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成功的语文教育一定是遵循语文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有这样三个最为基本的判断:语文是以学生言语操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言语交往教育;语文教育是依托文本实施的以“整合学习”为特征的学科教育;语文教育是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母语教育.现代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的这些教育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从生命角度思考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这种现象是基于对传统教育教学中践踏生命、漠视生命意义现象的一种反思、批判,是回归教育本义的一次呼唤。体育学科教学在这种思潮中起着什么作用呢?生命意义是否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彰显呢?  相似文献   

3.
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智慧是以言语作品为教学凭借,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维言语活动,学习语言运用,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提升人的言语生命智慧.落向言语智慧的文本教学的结课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读文本,积淀言语智慧;二是再构文本,发育言语智慧;三是互涉文本,生长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4.
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谨的学术品格、大胆的批判精神使李海林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富有理性、充满思辨的语文教育专家之一。他主张语文课就是言语课。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语文实际上就是人的一种语文生活.而语文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语文生活教育。人性的发展有三个层面。即工具智慧、情意智慧和言语智慧,人的语文生活需要的正是这种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只有重于言语的实践,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色。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张世禄先生就提出:“如果我们把语言和言语看作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那么.就应该认定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是注重于言语活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言语实践,立足于语文课程的宏阔视野,指向语文课程的本体特质,指向语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更指向诗意的言语人生。其课程视角,从“儿童母语”走向“言语人生”;精神旨归,从“阅读本位”走向“表达本位”;内容甄选,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实践路径,从品味“语言”走向习得“言语”。言语实践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站在了语文的本体立场上,观照言语生命的蓬勃成长,是自赎,更是新生。  相似文献   

7.
人生活在言语之中,人是言语的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言语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1.语文教材是言语的汇萃 纵观中外语文教材,都是言语活动内容的汇集。首先,教材本身是语言运用的结果。一段前言、一篇课文、几句提示、一道习题,无不是按照语言运用规律将语言巧妙组合而成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其次,语文教材是言语内容、规律、方法等的载体,记载着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典型事例,记载着如组词、造句、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言语活动的基础知识;其三,语文教材向人们提供了大量成功运用语言的佳作,既给人以言语精品的享受,又给人以言语活动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因此语言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其他科目凭借言语形式传递信息,而语文教材里的言语形式就是教学的内容.只有加强语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纲所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吸取历史经验,适应当前社会生活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语文课应当按照如下一些原则,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促进人的文化生成和精神发展,以此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主体超越。丰富多彩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言语实践,增强学生的言语智慧,而不是停留在语言知识和文章知识等静止的层面。动态地考察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言语智慧获得的内在机制及语文教学的文化生成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大道至简:漫论薛法根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薛法根张"智慧教育"为大纛,于"简约之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演练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形成独具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风格。从"组块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中,明确言语形式、言语内容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提出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即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言语形式,同时论述了语文教学如何立足言语形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具有听说读写的言语交往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交往和改造自然和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重视人的发展,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双向建构积淀的产物,人只有依赖语言才能成为有意识的生命;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11,(34):28-28
欧加刚在2011·6C《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上撰文认为,语文教学不只是听说读写技能的简单培养,更是为了促进言语精神、言语情趣、言语智慧、言语生命的传承与创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回到言语表达上来。  相似文献   

14.
以语文教育理论观照语文教学的实践现象,提出:教师有效备课的前提条件是要建构一个明确的、体系化的、与学段相对应的语言与语用知识体系;阅读教学应该着眼于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领悟、积累言语形式:语文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命意义出发,实现由科学视界向生活视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语言言语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言语不同于语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包括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实际是言语教学.只有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来研究语文教学的性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研究。语文教育本体的研究必须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唤醒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言语生命意识、提供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言语生命动力、张扬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言语生命个性。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言语与言语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需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五下第八单元的文本教学,教师要寻找文本中的"笑点",引导学生在"慢读"中感受故事人物的语言智慧;也要寻找教学的最佳路径,打开文本语言的"包袱",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何谓语文的“文味”?我认为,应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训练成了机械操作,思想教育成了道德说教.没有“文味”滋润的语文课堂令人疲倦.这样的语文教育怎能促使学生成人、成才?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味”,我认为必须要有以下“四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