,重视报亭的零售终端作用,建立长三角报刊市场共赢机制,改进党报党刊的销售策略,积极构建网络订阅平台,开拓免费新闻信息类报刊市场。  相似文献   

3.
史梅 《新闻界》2003,(6):54-54
全国少儿报刊长期以来普遍以自办发行为主,辅之以邮局发行等渠道,而自办发行又主要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进行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已经沿袭了几十年、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发行模式。这种发行体系记载着少儿报刊发展繁荣的辉煌历程,但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其局限性和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值得重新调整和改革。一、少儿报刊传统发行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作用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出现的第一批少儿报刊就以关心和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己任,在国家教育和新闻出版等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50多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4.
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作为邮局发行不足的弥补,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以其灵活、多样、机动等特点由小到大,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发行渠道,并且在今后一个相长的时间内,将会在发行舞台上大展身手,与邮局发行并列甚至超过邮局发行,成为学习类报刊的主要发行渠道。这是因为,邮局发行因其体制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白莹 《新闻世界》2022,(2):65-69
在电子阅读盛行、报刊零售终端全面萎缩的今天,工会期刊的发行渠道维护与读者需求之间具有高度关联性。增强读者服务意识、提高刊物吸引力是期刊生存的根本。[1]《工会博览》在"产品、渠道、消费者(读者)"三要素中,除了一如既往地要将渠道置于核心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本文对《工会博览》的读者需求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结合读者构成,挖掘读者兴趣需求,并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出版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办刊实践,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内报刊缺少足够品牌资本,在内容上又高度趋同,因此报刊市场竞争在发行上变成了渠道之争,在广告上变成了客户资源之争。这样,对发行收入的重视或依赖程度就越来越低,最后的逻辑结果便是免费报纸的应运而生。免费报纸的出现,给常规报纸提出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质问:如果同样的产品读者可以免费得到,那么常规报纸凭什么来收费?  相似文献   

7.
年终岁尾是订阅报刊的黄金季节,更是发行成败的关键时刻,不少报刊出于发行下一年报刊的现实利益,纷纷在报刊公开各地收订进度或某地订阅份数云云,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欠妥,不符合报纸的职能。原因有三:一,报纸是新闻纸,各地订报情况不是读者欲知的新闻,根本不具有新闻价值,反会招来读者及订户的反感。一家报刊办好了,读者自然会出钱订阅。否则,越宣传越显  相似文献   

8.
看了《对报刊自办发行的异议》(见本刊1989年第1期第48页)一文,我认为文章对报刊自办发行的异议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就报刊自办发行这一问题言,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我认为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报刊脱离邮政渠道自办发行,主要是不堪邮政部门两次提高发行费用的结果。第一次是自1986年起,邮政部门对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报刊出版业发展迅速,空前繁荣。据统计,截止1996年初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7000多种,其中报纸就达2202种,比1978年的188种增长11倍。党报、部委报、行业报、专业报等的大量涌现,全方位、多层次、多门类竞相发展,显示了我国报刊市场的空前繁荣景象。为了争取自身的发展,一些报刊开辟了自办发行的渠道。目前,在全国2202种报纸中,搞自办发行的就猛增至700多家。由于自办发行的出现,发行渠道增多,发行手段灵活,因而引起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竞争,这就是人  相似文献   

10.
报刊的发行工作作为承接采编、启动广告的重要环节,如何对现有的各类型发行渠道去芜存菁,选择合适的渠道代理商、销售商,使其配合整体的发行运作,是报刊社开展发行工作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选择代理发行商时应警惕如下几类陷阱.  相似文献   

11.
曹鹏 《新闻实践》2001,(7):36-37
书报刊等纸介质媒体与音像电子制品的销售,一般要依靠网络渠道完成。对报刊来说,发行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征订与零售,也就是在某一时段内连续购买,或者是随机零购。从发行的效率出发,报刊都很重视征订也就是订户,但是由于国内公费订阅与公关发行导致无效发行,因此,广告主都把报刊零售数量作为购买广告版面时的重要依据。因此,近几年大都市的报纸发行在零售上投入人力物力甚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不少报刊都自办发行。但是,非订户读者要想读这些报刊就困难了。笔者过去工作过的一家报纸,是较早搞自办发行的。据了解,报社因此节省了一大笔资金,还解决了不少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同时报纸又可以投递到户,订户也是满意的。离开报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每当我想看看自己服务过的报纸,就无从寻觅。邮局、书报亭都不经销,街头也没有任何零售点。零售是报纸发行的重要渠道,历来是与长期订阅并驾齐驱的。邮发合一的报纸,邮局都开展零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社在全力抓好新闻业务的同时,必须设法开辟经费创收渠道,以保证和促进事业持续发展。在目前报纸产业发育不甚健全的情况下,报纸的发行和广告收入,就成为目前各报社的两大经济支柱。我们的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不应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但是,报纸作为_种特殊商品,毕竟要在新闻信息市场上与读者见面,要遵循市场营销的规则。报刊经营和市场状况终究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需要,反映了读者对于不同报刊的不同评价,反映了新闻媒体的运行状况,其中蕴含的信息很值得分析。报社经济实力的强大与否决定…  相似文献   

14.
陈愈超 《传媒》2003,(12):42-43
报刊发行市场化改革政策利好发行渠道和发行技术未发生质的变化 报刊零售市场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15.
试论报纸发行的多渠道营销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行已逐渐被各报社置于各项工作的龙头地位。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要进行产品定位,需要进行营销策划。从实现报纸的社会效益来说,发行渠道是连接报社与读者的桥梁;从实现报纸的经济效益来说,发行渠道使报纸这种商品得以流通、销售到读者手上。发行渠道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报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讲,报纸发行渠道执行的功能也就是营销渠道(又称分销渠道,贸易渠道)所从事的工作,执行着把一种产品及其所有权从生产者那里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任务。目前我国报刊发行渠道的现状可用…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新闻记者》2022,(8):59-70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初步实现了报刊的改革目标。至今,《解放日报》改版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仍有着深刻影响,成为学界一直研究的课题。与以往对《解放日报》改版的研究不同,笔者站在读者的视角,从阅读史的角度考察读者与报刊的关系,以读者范围、发行渠道、传受互动、集体阅读这四个方面作为研究思路和方向,阐述作为延安时期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改版后如何发挥党报作用,坚持党性与群众性相统一,并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做到“党性”、“民心”兼而得之。  相似文献   

17.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18.
李旦 《出版参考》2011,(27):38-39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读者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报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受到各种其他载体的冲击,在同行业中竞争也非常激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关注报刊,报刊怎么才能让读者“以貌取人”,报刊视觉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招徕之术     
时下报刊林立,竞相争取读者。报刊为了扩大发行,改革刊物的内容与形式,锐意求新求活,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有些刊物为了招徕读者,竟不惜刊登某些内容很不健康的文章,以迎合少数读者的低级趣味,是很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