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政府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一免费政策的质疑声渐起。职业教育研究者陈胜祥通过对浙、赣、青三省的1000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免费政策"在‘促进中职招生'和‘资助贫困学生'两个目标维度上存在严重失灵",并提出解决前一个失灵要依靠制度变革和文化改造,而对于后者则"需要整合财政资助政策,实行全面免费"。许多研究者也赞同陈胜祥"免费政策失灵"的观点,但并不认为应实行"全面免费"。如职业教育研究者王星霞在利用自己的分析框架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进行评估后,指出了这一政策的诸多弊端,并提出"暂缓实施中职免费政策"。她的观点得到了其他研究者旗帜鲜明的呼应。在题为《应放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一文中,职业教育研究者王蓉用大量数字试图说明为什么"不赞成近期内以实施全面免费为加大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提示学界应当预先研究这一有望实现的免费政策的可能性绩效.其中,该免费政策对农户教育投资偏好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基于江西省鄱阳县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户初始的教育投资偏好不是中职教育,经过免费政策的经济刺激(假想),他们对中职的投资偏好提高了46.4个百分点;而且,这种刺激作用与农户的经济条件和他们子女的学习成绩逆相关,表明随着农户收入水平和他们子女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免费政策的刺激作用将随之减弱.因此,免费政策的刺激作用只具有短期效应,长期内,改造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应成为与免费政策相配套的另一种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8年1O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提示学界应当预先研究这一有望实现的免费政策的可能性绩效,其中,该免费政策对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偏好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江西省鄱阳县的调查研究显示: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初始偏好不是中职教育,经过(假想)免费政策的经济刺激,他们对于中职教育的偏好提高了29.8个百分点;而且,这种刺激作用与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和他们的学习成绩逆相关,表明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经济条件和农民子弟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免费政策的刺激作用将随之减弱.因此,免费政策的刺激作用只具有短期效应,长期内,改造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应成为与免费敢策相配套的另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央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两年共3000元。2007年下半年,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中职学生扩大达到1600万人,占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中职助学政策”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费教育之后的又一个民心工程。对职业教育来说,“中职助学政策”是职业教育发展30年来最具影响力、推动力度最大的政府行为,也是2007年职业教育领域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了解与分析当前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有利于政策进一步完善。本报告通过分析东中西部调研情况,认为助学金政策中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中职助学金不是影响学生选择读中职主要因素。同时,助学金政策在管理、实施效果和监管上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将助学金政策逐步过渡到中职免费政策;分区分类指导,向贫弱群体倾斜;建立多元资助体系和投入模式;实行灵活管理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秋季开始,我国普遍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在助学金政策实施后的两年,中职教育成功实现了预定的扩招目标。对此,各界均认为是国家助学金政策起了最主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对江西省3所职业学校914名中职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3%的中职新生承认自己是因为有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资助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而这些中职新生普遍来自底层家庭且初中毕业时学业较差。由此可知,国家助学金政策虽然在客观上普遍惠及了广大中职学生及其家庭,但在促进中职扩招中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主要作用。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助学金政策在促进中职招生中的刺激作用可能会更加弱化。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秋季开始,我国普遍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在助学金政策实施后的两年,中职教育成功实现了预定的扩招目标。对此,各界均认为是国家助学金政策起了最主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对江西省3所职业学校914名中职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3%的中职新生承认自己是因为有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资助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而这些中职新生普遍来自底层家庭且初中毕业时学业较差。由此可知,国家助学金政策虽然在客观上普遍惠及了广大中职学生及其家庭,但在促进中职扩招中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主要作用。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助学金政策在促进中职招生中的刺激作用可能会更加弱化。  相似文献   

8.
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全免费,促进教育公平资助政策是党的大政方针之一,是推进社会公平,保障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是体现兜底线、保基本、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2007年以来,马鞍山市高度重视中职资助工作,将此项工作与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结合起来,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调研出台马鞍山市级资助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职免费教育,这是马鞍山市继义务教育实现免费教育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从一年投入8个亿,每年资助80万中职学生,覆盖面5%;到2007年秋季开学中央和地方财政年投入154亿,每年资助1600万中职学生,覆盖面90%;再到2009年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将实行免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在国家惠民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莫尧  倪靓  陈铁 《广西教育》2022,(8):28-31
本文对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中职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因中职学校生源特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对中职学生的激励作用逐步提升。但中职资助政策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在增强育人功能、优化政策体系和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金政策是帮助学生就学、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资助政策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作用整体较小,且资助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作用对象是低收入人群和初中毕业生。这一现象主要由增强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就学价格因素对中职学生就学影响较小,受教育人口持续下降等原因造成。要有效地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必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设计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坚持内涵发展路线,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毛艳  常玲玲 《成人教育》2022,42(1):71-79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层面出台的51份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扶贫、民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三大主题始终伴随民族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在推动民族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贫困文化、政策主体关注点差异、政策执行协同化差异导致政策效果出现偏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民族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需要秉承多元和谐的政策价值取向、彰显特色与普适共融的政策理念、采取多方面协同增效的政策行动,为新时期民族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职免费教育政策既是提升中职学校吸引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职教发展战略的诉求.纵观十年,该政策在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增加初中毕业生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偏离教育公平目标、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降低了中职学生向上流动机会等问题.因此,后续政策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财政保障体系;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中职学生向上流动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的阶段性成效进行评估,并就2012年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举措提出建议。主要结论和建议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办学质量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部分学生免学费政策效果的达成。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和管理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目前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央财政投入应以诱导地方政府完善学校布局、改革管理体系、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换言之,不赞成近期内以实施全面免费为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两个方面,与职业教育政策目标相适应的政策手段将对职业教育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本论述了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政策目标和手段相背离的现状、后果及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6.
深入领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政策精神,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效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职业教育的本质认知层次而言,从“层次说”转向“类型说”;从层次定位而言,初等职业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开始缩减,但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重的时代正在到来;从发展路径来看,关注规模和外延的时代正在落幕,而注重质量和内涵的时代正在开启。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劳动者终生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两种模式的高考制度的即将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鉴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出现的萎缩情形,以及社会用工中出现的"普工荒"、"技工荒"、地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等问题,通过文献及政策分析法,全面分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依据和时代契机,期望引发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广泛关注与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18.
运用“扎根理论”对中韩两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就政策文本而言,韩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职教法律体系,而中国职教立法尚未体系化,多数职教政策处于非法律化层面;就相关概念及类属而言,两国职教政策所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政策理念。基于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科技和文化传统,两国职教政策各有特色,可在比较基础上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后分流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冰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3):24-27
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有关我国义务教育后分流政策文本及相关评论的回顾,对我国义务教育后分流政策的成效及副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义务教育普及、变强制系统为自主分流、加强普职教育沟通、拓宽中职生接受高等教育途径,是顺利进行义务教育后分流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对象发展目标的必要手段,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研究是理解与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职业教育行政法规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政策工具和职业教育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内容编码、工具归类以及统计分析等步骤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工具运用表现出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据主导而供给型政策工具与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不足的特征。同时,从职业教育发展维度看,政策工具差异化明显,较为突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未来政策工具选取及其运用时应更加注重均衡与协调,注重政策工具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融合,从而优化并完善职业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