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果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不但不会制造不公,反而可以把自主招生作为公平的调节器,促进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 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有关自主招生拉大城市学生和农村、贫困学生差距的质疑一直不断.因此,有一些教育人士曾呼吁叫停自主招生.但在笔者看来,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2011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全国有33所著名高校结成了4个招生联盟,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国家985工程一期、二期重点建设的高校.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校获得了自主招生考试权利,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引起了考生、家长、一线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自主招生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一些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具有较强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孙玉凤 《文教资料》2011,(15):184-185
作为一种新型人才选拔方式,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有利于高等教育公平。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自主招生在区域、学校和考试方面产生了公平性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  相似文献   

4.
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我国高校招生体系中,完全由高校自主考试录取者仅占少数,统一考试录取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高考的特殊功能、现有自主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基本国情决定的。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需要依法行使招生自主权,兼顾招生选拔的教育效率与经济成本,坚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协调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与自主选拔的关系。高考作为测量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手段,能够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在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节约招生成本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部分在鄂部属高校和自主招生联盟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分析了近年来的考试形式变化趋势,即高校自主招生越来越趋于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考核方式及内容的发展与进步使之越来越能体现自主招生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如火如荼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对自主招生试题的研究也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数论问题虽然在高考中要求较低,但却是自主招生的热点,其中有一类不定方程问题频繁出现在各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本文试以朴素的不等式估值来统一处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如金融危机的影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数量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仅受到考生、高校、家长的重视,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公平与效率等问题更是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新形势要求对研究生招生中涉及的统一考试与自主招生、考察知识和考查能力、考试公平和有效选拔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更好地对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高职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也越来越多,高职自主招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公平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够科学的录取标准;主观色彩重的考核形式;不完善的自主招生管理制度。通过分析这几大因素,提出保障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公平性的若干对策和建议:建立和完善自主招生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的录取标准;自主招生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完善自主招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三年来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不断调整,主要涉及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细节性和操作性问题。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在"变"中也有"不变"之处,主要是选才效率优先的初衷。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改革首先要抓住不断提高科学性这个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公平尤其是城乡公平问题,此外,保持自主招生联考的稳定性也是当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高考的"独木桥"逐步改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立交桥"。在公平选材的前提下,大学自主招生权与学生自主择校权扩大的趋势将使大学和学生都能得到更理想的匹配结果,本文依据美国大学公布的招生录取数据,从大学配备的招生人员结构与能力素质、大学招生遴选的高昂花费、学生申请多所大学的低廉费用,以及高中为指导学生升学的必要投入等方面测算双向自主选择体系的运行成本。结果显示,美国的招生体制泡沫与繁荣相依相伴,对选材更讲究的一流大学主动为这种基于自由选择的繁荣承担了主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迅速成为社会焦点。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与基础教育、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录取密切相关。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学生输在了竞争重点高校的“起跑线”上,体现程序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在报考、施考、命题等环节渗含着“歧视”农村考生的因素,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生源属地化倾向也更加有利于城市考生。  相似文献   

12.
民国知名大学为了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而在自主招生考试上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其招生考试实践在总体上具有下列特点:自主招考和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大学招考制度的不断创新;"承认中学"的择优推荐和夏令馆活动的举办使得优质生源不断拓展;春秋两季招生和多处设点招考便于招生与人才培养预案的及时调节;质量底线的坚守和招生类型多样的统一为实现精英教育和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并重的办学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考试科目设置的不同体现了多样化的大学招考特色。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175所普通高校4.7万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发现:农村子女就读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较多,而"211"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城市子女占多数;与农村大学生相比,城市大学生对其所读大学达到"满意"的比例更高;择校时,城市大学生更看重"父母、家人或其它亲属的影响或建议",而农村大学生更看重"学费和生活费用因素"。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大学生择校的有"高校自身的特征"、"外人的影响"、"地缘和学缘"和"高校招生宣传信息"等4个主要因素,而影响城市大学生择校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高校自身特征"、"地缘、学缘和特殊项目"及"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college-going rates of rural students lag behind those of more urban students, a gap likely due, in part, to rural students’ lower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These lower aspirations appear to be tied to the dilemma that higher education presents for many rural students: whether to remain in their rural home, working in traditional trades and industries that do not require a college degree, or to leave in pursuit of an education that is often the first step toward an adult life lived away. This study seek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dilemma by examining the messages that rural,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receive about the 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 Drawing upon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it shows that high school guidance counselors, college admissions officials, and the staff of community-based college aspirations organizations adopt a strikingly consistent message: they cite struggling rural economies in their argument for the necessity of a practical degree for all students, one that can be easily leveraged into a career. Despite noting broad parental support for this message, many participants also describe continued resistance from some rural families, a perception that may heighten the dilemma of rural college-going fo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着重探讨日本国立、公立大学现行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介绍了自主招生考试的形成背景、表现形式和特点,并说明各大学利用自主考试选拔学生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录取方式,以期对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适应就业的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教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全日制自考生选报专业也越来越务实,他们希望能学习对就业有所帮助的课程.现实中他们的入学愿望与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情况相冲突;分析他们就业趋向的诉求及应试倾向的弱势,提出了旨在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的适宜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教与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北京首推高职院校“高会统招”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模式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探索,“高会统招”采用突出专业、分数优先的投档方式,更加体现出对学校和考生考试科日话语权的尊重。新模式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突显职业教育的专业本位,本文将从政策学的角度对“高会统招”模式的政策方案、政策目标及政策建议进行探析,以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招生规模扩张轨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先后经历了急剧扩张期———惯性扩张期———适当抑制扩张期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教育政策发挥了主导作用;招生规模扩张的本专科学历层次结构变动非常明显,由最初的以本科生为主转变为以专科生为主,专科生成了扩招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占据我国高校规模扩张的绝对主体地位,地方政府发展高等教育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两重性特点,中央政府应加强高等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高校招生规模扩张以应用学科为主,基础学科招生以本科生为主,应用学科招生以专科生为主,基础学科招生年度百分比逐年下降,应用学科招生年度百分比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的大学多元入学方案自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来,2004年实施“大学多元入学改进方案”。2007年开始,台湾为了延续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多元、公平、均衡发展的理念,推出“繁星计划”。“繁星计划”的目标在于,实现“高中均质、区域均衡”的理念。为了进一步改善原甄选入学及考试分发入学途径中“维持公平、正义不足”的缺憾,增加偏乡高中学生进优质大学的机会,以选拔培养台湾各高中的英才,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皆有就读优质大学的机会,进而培育未来社会的中坚。同时试图通过实施此招生方案,引导高中学生就近入学,配合推动高中就学社区化,促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正常化,并激励偏乡学校的学生力争上游,改善地方学风。经过几年的实践,“繁星计划”与“学校推荐”整合为“繁星推荐”,并于2011年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