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54):136-137
随着明朝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明朝监察制度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相对成熟的形态,其监察制度中具备高度严密的监察体系、中央―地方垂直的监察模式、较为完善的法律基础,这些都极大地优越于历代监察制度。因而,对明朝监察制度的机构创设、特点、意义等的研究探析,对于解读明朝历史和现代社会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监察法律法规内容丰富、体例严密,趋于法典化;借鉴前朝形成的交叉分工的多元型网络监察体制,更具有权力的牵制作用。但监察制度只是专制皇权的附庸,监察立法与民主观念毫无关联,明朝终亡于腐败。  相似文献   

3.
我国源远流长的监察制度,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向极端的君主专制方向发展,到了明朝也更为完备和严密,为明朝统治树起了一根支柱。本简单概括了明朝的监察监督机制,分析其不同于以前各朝代的特点,同时对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明朝巡按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其组织设置、任官办法、巡按方式、巡按内容及立法等体现出当时巡视监察组织地位独立,巡按官员选任高标准、以小监大,监察立法周密细致等特点,给了当今巡视制度要注重立法、严格选人考核、保证巡视独立性、明确巡视内容、扩大监察对象、依靠群众、谨慎赋权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处在封建社会末端的历史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明朝所创立的各种制度不仅仅是对之前历朝历代制度的去粗存精,更是实现了开拓性的创设,例如监察制度的创制和完善,这些制度的创立不仅仅维护了传统的封建统治,也为今天各项体制的构建提供了改革经验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明朝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在地方逐渐完善了一套复杂而又严密的监察系统,该监察系统督察并参与治理地方政务,荒政是其频繁介入的重要领域.明朝政府赋予了地方监察系统在处理荒政方面的一系列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督察地方荒政;其二,协办地方政务,并在朝廷处理地方灾荒的应急机制中,充当重要角色.从实际效果看,多有治绩,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社会的安定.但是随着其职能的转化、王朝政治的腐败等,地方监察系统处理地方政务的效能逐渐趋弱与萎缩,日益远离乃至背离了制度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明代风闻监察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统治者往往根据封建政局的变化和统治的需要,时而鼓励科道官风闻言事,以收箝制大臣之利,时而又严禁风闻监察,以期杜绝诽谤诬陷之风。尽管风闻监察在明中后期弊窦丛生,但毕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然。事实上,明代风闻监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尤其它所倡导的风闻后既需核实,又保护揭发者的一些做法,迄今仍值得借鉴。风闻监察所引起的弹劾权滥用的负面作用在明中后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22,(1):97-102
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疏理有关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措施的研究文献,分析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状况。研究表明:明朝的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领域;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国家财政拮据、功名的诱惑驱使士子不择手段、统治者利用八股文禁锢思想、官吏凭借职权弄虚作假、党羽之争败坏教育风气和教育体制自身的缺陷;教育腐败导致生员泛滥、士风败坏、朋党之争加剧、教育空疏、读书人思想僵化、社会进步受阻;明朝采取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考试审核程序、谨慎选拔提学官、淘汰不合格生员、施行教育监察职能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层部分,在政治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民党执政时期,专门设立了监察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和联系。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制度产生的理论渊源和制度设计的分析,总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制度存在的不足,为我国监察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清代统治者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在选任上,重视个人的品行,文化素养要求高。重视实践经验,推行回避制度;在考察与管理上,严格考核奖惩,严肃监察纪律,规范其行为。从现代监察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清代的监察制度仍有一些合理因素,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于明清时期福建及台湾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破坏严重,促使发端于宋代莆田湄洲岛上的妈祖信仰更加兴盛,并对其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多元化、人性化及信仰主体的“分身”等。  相似文献   

13.
元末官僚系统的崩溃及朱元璋的拉拢与笼络使元官入仕明朝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他们在明初享受的待遇较元末也相对优厚,但其入明后的心态却显得矛盾和复杂。无所适从的贰臣角色和政治羁绊下的卑微人格使他们的心态日益压抑与苦闷,也预示了其结局的不可琢磨。入仕元官虽对明初政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对明代政治走向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4.
御史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机构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备,御史监察权的独立行使,优秀人才加入及严格选拔制度。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也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6.
监察制度是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环节,而对监察官员管理的成功与否,则对监察制度的运行优劣至关重要。清代的行政管理制度集历代之大成,单从技术角度讲,其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十分严密和科学的,对清代监察机制乃至整个政治体制的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对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明代的京杭大运河在历代王朝中治理得最好,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近年来,关于明代运河的研究也是成果颇多,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总结和评论,以求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冒籍跨考”现象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体制中,由于录取的“分区定额制”,导致考试竞争激烈地区的考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入考试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地区参加选拔性考试。“冒籍跨考”在宋代出现,至明清时已愈演愈烈。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冒籍跨考”问题,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高考移民”屡禁不止,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制度造成的不同地区之间高考竞争压力的显著差异。探讨明清“冒籍跨考”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当前“高考移民”问题的认识,并为其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台湾学生书局印行《明代登科录汇编》的影印试卷及明、清代人的笔记史料,对明代会试十三种考官的人数、种类及职官、科举出生、籍贯结构以及百分比率逐一作了分析,并对《明会要》的个别错误作了订正。文后,又论述了明代会试主考官显赫的荣誉性、考官来源的多渠道、考官所受的监督性、同考官的非教官化等四个明代会试考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